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里再喊“投入无上限”,饿了么会重复优酷的故事吗?
52fw.cn 04-12 次遇见作为BAT巨头之一,阿里不差钱,更舍得花钱。在花45亿美金买下优酷之后,又“壕”掷95亿美金买下饿了么。重金买下两大公司之后,阿里又如出一辙的宣布“投入无上限”。
有钱任性,这的确让人无可辩驳,但吊诡的是:当阿里越是说投入无上限时,这个业务反而越做不好。近日,《财经》发布了题为《谁来拯救阿里大文娱?》的报道,文章就提到“阿里惯用的思路是:运用强大的组织能力、充沛的现金投入和干部厚度,
“富养”的优酷怎么了?
在这个温暖的阳春三月,优酷员工可能会觉得格外“冷”。据数名阿里离职及准离职员工证实,3月28日是阿里大文娱优酷团队第一批裁撤员工的截止日。而且这还不是结束——此次优酷批量裁员,被内部员工称为“只是个开始”,是阿里大文娱优酷内部整顿的一部分。
对于裁员,阿里方面解释称:“目前优酷只是少量人员变动,一方面有去年12月以来内部整顿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针对新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业务目标作出的正常的绩效优化和组织升级”。
优酷是否真的在裁员先不论,作为曾经的在线视频行业之王,优酷“没落”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去年12月优酷日活用户为7500万,而爱奇艺与腾讯视频日活用户均过亿——爱奇艺为1.18亿,腾讯视频为1.13亿。今年2月,优酷日活用户为8600多万,但爱奇艺的日活用户却提升至1.28亿。可见,优酷在日活用户等关键指标上,相比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已经被拉开相当大的差距。优酷在视频行业三国杀的竞争局面中已经掉队。
优酷从王者变平庸,不由让人发出“伤仲永”的感慨。2006年正式上线的优酷,此前也有过辉煌时期。通过并购土豆,优酷在当时成为视频行业的NO.1。但在随后的竞争中,优酷却逐渐掉队。尤其是2010年成立的爱奇艺、2011年上线的腾讯视频这些后起之秀,给优酷带来巨大冲击。为了能够在资金量上抗衡对手,优酷后来选择“卖身”阿里。
委身阿里之后,优酷不再囊中羞涩,反而一下子“壕”了起来。“优酷怎么从第一的位置上被拉下来的,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回到第一。”阿里大文娱第一任CEO俞永福在无数公开场合说过,要用“富养女儿”的心态做文娱业务。
然而,阿里越是“富养”和投入,不仅没有为后者带来本质上的变化,反而一次次作出“短视”的抉择,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深渊。
比如,优酷在会员业务上的失利,与其自身的错误策略就有直接关系,而这一抉择直接导致优酷近年来呈现低迷态势。据《财经》最近报道,优酷高管认为会员业务会影响广告业务,于是在被阿里收购后的一次高级别内部会议上,会员业务被优酷高管投票从公司未来重点方向投出去。
在目前看来,会员业务对视频网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爱奇艺2018年财报显示,在2018年第四季度结束时,爱奇艺的会员规模增长3660万,达到8740万人,会员服务的营业收入为106亿元。而腾讯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腾讯视频的订购用户同比增长58%至8900万。
“这世界很酷”是优酷的slogan,只是在阿里的主导下,如今的优酷却一点也“酷”不起来。
“不差钱”的阿里做错了什么?
