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瑞、于右任、冯国璘、霍松林与麦积山
52fw.cn 04-10 次遇见冯国瑞、于右任、冯国璘、霍松林与麦积山
霍有光
众所周知,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然而建国前,由于岁月沧桑,麦积山石窟地处西秦岭北麓,交通不便,致使“艺术瑰宝,以僻处深山、悬空万仞而沉睡千数百年,艺苑学林,莫知其异”。能使今人开始认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之发端,得益于著名学者冯国瑞先生及其著述《麦积山石窟志》。
麦积山风光(远景)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陇上文化名人、天水籍学者。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著名大师。1949年前,冯先生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国立西北师范学校教授等职。1949年之后任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馆馆员和省政协委员等职。
1940年,冯先生自重庆归故里,潜心研究地方文献,发现了麦积山研究的一批资料。1941年农历四月八庙会之际,冯先生和朋友赵尧丞、聂幼莳等同行首次到麦积山实地考察,以“对证古本”的方式去找古迹,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并对洞窟做了编号,共计编号122个。发现以前未有人谈到的壁画,收获颇丰。随后写成《麦积山石窟志》,由天水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本发行(竹纸线装本)。刊印后流传海内,引起学界关注。《大公报》、《益世报》、《燕京学报》等报刊专题报道,《说文月刊》全文登载。1944年2月,冯先生偕同刘文炳教授再次上麦积山石窟考察,主要完成石窟的编号及草图测绘工作。随后写成《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研究和保护方案,并呈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1946年,冯先生请吴稚晖先生题写“麦积山馆”并建设山馆五间,供来往学者和游客参观考察时办公住宿之用,后又请于右任先生撰写了楹联“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当年未能刻碑)。1948年,在冯先生倡议下,地方人士联合成立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1951年,冯先生赴永靖实地考察,写下了《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从此,炳灵寺石窟也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1961年,麦积山石窟与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麦积山石窟长期湮没的历史原因,《麦积山石窟志》分析:“近代未显著于世者,盖有二因:(一)远在天水城东南百里外,林壑深邃,山迳崎岖,未若敦煌千佛洞之距城较近,彬州石室之近在道旁。(二)宋以后之记载,未能详见胜迹之真面目,仅有题名及览胜之题咏,未能引人入胜。且匪警常有……而沉寂西陲,亦为幸事。”
《麦积山石窟志》共有2.4万余言。刘文炳教授在此书序中写道:“千数百年以来,波斯、乾陀逻、印度宗教艺术之文化影响于中土之造作而人多弗之顾。必等文物劫余之后而始有‘敦煌学’之成学,必等文物劫余之后而始有云冈、龙山之审存。故在外人未有所著之先,国人皆未之及。惟秦州麦积山石窟之有志,则自天水冯公仲翔始。”全志对麦积山石窟历史沿革、造像、壁画、建筑及有关碑刻铭文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考证。包括12部分:1.甘肃诸石窟中之天水麦积山佛龛。2.秦汉间麦积山之史迹。3.西魏大统时之再建麦积山佛龛。4.北周李允信之建造麦积山七佛阁与庾信之作铭。5.散花楼遗迹间之六朝壁画与藻井画。6.造像。7.建筑。8.六朝唐宋明人之摩崖。9.宋明清人之石刻。10.瑞应寺。11.胜迹。12.艺文附录。
《麦积山石窟志》(冯国瑞著,1941年版,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藏书)
