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大佬范文辞职模式分析报告
52fw.cn 04-17 次遇见本周三,美联储二号人物、副主席Stanley Fischer几乎毫无征兆地突然宣布辞职,令市场愕然。原本他将任职到明年6月却选择提前撒手不管,加之美联储主席Janet Yellen也深陷即将被替换的传言,的确让人不禁怀疑:美联储决策层的人事大震荡就要开始了?
Stanley Fischer与Janet Yellen为了探究费希尔的真实态度,我们查阅了他在美国政府网站上的公示的辞职信,也是其在辞职一事上唯一的对外表态。他在信的开头只用一句话提到自己辞职是由于“个人原因”,却用了3倍以上的篇幅夸奖了美联储的同僚,以及他们在金融危机前后共同为美国金融系统做出的贡献。
这种篇幅和分段设置,似乎有一种略显仓促地、想为自己职业生涯盖棺定论的意味,但也不难看出其中有些许话还没说完、却又必须把不甘和无奈深藏心底的情绪。但究竟真相如何,只有让时(chuan)间(pu)去分说咯。不过在历史上,被公开内容的金融投资圈大佬辞职信大都比这有料得多。而且根据类型我们甚至可以划分出这么几大类:抗议型、沉默型、赞扬型和道歉型。
抗议型辞职信抗议型辞职者一般会主动向媒体和公众公开信件内容。这么做往往是因为他们身居金融机构的高位,却发现公司的某些行为有违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愤而辞职并想用公开污点的方式“兵谏”老东家。
其中的代表有高盛前执行董事Greg Smith(右)、AIG前副总裁Jake DeSantis(中)和罗斯查尔德家族的Nat Rothschild(左),他们的遭遇不尽相同。Greg Smith在2012年辞职时主管高盛美国股票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衍生业务。在高盛工作12年后,他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辞职信,抨击高盛已忘却初心,作为行业一把手,自身企业文化却堕落到了“有毒”的程度,不再把客户的利益放在主要位置。
他感觉自己无法再为高盛和所从事的事业而骄傲,尤其是在招募和培训新员工的时候。他写出了这样的心情:“我知道,当我认识到自己不再能看着学生们的眼睛,告诉他们在这个地方工作有多棒,这时候就该离开了。”
在辞职信中,Greg Smith大量描绘了高盛同僚剥削客户的惯用招数和麻木不仁的态度,并希望用他的离开提醒短视的高盛高层不要再滥用客户的信任。该内容已经发表自然引发巨大争议,而时任高盛高层Lloyd Blankfein和Gary Cohn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失望并否认这些内容的真实性。
无论如何,Greg Smith的抗议型辞职信达到了他的目的,但他绝不是第一个这么挑事儿的。早在2009年,同样也是在《纽约时报》上,时任AIG副总裁Jake DeSantis公开了他给公司CEO的辞职信。
当时的背景是AIG刚接受了政府1800亿美元的援助,于是立马宣布要向各高管支付4.5亿美元的奖金,结果引发众怒,甚至是要收到司法惩罚。但站在Jake DeSantis的角度,他的部门被公司拖欠了应得的年终奖,坚持辛勤工作只为等到公司履约的那天。如今,AIG却宣布为了免于司法惩罚而要求得到年终奖的员工回缴这些奖金,他彻底愤怒了,索性说自己一分钱都不要了,辞职走人。
实际上,在这件事情上,舆论对Jake DeSantis的批评也不少,认为他只强调自己拥有权益,却不提自己的责任,有用公开辞职信博取同情混淆视听之嫌,颇为自私。
不过说起自私性,Nat Rothschild的抗议型辞职信更纯粹一些。2012年,这位罗斯查尔德家族第8代成员陷入了一场印尼矿业公司的内部争斗,最终他选择退出。《每日电讯报》如实公开了他给该公司主席Samin Tan的辞职信,全文几乎都在抨击后者不作为、乱作为还不许他作为。
惨遭抨击的Samin Tan更过分的是除了数落Samin Tan 的“罪行”,Nat Rothschild还直白地表示对该公司的未来不看好,暗示自己跑路了也好,可以不用和你们搅混水了。
