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史前的鹿角靴形器
02-13 次遇见摘要:鹿角靴形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类比较特殊的器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柄部特征,将鹿角靴形器分为五型,并对其式别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了其起源及传播的问题。鹿角靴形器应是一种缚柄使用的复合工具,型别不同,缚柄方式也不一样。从制作工艺的角度分析,并参考民族学材料,推测鹿角靴形器用于锄刨或掏掘,类似于锄。
在我国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经常发现一种用鹿角制成的器物。该类器物以加工后基本垂直的鹿角主叉枝为组成部分,整体呈曲尺形或靴形,俗称“鹿角靴形器”,一般长4~13厘米,宽3~9厘米。出于观察角度和认识的不同,又有“角质刮削器”“直角形骨器”“鹿角勾形器”“鹿角直角器”等不同称谓。
鹿角靴形器最早见诸报道是在河南唐河茅草寺遗址。该遗址下层出土1件“骨角器”,时代与邓州八里岗仰韶文化中期相当。此后,不断有出土鹿角靴形器的报道。截至目前,共有34处遗址出土过此类器物,总数达400多件,其分布范围北到胶东半岛北部,南及钱塘江流域,西至黄河中游地区,以淮河流域及环太湖地区数量最多。出土鹿角靴形器的遗址,以蚌埠双墩为最早,距今7300~7100年;时代最晚的为淅川下集和海盐龙潭港,前者出土鹿角靴形器的地层属于龙山文化,后者所属墓葬的时代为良渚晚期偏早,距今约4600年。
鹿角靴形器包括柄部和钩部两部分。钩部由稍短、略细的鹿角叉枝制成,其尖端多被加工成扁薄或圆尖的刃状,由部分标本上依稀可见的使用痕迹知,钩部是鹿角靴形器的作用端;柄部一般由鹿角主枝制成,较钩部略长,其上端多加工出段、槽、孔或肩。鹿角靴形器的尺寸主要是其长宽,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对不同发掘者使用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统一。测量时,先于鹿角靴形器柄部背面作一条最贴合的切线,其两端分别为柄部顶点和钩部最低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长度H;切线到钩部尖端的距离为宽度S。(图一)
一、鹿角靴形器的型式、起源及传播
以往的研究多是针对单一若干遗址的鹿角靴形器进行分析,因而难免有所缺漏。近期,有学者开始将不同区域的鹿角靴形器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型式划分的基础上探讨其起源问题。在全面收集目前可见资料基础上,本节将对鹿角靴形器重新进行型式划分,并试图以更直观的方式探讨其起源及传播的问题。
1.鹿角靴形器的型式
鹿角靴形器的钩部几无二致,柄部差别较大,可以不同的柄部特征将鹿角靴形器分为五型。
A型:切段类。该型鹿角靴形器在柄部上端切出段,部分段的下方还配套着若干系索槽。出土此型鹿角靴形器的遗址最多,且多集中于淮河及其以北地区,以淮河流域最为密集,如河南的唐河茅草寺、长葛石固、郑州大河村、新郑唐户,安徽的定远侯家寨、怀远双古堆、濉溪石山子、凤台峡山口、淮南小孙岗、蚌埠双墩,山东的滕州北辛等。A型鹿角靴形器占所有靴形器的比例最高,约55.58%。这些遗址中,又以双墩和侯家寨出土鹿角靴形器最众,分别占到全部靴形器的32.47%和14.55%。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