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占国
网络 02-08 次遇见简介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他从一个挑煤工干起,把一个小矿井发展成为年产值7亿元、年实现利税2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他的事迹受到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中国煤炭报》、《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郑州日报》、等十多家报纸杂志及省市电视台、电台都作过多方报导。他曾被载入《中国煤炭行业名人录》、《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简介》、《中华人物大典》、《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国人才辞典》、《河南英模风采》等辞书----他就是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占国先生----只所以称先生,是因他更是一个学者型企业家。在登封多年以来,听到不少袁占国先生各种各样的事迹; 我也曾多次赴矿区采风,认识袁占国先生以后,确实感到他身上有不少“闪光”点,他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人还是勤谨,朴实,与所有人打成一片。在磴槽集团多次采风期间,袁占国先生的口碑近似于完美,人们都说:“袁总对我们都不赖,这几年磴槽发展都靠他。”得到过他帮助的人们都说:“袁总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
为此,我初次萌发了为一个企业家写篇传略或报告文学的念头,以展示袁占国先生不平凡的先进人生风采。另一个原因促使我写作的愿望是,今年刚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带来巨大变化和发展,全国人民充分体验和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而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和袁占国先生正是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如此更加萌发了书写袁总的念头,为此,近些天来我阅读了许多有关宣传报道过他的文章,但仍迟迟不敢动笔。一是怕写出来的东西与他人“雷同”;二是担心不能准确地表现袁占国先生的精神实质。思前想后,还是先写了再说吧。写,还得从登封市大金店这一名镇写起。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很小的村子,这就是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的磴槽村。这地方在全国虽然不怎么出名,可在河南省却小有名气。这里有丰富的煤炭矿藏,煤炭销售全国各地。这里山高水长,出好景好物,也出名人大家。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涌现许多典型,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和袁占国先生是典型中的典型。
把镜头进一步推近大金店磴槽村----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式的依山而建的山村。山沟里一个很普通的乡镇煤矿----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这里有一个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的大院,大院的主人睿智朴实的袁占国先生信步走在绿草如茵的小道上,脚步轻快而稳健。
这个大院便是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的磴槽煤矿大院,就是这样一个乡镇煤矿,却有着众多的与众不同:全国乡镇煤矿“五朵金花”之一、全国第一家利用瓦斯发电的乡镇煤矿、连续28年在河南省煤炭系统综合评比中名列乡镇煤矿第一名、国内最早同时拥有“矿报”、“矿徽”、“矿歌”的乡镇煤矿……董事长袁占国先生更是中国煤炭行业中唯一的民营煤矿“双十佳矿长”。
30多年来,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袁占国先生从一个挑煤工干起,用科学的管理和莫大的智慧把一个小矿井发展成为年产值7亿元、年实现利税2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袁占国先生更是以忧国忧民、乐善好施的良好风尚而名扬远近。在嵩山脚下在改革开放的旋律中书写了一段先进人生。
重视科技促发展
1973年,20岁的袁占国先生来到家乡所在地的大金店乡磴槽煤矿,先后干起了挑煤工、锅炉工、电工,后任机电科长、经营副矿长。1990年,老矿长离休卸任,袁占国先生受命挑起了矿长的千斤重担,那年他37岁。当时正值磴槽煤矿浅部煤已采尽,进入“井深瓦斯大、成本高、难管理”的危难时机,他一上任就遇到了重大难题,使这位新任矿长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很多领导专家都为袁占国捏着一把汗,背地里很多人都议论,说什么金花到了该败的时候了。总有办法振兴磴槽煤矿的!袁占国先生积极寻找新出路,在当时全省乡镇煤矿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下,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启发了袁占国先生。他把技术创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技术骨干人员、中层干部到全国各地先进煤矿学习,先后到平顶山煤矿、永城矿务局、安徽新集煤矿、邢台矿务局、兖州矿务局等学习经验,大胆提出:“只要国有大矿有的先进技术、设备,只要适合磴槽煤矿就要千方百计地引进使用。”正是这样一个大企业家的气魄与胸襟,诠释并体现出袁占国先生作为一个企业集团领军人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磴槽煤矿于1995年,率先在全国乡镇煤矿第一家安装使用了微机监测模拟调度系统,用高科技的电脑时刻盯着瓦斯情况,一旦超限,立即报警,并且各个矿长都能在办公室通过电脑观察到率先用上了上隅角瓦斯抽出式风机,同样有效地控制了瓦斯事故的发生。
袁占国先生又从省里请来了省煤炭厅的高级工程师,请来了几个大矿务局的专家会同矿领导班子研究磴槽煤矿的未来,寻求磴槽煤矿的振兴之路。通过认真把脉,集思广益,达成共识,那就是科技兴矿,振兴磴槽。
