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不可行性报告”
52fw.cn 08-17 次遇见
在各种重大项目建设上,都有可行性论证,然后有“可行性报告”。这“可行性报告”是谁做的?当然是想干成这件事的人做的,这就难免有定向思维的倾向,如政绩、利益、形象工程等因素的左右,难免有其盲目性。
“不可行性报告”是谁做的?当然是反对者做的,反对者克服了其它倾向性思维的左右,头脑更为清醒地看到了项目的不可行性,如:建设难度、市场前景、投资效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弊端和问题,是冷静而又客观的思维,是难得的智慧性资源。 在“可行性报告”中如果能吸纳“不可行性报告”中的问题,而且能够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能说服“不可行性报告”,这可行性报告也就成熟了,可以执行,如果不能说服,则不可以执行。
原奥委会副主席魏纪中奉命组建中国体育产业集团,首次投资在西安建造一座大型体育场,建成后结果效益不佳,使8000万元打了水漂。痛定思痛,魏纪中通过记者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总结了没有听取反对方意见的重大教训。在以后的决策中,他总是坚持双管齐下,做“可行性报告”的同时,更注重征集“不可行性报告”。在后来的奥林匹克花园建设和中体倍力健健身俱乐部等项目的建设中充分研究和采纳了“不可行性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从而做到了科学决策,取得了成功。
“不可行性报告”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的决策者和建设者要充分解放思想,反对意见没什么可怕,兼听则明,不要独断专行,反对不等于搞破坏,不等于捅娄子,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的支撑。有许多成功的典型都是靠反对派促成的,是通过反对而完善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只手有五个指头,要有一个是相反的,才能抓住东西。这个形容实在是直观而又科学。
建议将“不可行性报告”纳入制度建设,各种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同时,要征集更多的不可行性意见,并可以组织辩论会,开辟正常渠道利用各方智慧,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避免失误。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