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南京局在香港达德学院的统战工作及其当代启示
02-13 次遇见摘要:解放战争初期,为做好在港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南京局领导和组织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合作创办了达德学院。依托达德学院,南京局坚持以“爱国民主”价值凝聚在港知识分子,以党团组织为阵地教育在港知识分子,以运动、节庆和纪念活动引导在港知识分子,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南京局在达德学院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要重视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坚持党对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领导权,善于对知识分子开展正向价值观教育。新时代,要引导团结香港知识分子,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他们为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达德学院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京局(简称“南京局”)领导下,广东区委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合作创办的新型高等学府。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所新型院校,它实际也是“一所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学校”。当时,达德学院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闻名的民主人士、政治家、作家、国学大师,著名人士、社会名流人数之多堪居全国同类学院之首。从1946年9月获港英当局批准注册,到1949年2月被取消注册,达德学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合作办学团结知识分子,“是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教育方面的一个硕果”。当前,学界关于中共在达德学院对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的成果粗线条地介绍了达德学院的统战功能,有些研究集中于对达德学院概况的描述,有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中共通过舆论宣传对文化人士开展的统战工作,有的学者则在微观层面研究中共在港创办《群众》周刊并争取知识分子的举措。本文将进一步梳理香港达德学院产生背景,以及南京局依托达德学院开展的统战工作及其当代启示。
一、国统区统战空间的收缩与香港作为“二线”据点的开辟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便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试图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和爱国民主人士一道,努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新中国。毛泽东以民族大义为重,赴重庆与国民党展开了43天的谈判,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政权显然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和平、团结的联合政权,不久便撕毁协议,于1946年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
国共双方在正面战场较量的同时,在国统区实际也进行着一场人心争夺的较量。国民党方面企图召开其一手包办的伪“国大”以体现所谓“民意”,想方设法对中间派政治势力进行拉拢。其真实目的为分化、孤立中共,以所谓“民主”方式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权。中共向来重视统战工作,在国统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主要在周恩来领导下进行。随着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共谈判中心也由重庆转到南京。为适应谈判工作需要,中共代表团移驻南京,其公开身份是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对内则称为中共中央南京局,周恩来为总负责,下辖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中共湖南省工委、武汉地方党组织、中共平津(南系)党组织、中共广东区委以及中共港粤工委。根据中央指示,南京局“统一领导谈判斗争、统战工作和秘密党的工作”。
这一时期,南京局的统战工作主要有四项。一是对第三方面人士开展统战工作,揭露国民党假谈判、真内战阴谋。二是对青年开展统战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动员群众要求美国改变援蒋政策给各地的指示》中关于“派一批适宜的干部到各大城市去建立工作”“首先是打入学生群众”的要求,南京局专门设立了青年组以实施统战工作。三是对工人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刘宁一具体负责对中国劳协的统战,最终使中国劳协理事长、世界工联副主席朱学范与中共站在了一起,共同抵制国民党包办的伪“国大”。四是注重舆论阵地的统战工作。南京局领导下的媒体机关秘密出版了《联合晚报》《青年知识》《现代妇女》《科学时代》等报刊。南京局同时以南京梅园新村17号和上海周公馆举行的28次记者招待会为契机,在国共谈判、东北问题、中原问题、黄河归故、美国对华政策等问题上加强舆论统战工作。南京局全方位开展“大统战”,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灵活运用党的斗争策略,团结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有力配合支援了解放战争的正面战场。