于是袁占国先生又请来了河南省煤炭系统最高级的安全、采煤、机电等方面的多位专家当顾问,组织技术人员、中层干部先后20多次到平顶山一矿、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王庄煤矿、兖州兴隆庄煤矿等全国搞的最好的煤矿参观学习。大胆提出了“只要国有大矿有的先进技术设备,只要适合磴槽煤矿,就千方百计引进使用”。同时,为实现科技兴矿的战略构想,袁占国还提出了“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促生产,以科技增效益”的战略口号,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全矿上下开展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革新、科技改造、科技引进大会战。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搞了60多项技术改新、改造项目。安全方面,全国乡镇煤矿首家用上了微机监测模拟调度系统;采煤方面用上了单体液压支柱,搞高产高效工作面;提升方面,扩大了井筒断面,更换了大型绞车;运输方面,用上了皮带输送机等。除此之外,磴槽煤矿还采用了锚喷支护、柔性挡车器、核子秤、财务计算机管理、电视监控等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 磴槽煤矿摆脱了困境,企业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年产量由20多万吨上升到现在的60万吨,曾创下安全生产3000天,产煤双百万吨事故为零的记录。职工都说是科学技术救了磴槽煤矿。
实践证明,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优越性。袁占国先生对此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说,科技是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超常规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与与时俱进。
1996年,袁占国先生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各春天,他组建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辖有磴槽煤矿、金岭煤矿、金阳煤矿、金龙有机硅厂和金金物资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公司拥有职工5000名,2004年生产原煤150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上缴税金4200万元。
企业的发展壮大,饱含着袁占国先生对煤炭事业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不懈追求。煤炭部部长王森浩和副部长王显政先后视察磴槽煤矿,给予了很高评价。
安全第一促发展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长期在煤矿第一线,袁占国先生对“ 安全 ” 二字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严肃地对班子成员指出:对煤矿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安全就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高的福利。多年来,袁占国先生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实践中严格贯彻落实。不管是矿长、井长,还是科长、队长,都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实行安全承包军令状,使安全管理一环紧扣一环,有布置、有检查、有处理;实施“矿长抓科长、科长抓井长、井长抓班长、班长抓工人”的“头头抓、抓头头、反复抓、抓反复”的新举措,建立“前趴后蹬,牵线连片”的安全联保制度。
为了制止矿井作业的违章违纪现象,他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专门设立技术员、安全员,随时随地对工程质量和违章违纪行为进行查处。他始终从严坚持实施井上井下干部查班制,并把矿长、科长、井长、队长等有关管理人员分成平地井下两大组,每组又分成七个小组,每周轮流一次,每天至少有一组不定时下井查班,重点查基层干部的“三违”行为,平地也要分组对各岗位一天至少查班一次,使井上井下工作人员始终处于高度安全警惕状态。每季度公司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安全大检查,把查处的隐患以简报的形式公开通报,限期整改。
建立日安全生产调度例会制度,规定早上八点,下午四点,召开矿级、各科各井及有关单位负责人调度制度例会,汇报当天所发生的问题及隐患整改情况,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安全。
严密的检查措施必须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制度规定,如果出了一起轻伤事故,取消事故所在的整个采队的季度安全奖和年终安全奖;如果出了一起重伤事故,整个矿所有人的安全奖就要被取消。由于干部职工的各项工资、福利、津贴等多项利益与安全挂钩,安全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这样一来,使大家都有了责任感,群防群治保安全,“三违”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鉴于煤矿安全95%以上都是“三违”所致,所以集团公司各煤矿2004年都把反“三违”作为搞好安全的一个基本点。金岭煤矿加大抓“三违”力度,规定各区队干部每月抓违章次数,使全年抓“三违”达1100多起,停班19人次,照违章相11人次,撤职安全员3人。
煤炭生产是一种特殊行业,从平地到井下,从机械设备到工人的自身素质,一旦出现不安全因素,都将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职工不懂安全有很大关系。为此,袁占国加强安全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素质,针对职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在职工中坚持举办培训班,提出全年300天有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成绩与工资挂钩等一系列措施;对特殊工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岗位考核不合格坚决不予上岗;对职工平时也加强了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自保素质,严格执行“安全第一”的方针;他还先后选送30多人到焦作矿院等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并从大中专院校引进各种技术人才50多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同时发动职工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对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这些系统化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全员素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事故,从而真正保障了安全生产。