在《财经》报道大文娱的文章里,记者直言:“阿里惯用的思路是:运用强大的组织能力、充沛的现金投入和干部厚度,举全员之力来将一个梦想变成现实。在很多业务上阿里确实战无不胜,但大文娱的五年故事证明了,上述这一切都不是万能的。”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去年第四季度营收成本为467.86亿元,而优酷所属的阿里巴巴“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亏损就达到48.05亿元。对此,阿里方面解释:主要原因是在原创内容上的投入加大。
阿里加大原创内容的投入倒是不假,只是结果却不如人意,优酷平台在过去几年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爆款内容。相比之下,优酷的两大竞对,爱奇艺有《中国新说唱》《偶像练习生》,腾讯也有《创造101》等爆款内容。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优酷在采购影视、综艺节目版权方面出手大方,甚至过于“壕”爽。比如,其他视频网站对《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电视剧版权报价200万、300万,优酷却以高于行业近3到4倍左右的价格,以800万拿下这部电视剧的版权。
优酷不惜代价的争抢内容,不仅造成了自己失去对好内容的专业评判标准,更造成整个行业内容版权虚高,对视频行业的正常运行规律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内部发生了总裁杨伟东贪腐事件,和阿里这种大手大脚花钱也不无关系。
如果更深层次的去探讨“阿里在优酷身上到底做错了什么”,答案或许就出在阿里的“不差钱”。“不差钱”的阿里不自觉的流露着资本的傲慢与偏见,这种偏见让他们认为只要挥舞“金元大棒”,就能将业务做好、击败对手并成功抢占市场,却忽视了每一个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
#p#分页标题#e#而这种思维模式会进一步导致,阿里高管们急切的需要看到结果,而一旦投入没有及时兑现,阿里就会出现摇摆。在《财经》的报道里介绍,一位熟识俞永福的人士曾说,他考虑最多的往往不是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梦想什么,而是什么能带来最大的回报。“骨子里以结果为导向的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发芽开出花。”
“五年过去,阿里大文娱轮换了三任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一个季度就能烧掉64亿元人民币,职业经理人、阿里元老、新生代干将来了又走,他们永不放弃、永远在试错,但这条路似乎怎么都走不通。”
而领导更换、战略摇摆,带来的则是团队的人心惶惶。有优酷前员工就表示,阿里入主优酷后,确实有着种种不适应,最后也影响了优酷战斗力。他提到,“阿里带来了大数据理念,数据考核一切。但文娱行业大数据不能解决一切,最终结果是‘数据造假’”。
于是,结果就是在阿里巴巴开疆拓土的新业务里,大文娱最受质疑,而且不管谁来都没有办法拯救阿里大文娱。“在这里倒下了无数英雄。从俞永福到杨伟东,从高晓松到宋柯,他们激情而来、落寞离去。”
饿了么会重蹈优酷覆辙吗?
面对外界的质疑,阿里大文娱不管是前任CEO俞永福、杨伟东还是现任CEO樊路远,都喜欢说:阿里对文娱“投入无上限”。巧合的是,新官上任的饿了么CEO王磊和阿里大文娱高管过往的回答如出一辙:投入无上限。
事实上,阿里在饿了么身上也的确重复着在优酷身上的金元政策。据介绍,去年7月初,饿了么高调宣布要在两个月的时间中投入数十亿元开启“夏季战役”。当时有数据显示,仅南京一城,10天就增长了5%的市场份额,上海在7月12日当天的交易额突破1亿元。时隔半年左右,饿了么再次开启补贴之战,在大理推出高额补贴,甚至一度出现25元餐费补贴24元的疯狂。
阿里的疯狂补贴也让饿了么的员工不知所措。在36氪最近发布的一篇报道中,一位饿了么老员工就表示,宣布被阿里收购前后,许多饿了么员工度过了从不相信,到失落、迷茫,再到观望的心里调试期,对于饿了么未来将何去何从似乎非常不确定。
饿了么老员工对于现状表示出来的迷茫并不难理解,因为谁都知道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投入。阿里集团CFO在三季度财报会上坦言,按照业务亏损额排序,饿了么排在首位,独立运营并融资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自然要为下一步做准备,无论市场份额还是营收能力,它都需要交出一份好看的答卷。
但是对于饿了么的未来,外界却似乎并不看好。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对中国外卖市场的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对外卖补贴价格敏感度高,忠诚度低。影响用户使用外卖平台的因素是依次是:卫生、口味、折扣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折扣的敏感度从去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当被问及对外卖服务提高价格作何反应时,超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降低订外卖的频次和数量,甚至完全停用。众所周知,补贴一定不是长久之策,这就意味着一旦阿里停止补贴了,那些因补贴而来的用户将再次从饿了么平台出走。
与此同时,饿了么还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补贴无法在三四线城市形成规模经济。一、二线线城市外卖增长量降低,三四线城市成为饿了么发力的重要区域,但进军低线城市意味着需要打造外送网络以解决物流问题,而三四线城市对于价格敏感度更高,且人口密度更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金融时报》文章指出,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之一,饿了么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对阿里整体贡献有限,但却影响了整体支出。显然饿了么的补贴和薪资是拖累阿里赢利的重要部分,如果它继续挑战美团,进军低线城市,阿里投资人未来将会感到不安。
〖科技说说〗由资深媒体人,前和讯网、21世纪网科技频道主编刘勇创办。专注于文娱、金融、新零售、智能科技等领域。商务合作及内容转载,请添加微信:pintech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