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策划人失意互联网
52fw.cn 09-10 次遇见文摘:策划人失意互联网 1999年12月22日 14:08 生活时报
坦率地讲,当11月底得到毛一丁等4人离开“8848”的消息时,我一点也没有觉得吃惊。听腻了联想、 方正、新浪等知名企业的各种类似新闻之后,很多人的神经渐渐变得刚强起来。所谓“管理层的人事变动”似乎再也无法在心 里激起多大的涟漪了。
又过了几天,陈剑峰离开网易,而且据说是很不愉快地离开的,结了痂的心才开始有了一点知觉。毕竟,网易没 有“连邦”那种中关村销售店的形象背景,看着这个新生代的磕磕碰碰,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那句有名的话:“救救孩子”。
摆脱不了的“师爷”命? 毛一丁和陈剑峰都是以点子多、有创意出名的。他们的遭遇,将策划人的地位问题提上 了台面。
在中国,这几年所谓“点子大王”已经有些臭了街了。在传统行业里,单靠突发奇想很难再救活一个企业。
而网络业正处于盘古开天的时代,创意在这里还有广阔的生存空间。被这两年的金融危机憋出了一身汗的风险投 资基金就像一条暴富的光棍,只要见到有一点点新意的东西,就奋不顾身地往里头砸钱。正是这种机遇造就了陈剑峰和毛一丁 。
曾在杭州一家报社当记者的陈剑峰凭着一颗聪明的脑子,和张朝阳等人一起,将一只饿狐狸捧上了天。此间,陈 剑峰基本是扮演一种幕僚的角色。到前台亮相的,几乎全是自称尼葛罗庞蒂门生的张朝阳。在许多方面,不少人认为陈剑峰并 不亚于张朝阳。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势——没有喝过洋墨水。正是这一点,使他到网易之后,仍然未能摆脱只能当“师爷”的 命运。
和吴士宏不同,陈剑峰和毛一丁离开自己原来的企业,都不怎么说原来“东家”的坏话。另外,他们也没有吴士 宏的资本——在处于创始阶段的网站中做事,他们都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资本,知道自己早晚还得在这个圈子里混,不愿给人留 下“一朝反目,终身为仇”的印象。用行话来讲,他们希望人家觉得他们比吴士宏更“职业”一些。这是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十 分看重的东西。
任何事情确实也得讲个公平。据知情人透露,陈剑峰当初离开搜狐,就是因为张朝阳感觉越来越“飘”,不太听 得进当年打江山的铁哥们儿的意见了,同时在股票期权的分配问题上也身不由己。而毛一丁等人也是由于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桃子”要被别人摘走了,才动了从“8848”辞职的念头。
那么,企业到底应该给策划者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待遇呢?关于这一点,毛一丁倒是痛快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在国外企业中,负责品牌建设和管理以及市场推广、营销这一摊的,一般是一位副总裁。言下之意,像中国传统中那种 对待师爷的做法是不行的。那时候知识不值钱,受穷的聪明人只有聚集到诸侯们的家里,包吃、包住就算不错的待遇,敢于大 唱“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的人并不多。现在不同了,光靠老板“拍胸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心理的需求。用他的话 来说,“需要确立规矩”——人事、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规矩。
这里插一句。前一段风险投资刚进来时,圈里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无论你是多红的“角儿”,如果没有老板捧 ,你怎么也不会红,所以最后老板还得占大头,例如网景的Mark虽拥有技术但占股并不多。后来有人提出“知本家”的概 念,向这种说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8848”的董事长王峻涛看来是同意后者的意见的。在解释毛一丁等人为什么“不是创业者,只是有功之臣 ”时,他说,只有出资人和技术提供者才能算作创业者。但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位董事长似乎又没有完全接受这种新说法—— 既然技术提供者的智力可以充当创业的资本,为什么品牌创立人的智力就不行呢?归根到底,可能还是“师爷意识”在起作用 。
镀得金身值几何? 有小道消息说,早在毛一丁等人离开前,“8848”的老板就开始在物色新人,主要是MB A和有外企或留学背景的人。“8848”改组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种传闻。出任8848网站首席执行官的是曾为吴士宏 作助手的原美国微软(中国)公司副总经理谭智,据说他“具有丰富的国际IT企业管理经验,被业界公认为国际级资深管理 专家。”无独有偶,在网易,陈剑峰“钉”不过的,同样是喝过洋墨水的人。
平心而论,陈剑峰在网易的几个月是非常卖力气的。从“网络文学大奖赛”到“个人主页拍卖”,应该说都属于 非常好的创意。但可惜的是,这些花了很大力气和很多金钱的活动往往被网易自己轻轻一笔带过,上一个活动的效果还未显示 出来,下一个活动就又开始了。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在搜狐窝了一肚子火、一心要到网易大干一场的陈剑峰黯然离开。而他 策划的那一系列活动,实际上都还没有结束。
我想起了前几天报上登的一篇文章:《美国——火了因特网冷了MBA》。说的是现在美国拔尖的MBA毕业生 都往硅谷跑,他们不在乎基本工资,最感兴趣的是新创公司许诺的一大堆“股票期权”。
这篇文章引述一些专家的话说,这些学生“可能在犯历史性错误,现在出现的因特网‘淘金热’是不正常的。每 一个人都想捞到黄金,但结果很难说。当大家都要追捧因特网股的时候,是不是在吹大已经膨胀的因特网业气球?如此说来, 因特网业大调整的确离我们不远了。”
规矩啊规矩 现在来预测因特网的大调整,似乎还有些为时过早。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规矩”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确实带来了许多让经典经济学家大跌眼镜的新规矩。在这个行业里,就像当初“五月花”号抵达 美洲大陆,所有的规矩都由开拓者来定。但企业的运行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规矩”就是遵循这种规律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现在的麻烦在于,新的规律尚未完全把握,而过去的一些思维定势还在很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行动。对于中关 村企业的痼疾,很多人都感到深恶痛绝。王选教授对那种“员工到一百,销售过一亿”就要分家的做法早就有过批评。而清华 同方的总裁陆致成就显得更偏激一些。他说他打心眼里瞧不起一些中关村企业,按那种绿林好汉聚啸山林式的规矩行事,中关 村的企业很难有前途可言。
仅就人才流动来说,现在网络业中的流动频率确实太高了。经常是一个新的网站成立,原来的网站里就出现整班 整班的跳槽。往往不到半年,你的名片夹就要更新,因为名片上的人已经另谋高就了。最后的结果是,新的企业不断涌现,而 大家看到的大多都是些老面孔,而且他们的思维习惯并没有因为“移情别恋”而改弦更张。这样一来,大多数的时间放在计算 利益分配、熟悉新烧“三把火”上,企业的长远发展自然就无从仔细考虑,而所谓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p#分页标题#e#有人问毛一丁,吃了没有规矩的亏,到新公司以后会不会首先想到制定规矩?毛一丁十分诚实:“我不是制定规 矩的人,但我会守规矩。在守规矩的过程中,可能也就慢慢学会制定规矩了。”或许,老靠别人来制定游戏规则,自己难免就 只有被玩的命了。拿出点策划的精力来为新规矩策划策划,如何?
王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