《麦积山石窟志》1941年由陇南丛书编印社仅石印了区区300本,经过“反You”、“文Ge”,历时半个多世纪,世间已很难一睹此书。正是“历劫散佚,鲜为人知,良可慨已!”有心者自然希望抢救并重印此书,这就是台湾一位退休老人——冯国璘先生。
冯国璘先生是冯国瑞先生的胞弟。冯国璘先生与霍松林先生,既是同乡,又是中央大学的同学,亲如手足。1949年4月,霍松林、冯国璘先生中大毕业后,被于右任先生聘为监察院科员。1949年8月,霍先生与冯国璘先生自重庆分手,霍先生留在了大陆,冯先生跟于老去了台湾。霍先生回忆说:“随于老去台湾的冯国璘,是我的同乡、同学兼好友。能文能诗,写得一笔好字。他的长兄国瑞先生曾是清华研究院的高才生,深受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诸大师器重。……所以国璘刚从中央大学毕业,于老就任他为秘书,十分信赖。去台湾后,又升为主秘和参事,一直追随于老”。(《松林回忆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受益于两岸关系逐渐缓和,1990年初,霍松林先生终于收到冯国璘先生寄的特快专递,内有长信并附于老亲自签名的照片及墨宝,信中除谈个人情况、于老轶事外,还提到有志重印《麦积山石窟志》。10月,冯先生踏上大陆故土,专程来西安与霍先生畅叙了往事与离别之情。霍先生陪同冯先生夫妇畅游了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名胜古迹,同时冯先生再次提出自费重印《麦积山石窟志》的愿望。霍先生说:《麦积山石窟志》初版之时,自己正在天水读高中,“故得先睹为快”。由此与朋友“入山揽胜”,“作五古六十四韵,中有‘北朝精绘塑,此间留菁英,沧桑几变化,光彩尚飞腾’之句,实受惠于此书之启迪也。”认为若能重印此书,“将与麦积石窟艺术互映相辉,共传天壤也”。
霍松林夫妇与冯国璘夫妇(中间二位)参观兵马俑合影(1990年10月)
霍松林与冯国璘先生合影(1992年5月)
霍先生了解到门人、天水马宏毅先生珍藏一册《麦积山石窟志》,“秘不示人,及驰函求复制,不料竟以原书相赠。国璘获睹喜极,拟扫描刊行,而命序于余”。十月下旬,霍先生便写成《<麦积山石窟志>序》。兹将序文照录如下:
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晚期,扩建于西魏北周,历隋唐宋元明清而屡有营造。山为石质,于松桧翳日、严壑竞秀处拔地而起,高插云表。千龛万窟,远望若蜂房。今存佛像七千余,多为泥塑,高达一米以上至十数米者约一千尊,端丽壮严,栩栩欲活。壁画及藻井画皆六朝作品,精妙绝伦。摩崖多北魏唐宋书迹,有字大一米者。崖阁凡七座,为研究北朝建筑留稀有物证。如许艺术瑰宝,以僻处深山、悬空万仞而沉睡千数百年,艺苑学林,莫知其异。知之,则自《麦积山石窟志》之流布始。
1941年春,乡前辈冯国瑞仲翔先生倦游旋里,闻异国人窃取麦积壁画,悚然于莫高、云冈、龙门之前车,欲唤醒当局,思有以维护之,乃实地考察,证以载籍,撰成此志,楷书石印。不旋踵而传遍各地,报刊评介,学人争读。张大千、罗家伦、高一涵诸公闻风而至,作诗撰联,绘图画像。影响所及,遐迩闻名。越半世纪而至今日,麦积石窟艺术已光耀寰宇。万国衣冠,日络绎于石级栈道,遍历诸窟,瞻仰赞颂。而《麦积山石窟志》一书,却历劫散佚,鲜为人知,良可慨已!
前奉国璘兄台北手札,嘱觅此志再版。余知门人马宏毅君珍藏一册,秘不示人,及驰函求复制,不料竟以原书相赠。国璘获睹喜极,拟扫描刊行,而命序于余。因忆此书初印之时,余正在梓里读高中,故得先睹为快。假日偕好友入山揽胜,作五古六十四韵,中有“北朝精绘塑,此间留菁英,沧桑几变化,光彩尚飞腾”之句,实受惠于此书之启迪也。
日月如梭,当时风华正茂,今已两鬓飞霜,垂垂老矣!初刊本原有刘耀藜教授序及仲翔先生自序,博赡精审,文彩斐然,又奚用余之喋喋?顾惟仲翔先生乃余之师长,其介弟国璘尝与余同学于中央大学,亲如手足;况复麦积乃旧游之地,此志为导游之书,游踪时现梦境,觉后尚有余欢。故乐缀芜辞,以志因缘。切盼国璘扫描本早日问世,工楷精印,文图并茂,将与麦积石窟艺术互映相辉,共传天壤也。(霍松林1990年10月)
1992年8月,《麦积山石窟志》由冯国璘先生自费在台北的天水冯同庆堂印行,布面精装,工楷精印。“目次”有刘文炳教授序、作者冯国瑞自序、霍松林教授序。除刊印原《志》全文外,增加霍序与现代艺文。附有:霍松林诗两首;靳志诗两首;丁楠《冯国瑞先生发掘甘肃诸石窟艺术之业绩》一篇;冯国璘印记一篇,插图11帧。台北版《麦积山石窟志》出版后,对促进新时期麦积山石窟历史文化研究与景区建设产生的非常积极的影响。之后,2002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麦积山石窟志》;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张克源、冯晨的《<麦积山石窟志>校注》。
台北版《麦积山石窟志》(1992)书影
台北版《麦积山石窟志》(1992)目次与版权页
