“一带一路”下如何推动东南亚电网互联互通?
52fw.cn 04-24 次遇见随“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电力需求在2014年至2025年期间将翻一番,期间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用于电力投资,以满足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需求。但是,受限于资金短缺和开发水平落后等因素,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文莱外,人均装机、人均用电量都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年人均用电量基本都在 2000千瓦时/人以下。由于不少东南亚国家并无法确保电力供应稳定,令外国投资者对东南亚国家的电力短缺风险甚为担忧,投资的减少严重影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表现。
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外国电力企业,互联互通。在欧洲,则已有30多个国家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电网。但在东南亚国家,目前的电网尚未有互联互通,甚至说比较零散也不过分。因此,可以考虑将中国南方电网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当中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p#分页标题#e#其一,中国电价比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电价低。我们经过公开数据发现,以2017年为例,中国各类型发电成本分别为:火电约0.37元/千瓦时;水电约0.26元/千瓦时;风电约0.56元/千瓦时;核电约0.4元/千瓦时。综合中国各发电类型占比,中国发电平均成本约为0.38元/千瓦时。考虑到中国出口电力类型主要为火电、水电,其中火电与水电比例约为3:1的因素,我们通过以下公式: 中国售电成本 = 中国国内发电平均上网电价 * 网损折算系数。其中中国国内发电平均上网电价0.376元/千瓦时,网损折算系数 = 1.0672(2017年中国平均网损损耗约6.72%)。因此,可通过公式预测出中国电量出口成本约为0.401元人民币/千瓦时。而当前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电费相对比较高(具体如图)。
其二,中国有足够电量可供出口。我们仍以2017年数据为参考,截至2017年底,中国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年总可发电量为15593亿千瓦时。2017年中国年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789.5小时,总发电量为65000亿千瓦时。虽然目前暂时并无公开数据可显示中国一年可供出口的电量,但我们通过以下公式:可供出口电量 = 年度装机容量 *(峰谷差调节备用系数-年度装机利用率)* 安全运行备用系数 * 年小时数,其中峰谷差调节备用系数 = 0.6(取0.6是考虑到峰谷差经过电力经济运行、市场调节、需求响应等削峰填谷之后的可实现数值);安全运行备用系数 = 0.85(常规电力系统安全备用系数),可以计算出中国2017年可供出口电量为2116.9亿千瓦时。作为对比,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实际出口电量为584.08亿千瓦时,还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何况,中国还可以通过调整全面的电力结构,东部先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大量就地利用绿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氢能等),不足部分再从西部调度过来,西部地区沿国境的国家比较多,可以就近架设跨境电网就近卖电。因此,中国未来仍有大量电力可供应东南亚国家,以支持这些国家的发展。
其三,中国电力此前已有“外送”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验。我们通过公开数据调查发现,老挝电网2017年向中国采购电总量为0.481亿千瓦时,单价为0.0678美元/千瓦时,折合0.455元/千瓦时。2017年中国对越南电力出口1.94亿千瓦时,货值286.2万美元,平均出口电量单价为0.413元/千瓦时。泰国电网2017年电力进口总量为3.88亿千瓦时,平均进口电量单价为0.054美元/千瓦时,折合0.362元/千瓦时。
根据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随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临近,推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打造电网互联互通正当其时。
这是因为其一,可将东南亚国家之间较为零散的电网互联互通扩大。目前虽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印尼,印尼和菲律宾,以及泰国与老挝等国家,已局部实现小范围的电网互联互通。但随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对电力需求也同样高涨,公开数据显示,东南亚国家有超过1/5 的人口仍缺乏电力供应,到2035 年东南亚国家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0%以上。这种情况下,进口中国的电力,打造更大范围的电网互联互通,可以缓解东南亚国家的燃眉之急。
#p#分页标题#e#其二,不少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建大型发电设施有抗拒情绪,担心带来环保问题,然而,通过从中国输电,在技术上,输电主网多数架设在崇山峻岭人烟稀少之处,不容易形成观感上的刺激。只有东南亚国家民众深刻认识到电力好处的时候,在当地再建设大力站及水电站来调节局部不平衡时也就顺理成章,并形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电网的互联互通。
当然,电网互联互通也需要各方获得足够的保障,才能营造多赢的局面。由于电网是从中国境内向外辐射,加上周边国家的电力设施普遍落后、缺乏,中国电力企业或可通过技术力量,在当地建电网或把当地电网并入主电网进行统一管理及调度,如果中国电力企业可以获得电力结算权,则无须担心进口电力的国家不讲信用或财力不足造成中国企业收不到贷款及收不到电费。
其三,中国可打造“电力人民币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可以借此建立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电力买卖交易机制”,这是因为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外汇(尤其美元)储备不足的问题,可以要求他们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让当地老百姓知道使用的当地货币是与人民币直接挂钩或直接使用当地银行人民币账户直接支付电费;另一方面,用电力作为人民币“锚定物”,可以增加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量,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简而言之,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一方面可以适应东南亚国家经济崛起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国家民众得到实实在在好处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电网互联互通,中国还能掌控电力结算权和打造“电力人民币元”,实现政治和经济双丰收。
(作者介绍: 李毅系深圳市华夏气候技术中心理事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顾问;梁海明系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