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南京局领导下的立足国统区的统战工作越来越困难。在全面内战开始之际,国民党疯狂进攻张家口、哈尔滨、安东以及苏北等地。美国方面表面从中斡旋,试图让中共和国民党重回谈判桌,但其在背地里与国民党政府沆瀣一气。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局的统战工作已被大幅度限制,统战空间不断收缩。与此同时,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地的活动空间也在收缩,一部分人开始转移到香港。香港逐渐成为二战后中国文化精英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事实上,抗战胜利结束之后,中共中央以及周恩来就已预见到国民党政策会逐步收紧。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京局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协助进步知识分子撤退到香港,先是组织重庆以及广东游击区的一些中间人士转移到香港;1946年夏,周恩来指示广州地下党组织爱国民主人士相机撤退到香港;后来又向香港地区部署转移一部分在上海、南京等地的爱国民主人士。第二件事是逐步在香港建立组织机构以确保统战工作深入开展。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指出,他准备在马歇尔回国前,完成南京局及其下辖有关组织机构的疏散,并提出“将公开活动的重点地区转移到香港”。为使香港能够成为新的统战阵地,周恩来在全面内战即将爆发之际,以南京局的名义对中共广东区委作出指示。他指出,“为开展港粤统战、文化与上层侨运工作,我们认为香港应成立工作委员会”,“工委及区党委均直属南京局”。1946年夏,广东区委在香港调整领导机构,实际上成立了两套系统直属南京局:一个是秘密系统——广东区委,另一个是公开系统——港粤工委。1947年1月,因相关机构变动,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由方方任书记。在港中共人员坚持最大限度地开展统战工作,提出“必须与香港主要朋友保持直接接触”。
正是在把香港作为南京、上海的“二线”阵地来开展统战工作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在港创办一所学校以吸纳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1946年夏,周恩来、董必武在南京局和中共广东区委统战部部长连贯、南京局外交事务委员会副书记廖承志交流工作时指出:“许多民主爱国人士、文化教育界人士也要转移到香港去,党组织要帮助他们转移,并协助他们安排工作。”这里的“安排工作”实际上是在香港创办学校的最初想法。时任中共港粤工委书记的尹林平在回忆创办达德学院时说到,当时南京局考虑一方面为让饱受战争之苦的海内外广大青年避免失学,另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教育界人士被迫转移到香港,他们都有着爱国民主的要求和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及才干,却无用武之地”。此外,在香港的不少爱国民主人士也已有创办学校的想法,杨伯恺、黄药眠、丘克辉等人在广州商议办学事宜时就“认为地点以香港最为适宜”。基于上述考虑,中共中央认为,如果能够办一所学校为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工作和学习场所,将有助于在香港建立和巩固对知识分子开展统战工作的阵地。
为实现办学愿望,南京局开始联络能够促成办学的各方友好人士,协调工作由董必武负责落实。他联系到在美国的爱国民主人士陈其瑗,并邀请其回国办学。1945年6月,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旧金山会议时,陈其瑗给董必武做翻译,并向董表达了回国愿望。董必武就在港办学事宜发出邀请后,陈其瑗欣然同意。1946年7月,陈其瑗几经周折回到香港。他抵达香港后,便立即找到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商量办学事宜。经相关组织确认核实后,陈其瑗在中共领导下搜集办学资料、积极筹备。10月,达德学院正式成立并由陈其瑗担任院长,一个面向香港广大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阵地由此建立。
二、南京局在达德学院开展统战工作的主要举措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时强调:“我党对于学生、教员、教授、科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一般知识分子,必须采取慎重态度。”南京局以达德学院为阵地的统战工作遵循了这个原则,在学院的筹备以及办学的全过程中广泛凝聚了在港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学生)。
(一)以“爱国民主”价值凝聚在港知识分子
抗战胜利之后,为求得“和平、民主、团结”,昆明于1945年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一二·一”运动。该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但是国民党却以“戡乱”为借口,压迫人民的正义行动,暴露了“国民党当局所允许给人民的‘民主’,并无丝毫真正民主的成分,而是手榴弹的爆炸”。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反而使得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1946年6月23日,以马叙伦为团长的11人和平请愿团奔赴南京,呼吁制止内战,实现和平。他们抵达南京时却遭到国民党的包围和殴打,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无论是“一二·一”运动,还是“六·二三”和平请愿运动都没能阻止蒋介石发动内战。学习生活工作在国统区的广大教员和学生对国民党统治普遍感到不满。他们深刻揭露专制下的教育本质:“国内大学教育的本质问题,很简单的一句话:为独裁而设的‘奴才教育’”,“反动统治者为着打内战,为着可以更专横的奴役文化……只注重思想上的统治,现在不但要统治思想,且简直就是等于一个思想上的集中营”。
在国统区争取民主的努力无望之后,云集到香港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汇聚到达德学院。他们在这所新型大学里感受到真正的爱国民主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办学过程之中。陈其瑗明确指出,达德学院基本方针是“为了争取中国自由独立培养人才”的“爱国教育”,是“反官僚,反独裁,是为人民服务和注重人民生活”的“民主教育”。达德学院师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党派、不同层次。在中共领导下,中共与教员、学生甚至校工开展真诚合作,体现了办学过程中的民主团结。在创办过程中,学院成立了院务委员会,该机构不同于国民党办校的设置,它是由董事、教职工、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机构,共同商议学院的大政方针、工作计划,反映师生的意愿和诉求。学生感受到学院民主办学体现的人民性。他们指出:“我们如此做不仅为自己的利益,并且它本身就是民主事业的一部分,这个想法,使最积极最进步品质发展起来了。这是好的,和人民的利益一致的。”学院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中共坚持民主团结的统战工作思路。作为中央特派员指导港粤工委工作的方方明确指出,达德学院是一所统战性质的学校,党组织要团结各方人士,中共主要负责政治层面的领导,其他具体事务由董事会和学院行政部门负责。这种民主团结的领导方式得到了民盟达德分部成员的积极回应。他们明确了三条活动原则:“拥护中共领导”,“配合中共办好学校为中心”,以及“不与其他党派闹无原则的纠纷,求同存异,合作共事”。