沉默型辞职信沉默型辞职信可以说是一套组合拳——在辞职信中对关键信息缄默不语,然后立马转头其它公司,并大赞新公司有哪些优势,可以让人大展宏图云云。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这类辞职信的代表作者居然是很爱发表言论的“债王”Bill Gross。
#p#分页标题#e#2014年9月末,因为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董事会的长期矛盾集中爆发,他被逼离职。但在递交辞职信期间,他居然啥风波都没搞,而且据说是“在大半夜”偷偷交了份手写的辞职信,然后没有知会任何同事就彻底离开了这家他43年前一手创办的公司。
然而好戏还在后头,2天Bill Gross就跳槽到此前的竞争对手骏利银行。对此,他自信满满地表示,尽管骏利的资产规模不及PIMCO零头,但“我期盼将我所有的注意力重新放到固定收益市场和投资上,不再处理那些管理一家大型复杂机构时要面对的复杂事情”,而骏利股价也随之在纽交所暴涨43%。
道歉型辞职信被迫引咎辞职的时候,道歉型辞职信就非常管用。但有的金融大佬道歉归道歉,总忍不住要争锋相对为自己最后辩白几句,有的人却一个劲地谦卑认错,以求职业生涯的这一页快点翻篇。
这一类型的代表有里士满联储前主席Jeffrey Lacker和英国央行前副行长Charlotte Hogg。Jeffrey Lacker的辞职发生了今年4月,但根源在2012年。那年10月2日他曾接到Medley全球咨询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某分析师的电话,结果被后者套路出敏感涉密信息而不自知,反而侃侃而谈并给予点评。
此后美联储通过内部调查发现了这一情况,Lacker这才意识到当年犯了大错,表示很后悔作出了不当举动,愿意引咎辞职,但他并非恶意违反美联储的保密政策。不过他再辞职信中虽然坦白了自己“是如何犯错的”,却依然没有公布那名套路他的分析师是谁。
比起Jeffrey Lacker,英国金融女强人Charlotte Hogg强硬多了。同样是在今年初辞职的她,
这个说法似乎也惹毛了Charlotte Hogg。后者在公开的辞职信中基本是一句道歉夹着一句批驳,与外界对她的种种批评争锋相对,最后还表示自己之所以决定辞职是为了给公众一个交代,而不是为了别的。
赞扬型辞职信你能想象一封辞职信充斥着对前老板、前同事的赞扬,甚至连自我批评也几乎没有吗?现实中还真的有人这么做了,那就是曾任道琼斯集团前CEO 的Les Hinton。
Les Hinton与Rupert Murdoch他是2011年由于新闻集团爆出窃听丑闻而被迫辞职的,结果他写了两封赞扬型辞职信,一封给部门同事,一封给老板Murdoch。他对前同事说“离职日是非常非常让人难过的一天”,他们是他遇到过“最有能力、最投入的一群同事”,也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工作乐趣”。
对于老板,他盛赞其拥有“brilliant leadership”,带领公司力挽狂澜,让人万分尊重,为自己曾为这家公司奉献过而自豪。总之,这可能是最让人暖心的金融圈辞职信类型了吧。
彩蛋:谣言型辞职信所谓谣言型辞职信,就是传说中要辞职,但还没有实际行动就对市场造成了影响的类型,代表人物是不久之前的Gary Cohn,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上个月末,《纽约时报》援引知情者消息称,在两周前美国发生“白人至上”示威游行的暴乱后,Gary Cohn又惊又怒,“失望至极”,曾慎重考虑辞去白宫的职务,甚至拟好辞职信,立马准备辞职。消息一出,美股跌幅扩大,黄金、日元、美债价格刷新日高。
随后,行业人士和白宫赶紧辟谣,美股才得以跌幅收窄,避险资产回落。尽管Cohn至今没有具体的辞职心动,但本人受此影响,从原本的下届美联储主席最热门人选,已经滑落到第三的位置。
调查:关于金融圈辞职这件事欢迎点击上图开启调查,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