在安全教育方面,袁占国先生同样舍得投资。他结合安全生产的形势,编印了《井下职工安全手册》,从领导到职工人手一本。书中重点介绍了“入井须知”、“井下五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理办法”、“自救器的使用办法”等内容,把建矿以来大小事故教训总结为91条违章,让职工牢记。册子虽小,但赋予了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不按手册办事的就是违章,违章就要过“五关”――先带上违章标志牌照相;再“进驻”矿安全科闭门思过、学习、考试;三要下井义务抓违章,查事故隐患;四要到伤残家属中走访,听事故受害者现身说法;最后还要在大会上检查,接受经济处罚。这些做法,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袁占国注重营造安全氛围。他把安全的警钟敲得格外响,不论是生活区、生产车间,还是会议室、入井口都设有警示性的标语。如“警钟常在耳边响,全面编织安全网”、“防事故如防敌人”、“事故如弹簧,你弱它就强”等。以“安康杯”活动和“安全月”活动为主线,经常举办“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和“安全生产知识大奖赛”,提醒广大职工天天安全,月月安全,年年安全……
2005年,磴槽集团所属煤矿共投入资金8000万元,用于安全设备的更换和改造。同时,磴槽集团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第一家办起了中国矿业大学函授班,一次就为集团培养了100多名大学生。科技使煤矿摆脱了困境,焕发出勃勃生机。年产量由20多万吨上升到200万吨,曾创下了安全生产3000天,死亡事故为零的记录,成为“五朵金花”中唯一没有凋谢的一朵。2005年,磴槽集团金岭煤矿又投资1500万元在全国乡镇煤矿第一家建成了瓦斯发电厂,年发电1200多万千瓦时,既减少了瓦斯危害,保证了安全生产,又减少了污染,变废为宝,成为全国乡镇煤矿的又一大亮点。
磴槽集团连续28年在河南省煤炭系统综合评比中名列乡镇煤矿第一名、国内最早同时拥有“矿报”、“矿徽”、“矿歌”的乡镇煤矿……袁占国先生更是中国煤炭行业中唯一的民营煤矿“双十佳矿长”。
企业文化促发展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其他文化的结晶和升华。袁占国先生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矿初期,磴槽煤矿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到了90年代以后,袁占国先生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意识到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满足现状,终被淘汰,只有务求实效,不断创新,在同行业中占居要位,企业才能生存。所以,他提出了“务实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磴槽煤矿的徽标和矿歌也象企业精神一样,反映企业 发展目标,昭示着企业人开拓进取。“我们在地层下开采火种,我们在大地上收获光明……无私奉献是磴槽人的美德,艰苦奋斗是磴槽人的传统……”。磴槽之歌唱出了企业职工紧跟时代的步伐,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雄心壮志。每次召开职工会议,全体职工都要在会前大唱矿歌已形成惯例。每天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在嘹亮的国歌和矿歌声中排着整齐的队伍,做起了早操,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袁占国先生崇高的人格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节日和职工一起联欢,融进职工当中,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他始终把关心职工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次,他到一矿井检查工作时,发现矿工下班出井口都要买汽水喝,于是,他安排在生活区设置茶桶。对此,职工都赞不绝口地说,“矿长为咱们想的可真周到啊!”
同时,磴槽集团创新员工管理方式,彻底改变“煤黑子”形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就实现了住宿旅馆化、洗澡淋浴化、吃饭餐馆化、矿区园林化,集团所属的磴槽煤矿和金岭煤矿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花园式矿区。除此之外,俱乐部、阅览亭、卫生所、理发店、文工团、歌舞厅、广播站、闭路电视台等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磴槽集团创办了全国乡镇煤矿第一份报纸――(磴槽矿工报),为干部职工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成为培植企业文化的一片沃土。更令人称道的是,2005年,磴槽集团出资1000多万元,为达到规定条件的职工补办了职工养老保险,并完善了退休制度,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国家正式职工一样的待遇,这在全国乡镇煤矿也是不多见的。
在袁占国先生看来,企业的成败、所有制不是问题,凡是成功的企业必须确认,工人是企业的主体。磴槽集团的一切,都是矿工们干出来的。只有矿工们真心实意地以矿为家,积极参加企业的管理,才会有磴槽的与时俱进、长盛不衰。
《磴槽矿工》报上有首诗说得好:“现在穿工装、点鼠标的是谁/是以前脸朝黄土的泥腿子/如果没有磴槽/这一群人现在只能是背着蛇皮袋/在城市和乡间茫然地找路。”
袁占国先生使乡亲们不再背着蛇皮袋去浪迹天涯,袁占国向着嵩岳蓝天捧出人们急需的能源,真正不带血的好煤。袁占国还要带领全体员工从头学文化,属于企业的、中国的、最传统的也即是最现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