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65:制订体育课教案四要
52fw.cn 06-15 次遇见体育课教案(或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备课的成果形式,也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虽然课堂上会有生成和偶然,但教学预设始终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今年十一月,我有幸参加?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实践课教案评比活动,在看完40位参赛选手的教案后,亦喜亦忧。喜的是与前几届相比,本届选手对《体育课程标准》吃的透,把的准,教案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忧的是有些选手在细节处理上还比较肤浅,比如课时目标表述不具体,内容表述未能体现体育学科属性,教学程式安排过多地追求"花哨",负荷量预设过于模糊等等。这些选手是全省体育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教案中出现的问题折射出目前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有必要就体育教案的书写问题,把评委组的意见梳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课时目标设置要易于评价
课时目标是教师根据课堂练习内容结合单元位置及学生情况而帮助学生预设的学习效果,包括技能、认知、情感及社会适应等领域的指标。课时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不同,单元教学目标是根据单元技能动作的特点依据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要求确定的,所以单元目标可能带有领域目标或水平目标的"痕迹",在语言表述上较为概括和抽象。但是,课时目标是体育课程中的最下位目标,为了确保课时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课时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下面列举本次比赛中两位选手的教案(目标部分),同时谈谈课时目标表述上要注意的事项。
1.切忌过于泛化。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例1"的目标设置是具体的,如"90%的学生"、"为同伴呐喊助威"等表述非常清晰,并具有可观察性。"例2"则比较泛化,用"基本"一词来表述,显得模糊。特别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没有把学生在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因此不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教师观察、评价。
2.不必面面俱到。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的第二个不同点表现在目标设置的数量上。单元目标追求全面,要求所选择的教材要能全面贯彻五个领域的目标。课时目标则着眼于重点解决个别领域的目标,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侧重两至三个领域目标进行制订。"例2"过于追求全面,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容易使课堂教学失去重点,很不必要。
3.语言表述要适当。在目前的教案中,虽然"教学目标"取代了传统的"教学任务",但是仔细一看,很多表述还是从教师角度提出的,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表述。如"例2"中,第一个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从第二句开始,"行为主体"又变成教师了,重新回到"任务式"的老路上。
二、练习内容表述要突出体育学科属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体育学科定性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其形式不论是主题教学,情景教学,还是游戏教学,都必须写明该教学中的身体练习名称。如果省略了动作名称,就会让人对教案莫名其妙,满头雾水。例如,有一个选手在篮球课教案中设计了六个练习内容:1.熟悉球性;2.运球联想;3.传球妙想;4.投篮狂想;5.灌篮梦想;6.赶猪进圈。应该承认老师的思维创新,只是这样一来让人看不出"运球联想""灌篮梦想"等等具体是什么动作,也许看过现场上课会搞明白的,但既然是参评教案,还是应该写清楚一点的好。
三、教学程式安排要符合体育教学规律
智育学科的教学主要遵守两个规律,即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发展规律,与智育学科相比,体育学科至少要遵守四个规律,也就是说还要再遵守两个规律,那就是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恰恰就是围绕后两个规律安排的。比如传统的三段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然而,自从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便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大家纷纷规避甚至舍弃传统的三段式,在课的结构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述形式,关于这点,毛振明和赖天德两位老师已经在《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10期讲的很透彻了,这里不再赘述。仅列举两例说明:
从上面教案的结构表述可以看出,这两位选手试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划分课的结构。当然,以哪一条线划分都是可以的,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应该鼓励百花齐放。问题的关键在于课的结构划分必须彰显学科特点,体育课的结构划分当突出体育学科特点,应该以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或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为主线。体育课虽然没有统一的结构范式,但舍弃"三段式",过多地模仿、迁移智育学科的课堂结构,虽然在表面上增加了教案的思想性和"文化味",显得有深度,但过于追求这些"花哨",丢掉了体育本色,未必就好到哪里。特别表现在"例3"和"例4"设置的教学环节偏多,使人担心每个环节的练习会不会"蜻蜓点水",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
四、运动负荷预设要科学、明确
负荷量预设是体育课区别于智育课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保证。但负荷量预设一定要指向要明确。如下面截取的一个教学环节,就出现负荷预设模糊的错误,见例5。
从教案上看,这个准备阶段有3个练习内容,在组织教法上设置六个活动。那么,在运动负荷预设上可以不必过细,只在"盘球、抛球、运球"后面预设一定次数就行了。而本案中这位老师专门设置了一个负荷量栏,并标注一些次数和时间,但是,指向非常不明确。其中时间可视为整个环节的,但次数呢?"2~3次"是指向"教学内容",还是指向六个"学生活动"?并且,在六个"学生活动"中,有的活动只能用时间预设,如听讲、自主创编练习和小组游戏,不好用次数表示。除此之外,在有些选手的教案中,每个动作练习都没有预设负荷量(时间或次数),而教案结尾竟然清晰标出课的预计练习密度以及预计心率,不知道这种预计的依据是什么;还有些选手在负荷预设上没有考虑到动作的负荷强度和练习时间的辩证关系,有些动作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