冯国璘先生一直“心系家乡,神驰麦积”。早在辛未(1991年)初春,冯先生自台北来信致霍先生,“追述抗战时期于翁获睹冯国瑞先生新著《麦积山石窟志》,喜撰‘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一联,亲笔书写”之事。当时冯国璘在重庆读大学,谒见请益于老时将楹联取回,远寄天水故乡。“国瑞先生接国璘寄件,初拟摩崖,因赴兰州讲学”,遂将楹联“存于麦积山馆”。岁月沧桑,两位先生都以为“中经浩劫,未知存毁”,“至今未闻刻石,则必早化劫灰无疑矣”。但是,霍先生又不甘心,“于翁为一代宗师,万国景仰,此联既亲自撰书,洵足与六朝绘塑争辉,倘尚在人间,岂有不刻碑建亭为麦积添一人文景观者乎”!况且,于老对霍先生有知遇之恩,此联又与冯国瑞《麦积山石窟志》攸关。因此,一面建议冯国璘先生重新题写于老楹联(冯先生长期担任于老秘书,能写一笔很好的于体字);另一面捎话请麦积山石窟馆看看能不能找到这幅楹联。数月后,冯先生寄来了手书楹联,而万幸的是,麦积山馆工作人员“遍发馆藏,而此联俨然尚在”。冯先生“知此联历劫犹存,喜不自胜,乃捐资谋树丰碑。天水各界亦乐助厥成,诚盛事也。”由于得到了天水市委宣传部、麦积山文管所等天水各界的大力支持,邀请霍先生专门撰写了《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1993年9月22日,正式在麦积山石窟为于老楹联“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以及霍先生撰写的《碑记》立碑,天水邮政专门发行了“于右任为麦积山撰联揭碑仪式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首日封。
于右任撰书“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碑刻(冯国璘立)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前合影(左四、左五霍先生夫妇,左六天水市宣传部长霍想有先生)
“于右任为麦积山撰联揭碑仪式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首日封
#p#分页标题#e#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建设,如今麦积山石窟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建设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麦积学步敦煌学,正在走向世界。麦积山石窟历史文化,已成为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一颗十分灿烂耀眼的明珠。
@@@@@@@@@@@@@@@@@@@@@@@@@@@@@@@@@@@@@@@@@@@@@@@@@@@@@@@@@@@@@@
附录1: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霍松林1993年3月)
于右任翁“众香丛里过秦州”诗,久已脍炙人口,而其《题麦积石窟楹联》则湮没不彰。辛未初春,冯国璘先生自台北来函,追述抗战时期于翁获睹冯国瑞先生新著《麦积山石窟志》,喜撰“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一联,亲笔书写。其时国璘游学渝州,于谒见请益时取回,远寄故里,中经浩劫,未知存毁。余回书略谓:于翁为一代宗师,万国景仰,此联既亲自撰书,洵足与六朝绘塑争辉,倘尚在人间,岂有不刻碑建亭为麦积添一人文景观者乎!至今未闻刻石,则必早化劫灰无疑矣。因建议国璘代书,并与天水市有关领导函商立碑事宜。时逾数月,国璘以手书联见寄,而麦积石窟艺研所转寄于翁真迹影片亦接踵而至,不亦奇乎!盖国瑞先生接国璘寄件,初拟摩崖,因赴兰州讲学,乃存于麦积山馆,遂沉睡至今。因国璘提及,当事者遍发馆藏,而此联俨然尚在。其升沉显晦,亦有时耶?国璘心系家乡,神驰麦积,况卒业南雍,即在于翁门下供职,由秘书而主秘而参事,时深知遇之感。而于翁此联之撰书又与其兄之著述攸关,且亲手投邮,渴望刻石。及知此联历劫犹存,喜不自胜,乃捐资谋树丰碑。天水各界亦乐助厥成,诚盛事也。余倩国璘撰书碑记,为乡邦文苑留一佳话。而国璘屡以与余同里、同学、同受知于翁为由,坚以碑记见委。余既不获辞,因粗述崖略,距同侍于翁于金陵已半世纪矣!(参见《霍松林选集》)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上部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中部
《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