达德学院体现的爱国民主价值是广大知识分子在国统区不能够实现的。这种爱国民主价值将他们紧密凝聚在一起,全院上下形成了两种精神。一是爱国进步精神。学院的师生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反对内战,追求和平;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民主进步,共同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而奋斗。二是民主团结精神。在民主团结的办学理念下,师生员工共同管理学院事务,使学院成为一个民主团结、共同为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集体。达德学院学生卓英回忆说:“为了一个目标——中国的民主与自由,我们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体现在党的指向上,也体现在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精诚合作。”这是爱国民主价值凝聚知识分子最生动的写照。
(二)以党团组织为阵地教育在港知识分子
毛泽东曾指出,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要实现对于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达德学院师生构成复杂。从教师构成来看,大多数是社会各界名人,有的来自民主党派,有的是无党派人士,他们身上具有知识分子的鲜明个性。学生来源构成也比较广泛,一部分来自广东、广西、上海、福建等国统区的高等院校或高中;一部分来自国外,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香港本地渴望接受新思想教育的进步青年学生。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工作学习与成长起来,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要使广大教员、学生、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群体参加到革命队伍并统一思想,必须消除复杂的师生构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达德学院的师生有一个共同点:一般都经历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多数进步学者、教授和爱国民主人士本身就是因受到国民党的迫害才来到香港,不少青年学生也是因为在国民党统治下无法完成学业而辗转来到香港的。有些华侨青年在国外就参加了爱国华侨组织,即便是香港当地的青年也有很多人渴望接受新思想教育,这些都为中共开展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可能。
南京局开展了以党团组织为中心纽带的政治引领工作。据达德学院的教师回忆,1946年开学后,学校已经建立起分属于不同区委领导的一些支部,涉及香港、广西等地区。这些党团中的骨干力量成为团结各民主党派以及爱国青年的重要力量。后来考虑到这些党团组织分线建立不利于团结一致地开展工作,中央特派员方方将各支部统一起来,建立了达德学院学生总支委员会。达德学院的教师中也成立了党小组,“他们经常开会讨论有关学院的教学教育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问题”。党小组定期邀请民主党派参加关于学院发展工作的座谈会,中共在港有关负责人尹林平、连贯、廖沫沙、饶彰风等人也经常与陈其瑗沟通,共商学院发展大计。由于达德学院建立起的中共组织系统充分发挥了党员教师和学生骨干作用,学院非中共人士的政治和思想觉悟都得到了较好提升。除了发挥党组织作用外,达德学院还善于发挥团组织的作用。1947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吸收优秀青年学生为会员。1949年,学生总支委员会根据上级要求改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其成员认真学习团章并及时办理了转团手续。
(三)以运动、节庆和纪念活动引导在港知识分子
达德学院虽然在香港办学,但是中共在港的组织和机构时刻关注着内地革命局势,注重以各类运动、节庆活动为契机,对达德学院师生开展革命的政治宣传引导,从而达到增进共识的效果。
一方面,引导师生关注内地重大事件,组织发动师生员工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在组织爱国民主运动的过程中,中共在香港同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传达中央关于我党对反美运动的指示”,“香港各地反美运动的经验教训”,“以香港为桥梁,传播各地学运消息,加强各民主报纸关于学运的宣传鼓动指导工作”。1946年12月,北平发生美军士兵强奸中国女大学生事件。该事件在内地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在港中共组织积极关注这场运动,及时将抗暴运动延伸到香港、引导到达德学院。事件发生之后,学院立刻成立了爱国运动委员会,积极开展抗议美军暴行活动,在《华商报》通电抗议美军暴行,支援同胞爱国行动。1947年5月20日,在南京爆发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五二〇”运动。达德学院党团组织引导本校学生与香岛中学、汉华中学学生交换意见,积极声援内地学生的运动。10月,为声讨国民党特务杀害浙江大学学治会主席于子三,达德学院举行于子三追悼会,引导学生控诉国民党的罪行,深刻认识国民党的专制与独裁本质,有力支持了浙江大学学生的正义行为。
另一方面,注重以各类节庆和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精诚团结,控诉国民党暴行。例如,1947年元旦,尹林平、章汉夫、连贯等中共在香港地区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学院庆祝元旦暨补行学院成立典礼并发表讲话,鼓舞广大师生弘扬爱国精神,追求民主自由。春节之际,达德学院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春聚”活动。《华商报》报道了这一活动,称之为“香港学生大团结的先声”。5月4日,学院举行纪念五四运动大会,深入引导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五四运动本质是一次“爱国运动统一战线”,呼吁广大青年要加强学习,“要做民主政治经济事业的实际参加者、支持者、组织者……团结起来,准备起来”。在建校一周年之际,中共在港有关负责人章汉夫、乔冠华、尹林平、连贯等到会祝贺,章汉夫倡导师生要做到“团结一致”。在中共港粤工委领导下,学生与文艺界人士开展联欢会,达德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话剧《回农村去!》、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节目。以爱国民主团结为主题的统一战线工作被全面嵌入达德学院师生的日常。
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达德学院学生李翼华指出:“在达德学院的时光,赋予了我很多理性知识,给我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共产主义世界观,使出身地主资产阶级家庭的我,从一个对国民党不满的爱国学生,转变成为追求共产主义的战士。”
三、南京局在达德学院开展统战工作的现实启示
