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风骨长存
52fw.cn 02-27 次遇见2020年,刚刚过去两个月,我国科研界已痛失9位院士,包括4位科学院院士、5位工程院院士。这是令人惋惜的消息。
除了生态学领域的孙儒泳院士,其他几位院士我无一知晓。对孙老有印象是因为高中生物教材上的那句寄语”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各位前辈,花一天时间去了解了他们的事迹、成长环境、贡献及作品,体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敬佩他们对科研的热爱与坚守。斯人已去,但他们所传递的这些精神对我们后辈是极大的鼓舞与激励。
(图源:光明日报)
1. 蒋洪德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蒋洪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4日12时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贡献:蒋洪德院士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主持开 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轮机全三维气动热力设计体系,开发了通流部分关键部件并用于工程实践,推动了我国汽轮机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组建了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持了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工作,为我国重燃自主研发、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教诲:“为学先为人;要入其门,必先正其身。做学问必须踏踏实实,不能浮躁,更不能违反科学道德。”
2. 池志强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神经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离休干部池志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7日1时43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贡献:池志强院士是我国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在抗放射损伤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 出成就。开创了强效镇痛剂和神经受体研究新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教诲:“工作和做研究必须要严谨,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
3. 方守贤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原主任,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方守贤先生,因病于2020年1月19日9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贡献:方守贤院士长期从事加速器科学技术前沿研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领导团队建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启了我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以远见卓识多次提出战略性意见,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废料嬗变系统以及中国质子治癌加速器等装置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教诲:“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动力。"
4. 李方华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24日21点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贡献:李方华院士的主要贡献是建立测定微小晶体结构的新方法、建立研究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的新技术、发 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准晶体和晶体之间关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她所建立的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已成功地用来测定了多个未知晶体结构。她所建立的场发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图像处理技术,已应用于半导体晶体中不同类型位错核心的研究。
教诲:“自然科学家的职责是探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使之为创造人类文明所用。在了解自然界的过程中,要努力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去解决问题。为此很需要一个平静和坦然的心态,不为外界因素所干扰。科学家的心理愈平静,他们的研究行为才可能比较理智和比较正确。“
5. 孙儒泳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孙儒泳先生,因突发心梗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4日8时5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贡献:孙儒泳院士常年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所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教诲:“我不是天才,甚至算不上聪明,优势只在于一旦确定目标就兢兢业业,从不左顾右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6. 段正澄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正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15日19点35分在武汉附属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
贡献:段正澄院士一直工作在一线,与生产紧密结合,致力于国家重要需求的自动化、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备 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
教诲:“从事科学研究,也许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果,因此绝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选准了目标,就要长期坚持,百折不挠。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出大成果。”“做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
7. 沙庆林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庆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3日20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贡献:沙庆林院士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材料、结构、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研究,始终工作在公路科研、建设、教 学第一线,卓越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公路建设领域诸多空白,为我国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教诲:“我觉得为国奉献永远是我的天职,路永远走下去,让它在我的脚下不断地伸延,伸延。”
8. 周同惠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