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平事迹材料
52fw.cn 04-29 次遇见
王平同志,男,50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曾获2001年天津市劳动模范、九五立功先进个人。2008年天津市抗震救灾“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2010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2年被美国西北健康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12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骨伤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一、不惧风险,不辱使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了由13名医护骨干组成的赴地震灾区医疗队,在救治地震伤员中,积极发挥中医中药优势。5月20日清晨,在青川抗震救灾一线的一名战士突然出现头部剧烈疼痛,大汗不止,浑身无力。情况十分紧急,王平主任及救援队立即接诊这个患者,测血压为180/130mmHG,他们为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并采取了多重降压措施,约半个小时后,这名战士的血压逐步恢复正常,头痛得到缓解,又继续投入救援工作中,当地军区领导特来感谢。《中国中医药报》曾头版予以报道。在其下乡巡诊救治骨折老人时,山坡上滚石就从身后滚落。5月25日下午青川又发生了6.4级的强烈余震,此时有两名同事正在摇晃的危楼中,面对混乱的场面,王主任由3楼冲到7楼寻找自己队员,把惊惶中的同事带出危楼,脱险后两名同事早已泣不成声,当时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作为老大夫王主任经得起生死考验。
二、钻研学术,传承手法
王主任从医27年,负责天津市卫生局叶氏伤科手法正骨传承。曾在德国慕尼黑康复医院临床工作,于日本四日市市立医院留学进修,在新加坡做访问学者。既有坚实的中医基础,又学习西方医学先进技术,融合国内外先进手法技术,为很多患者解除痛苦。2009年10月,一位70岁老人就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难忍,甚至有轻生念头,经询问该老人内置心脏起搏器,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等多种内科病。一般治疗效果欠佳,看到老人非常痛苦,主任决定应用轻巧旋提手法对其治疗,经过十次治疗,症状消除。有位老人,经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后来随子迁到大连,专程让其子到天津咨询主任,帮助寻找到大连医疗资源,以满足老人的信赖,当儿子将这一好消息告知老人时,电话里听到的不是老人高兴的笑声,而是断断续续感动的哽噎声。
三、引进技术,发展学科
王平主任将学科从开始20张床,发展到145张床位,发展到具有手法治疗、美式整脊、射频介入、关节镜、间盘镜、创伤手术的科室。带领骨科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天津市重点专科。有一台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翻修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由于患者自体血不能回输,术中较多的失血量及术后的渗血时刻威胁着患者,时间就是生命,11点刚下手术的他拖着疲倦的身体,急忙赶到中心血站联系协调血源,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第二天适逢周末,他又早早来院,细心询问病人术后反应,这种始终把病人挂在心上,日夜为病人牵挂的职业态度感动着病房里每位患者。
这种视病人如亲人的态度,对国内外前沿技术敏锐的嗅觉,使得王主任带领学科不断壮大,如新开展臭氧和射频技术半年内开展2000余例,成为骨科新亮点;科室骨质疏松专病门诊从无逐渐发展壮大,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院被卫生部授予“骨质疏松症诊断和质量控制标准试验基地”。 2014年,王主任被聘为美国西北健康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期间由托马斯·F·伯格曼教授赠英日韩三版《chiropractic technique 》一书,唯独没有中文版,怀着为国争光的理念。回国后他积极与出版社联系,并受到天津市科协基金的资助中文版得以出版,同时引进9张专用美式整脊床,通过申报课题获天津市卫生局课题立项。并开展天津市科委、教委及全国行业专项多项课题。
四、医孝徳先,恪尽职守
王平主任作为一名老党员,以身作则,善待患者,更将老年患者视为“医孝徳为先”的理念,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师带徒导师,王主任培养的硕士已有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