南京局在达德学院的统战工作凝聚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教授、同学甚至工友,他们都不分彼此,团结在一起,站紧在自己的岗位上,向着同一目标——民主自由而奋斗,教授们不辞劳苦的教导同学,同学们夜以继日的充实各种科学理论,以期为行将呱呱坠地的新中国人民服务。”广大知识分子思想得到洗礼,纷纷重返内地,或奔赴革命前线,或参与到后来新政权的筹备和新中国的建设中。在中共领导下,知识分子迎来了新的希望。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与境界的提升,是中共在香港对他们开展统战工作的结果。借鉴中共在达德学院的统战工作经验,当前要进一步团结香港知识分子,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重视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解放战争初期,南京局非常清楚民心向背才是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拓展革命的新空间,南京局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领导创办达德学院,把统战工作对象指向了在港的知识分子。尽管统战工作对象人数不多,但他们都是社会精英人士,其政治立场代表了中国社会相关阶层的意见。作为南京局负责人,周恩来高度重视在港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他指示广州地下党组织文化人撤退到香港,达德学院成为广大撤退到香港以及香港当地爱国民主知识分子的组织归属。在这里,广大教职工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继续传播知识与思想;革命青年也能够在这里安心学业,避免战火对学业的影响,知识分子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达德学院的创办,充分体现了中共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能力,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变化,实现了统战工作的拓展。南京局对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和当时党的革命任务密切联系,体现了统战工作鲜明的现实指向。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需要凝聚香港知识分子的力量。要借鉴中共在达德学院开展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尊重和维护好香港知识分子的利益,引导他们充分信任中共、认同国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他们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
(二)坚持党对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也是统一战线能够在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的保证。周恩来在中共七大全面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来统战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无产阶级比别的阶级先进,是应当领导别的阶级的。”为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权,南京局建立了严密组织体系作为保障。一是面向香港,逐步建立对港工作的党组织。1946年6月成立了隶属于南京局的中共港粤工委,尹林平担任书记;7月,方方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指导广东区委和港粤工委工作。二是在达德学院内部,由教师党员成立党小组,后来因党员人数增加升格为学院的党组,隶属于中共港粤工委(1947年6月改称香港工委)的文委领导。工委负责人夏衍、冯乃超经常参加学院教授党支部会议,与党支部成员交流情况。在方方的领导下,达德学院还成立了学生总支委员会,吴克明担任书记,由隶属于香港工委的群委领导。党组织“要求学生党员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与各民主党派学生成员和群众一起共同支持学院领导完成时代赋予的学习任务。”这些逐步建立起来的、自上而下的党组织确保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条经验为当下做好香港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020年将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升格为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党的领导下,提升中央驻港机构在香港社会的能见度和影响力。中央驻港机构通过扮演好相应政治角色,有利于增进与香港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加强对香港知识分子的团结。
(三)善于对知识分子开展正向价值观教育
善于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统战工作的关键。毛泽东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通过争取是可以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但是“必须分别情况,加以团结、教育和任用”。达德学院的知识分子之前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中共教育方针熏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没有充分的思考。南京局善于对达德学院的师生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的思想从“三民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一位青年曾描述他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实现了思想的转变。这位出身于官僚家庭的青年初来达德时非常苦恼,达德学院的先进思想与他自身思想之间的矛盾使其觉得自己是“人生观的矛盾统一体”。在达德学院接受了党的进步思想熏陶后,他发出了“为什么我不能从自己出身的阶级中逃脱出来,而奔向革命的道路上与人民大众同甘共苦”的追问,从而逐步转变了立场。像这样在党的教育下转变思想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南京局统战工作使在港的广大知识分子逐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建设者,并走向了革命和建设的一线。据统计,“大约有93%的校友在建国前参加了革命工作”。当前,要善于用民族文化根脉培育香港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壮大香港知识分子的爱国力量,也要推动香港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方针,注重社会舆论宣传,培养香港各级各类知识分子的正向价值观。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