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燕园心灵之元培精神
52fw.cn 02-28 次遇见燕园里有一个雕像前面永远有花,这就是未名湖南岸附近的蔡元培先生的雕像,静谧的角落里,温文尔雅的蔡先生目光如炬、仰望长天,每次路过这里,在雕像前默默站立几分钟,仿佛都能感受到他那隔空传来的神秘气质:读书人的傲气、校长的大气还有中国人的浩然正气!
蔡先生之于北大,蔡先生之于中国现代教育,真的是开天辟地、震古烁今的人物,挑几条重要的给大家看看,大家就知道蔡先生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和产生的深远影响了:
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第一个《大学令》和《中学令》,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旧学、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了中国民主教育体制。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来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民主,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在五四运动中蔡先生支持进步学生并与学生共进退,奠定了北大的思想基石。
1918年,他更是明确地定义了大学的责任和品格: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一百年后,这段话听起来依然是金石之声、振聋发聩,成为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的指路明灯。2001年北大设立元培实验班,推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探索综合性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2007年元培学院正式成立,已经成为北大教学改革成果的标志之一。元培模式也成了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经典范式。
在北大时间越长受元培思想的影响就越深,对蔡先生也就越加敬仰,因此很想去蔡先生的家乡绍兴看看,这是一片怎样神奇的土地?为什么能够培养出蔡先生、鲁迅先生、秋瑾女侠这样的人中龙凤?
机缘巧合,几年前我受邀去绍兴中学做创新教育的讲座,就这样我终于来到了绍兴,走进了绍兴一中,这个和北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百年名校,蔡先生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鲁迅曾经在此教书,北大另一位校长蒋梦麟是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看着校史馆里的一切真的是充满了亲切如回家一般的感情。所以,那一天在绍兴一中的演讲就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讲座,站在讲台上想着这是蔡先生和鲁迅先生讲过课的地方,人就格外地兴奋,那天我讲的是关于创新的故事,从获得诺贝尔奖的技术发明开始,到八个热血青年不顾一切地投身创业,最后影响身边人一起纷纷创业,造就了今天闻名世界的创新之地--硅谷,故事性很强,孩子们都听得十分入迷,后面的提问环节也十分热闹,我们交流地非常开心,这时候,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老师,现在我们说的创新大多数都是外国人的例子,他们确实做得很好,这跟这几百年来他们的文化传播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咱们国家正在大力投入科技创新,我们相信一定能做得更好,以后让全世界流行用汉语讲中国人的故事!
我一时间有点发懵: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同学,最后一句,你能否再重复一遍?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让全世界流行用汉语讲中国人的故事!
他语气十分坚定。
亲爱的同学,这是我在中学做讲座以来听到的最好的观点!为你鼓掌!
此时礼堂里响起无比热烈的掌声!
我强忍住自己的泪水,因为他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另外一所中学的讲座上一位同学的提问:
老师,我听人说:中国人不创新,跟我们的文字有关系,汉语太复杂了,不利于创新。要想创新就必须要学英语,因为英语更有利于创新。
我说:
同学,这话是谁跟你说的?中国的文字存在几千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做出过多少创新的贡献?创新跟汉字是否复杂没有直接关系,跟我们今天没有做好有关系。把创新做不好赖到文字上的观点很不可取。这话谁跟你说的?
那位同学支吾了半天:
我妈。
再一问:原来他的妈妈是位中学教师!
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样是中学生,同样都在努力地学习,希望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一个被灌输“汉语太复杂抑制创新”,一个则提出“我要做好创新,有一天让全世界流行用汉语讲中国人的故事!”我想这就绍兴教育和其他地区教育的最大差别!
绍兴的老师和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从未想过逃避,他们选择用实际行动去勇敢担当!所以,100年前,读着旧诗文长大的蔡先生会接受西学提出“民主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来拯救中国的教育,正在东洋学医的鲁迅先生会在民族危亡之时弃医从文、用他手中的笔去唤醒大众!100年后的今天,在全新的时代里,绍兴的孩子,依然是秉承着勇敢担当的精神,立志要做时代变革的践行者和弄潮儿!
真好!那天从绍兴回来,我的信心大增,每每遇到困难就会用这位绍兴同学的话给自己打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