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内涵
52fw.cn 08-16 次遇见五千多年来,因为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经受住了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愈是关键时刻,爱国主义就愈发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帮助中华民族渡过难关。庚子年抗疫“大考”中,爱国主义精神再次“高分交卷”,其所展现的硬核战斗力、强大号召力、深厚感染力书写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新的精彩华章。
在此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用辩证思维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把握“古”和“今”的关系,突出教育主题
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命脉,也具有因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鲜明特色。因此,我们既要不忘初心、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基因,又要与时俱进,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主题。
不忘初心,爱国主义教育才有根基和血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一系列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极大地发挥了引领中华儿女爱国爱民、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激发起最广泛和最浓厚的情感共鸣,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地做忠诚的爱国者,从而为爱国主义提供最强劲的精神动力。
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教育才有生机和活力。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永恒主题,更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展示出不同的具体内容与时代特征。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真实、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站在我国发展的全新历史方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才能成为强国时代的奋进之魂和民族复兴时代的力量之魄。
把握“党”与“国”的关系,筑牢教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这一重大论断,丰富和深化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爱党,爱国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和最新内容,深入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师生把爱国热情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爱国,爱党才有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充分的群众基础。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 “六稳”“六保”工作、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爱国主义的新实践,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新时代平凡英雄。高校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容,不断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提升教育实效
爱国,既是感性认知,也是理性认识,更是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过程,是用教育启迪青年学生知信行统一的过程。
知是基础,报国行源自深厚的爱国情。认知是行为的基础,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性。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人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滋养和正确的引导。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朴实的“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引导人们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行是关键,爱国情激发坚定的报国行。爱国如果仅仅停留在心中或者口头上,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而且应当表现为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脚踏实地的爱国之行。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向风华正茂的广大师生发出号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弘扬爱国精神就要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发扬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的实干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艰难见真心,磨炼出意志,越是负重前行,越是需要激发起强烈的爱国心。高校要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人才教育培养全过程,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领会和把握爱国主义“古”与“今”、“党”与“国”、“知”与“行”的辩证关系,让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焕发新活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2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