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老二”的下一个10年
网友 03-28 次遇见華爲:“老二”的下一個10年
加入WTO後至今10年,華爲等諸多中國企業開始在全球市場形成自己的威懾力。它們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管理經驗、人才積累,甚至已成海外企業局部學習的參照。中國企業的名字開始集中閃現在全球各類500強榜單上,人們的面孔上逐漸浮現出更多尊嚴感。
不過,中國走出去的依然集中在有形的産品部分。它們大多是不以品牌爲文化依托的制造類企業。這種走出去的模式,因爲遵循的是海外商業規則與标準,缺少軟實力支撐,很容易遭遇戴着有色眼鏡的海外競争同業阻擊,同時也容易滋生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的商業行爲。
著名财經作家吳曉波認爲,中國不能滿足于單純輸出有形産品,而應該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傳遞源自本土的商業思想、價值觀,并不斷獲得認同。
當華爲、中興等本土企業在歐美主流市場不斷遭遇阻擊時,我們意識到,即便已經擁有足夠的胸懷、意識,中國商業力量在全球市場真正意義上的崛起,仍将經曆很長周期。
任正非自己恐怕都沒有想到,24年前他投資2.1萬元人民币在深圳創立的華爲,已成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商。而2011年,它将挑戰310億美元。
回想1994年他說的一句話,好像已近理想目标。那年他說,10年後,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爲将占其一。
華爲CMO餘承東對《第一财經日報》表示,過去10年,華爲做到全球第二大設備商,現在需要考慮的是下一個十年。
據悉,華爲内部已經提出,計劃用5~10年時間,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這将是華爲2010年銷售規模的3倍。
海外崛起
很難想象,1987年才成立的華爲,從模仿國際巨頭的電話交換機技術開始,到用自主創新技術挑戰并戰勝國際巨頭,成爲全球通信設備巨頭僅用23年。
2010年華爲銷售收入達1852億元,同比增長24.3%,實現淨利潤238億元,淨利率達12.8%。其中,國内市場收入647.7億元,同比增長9.7%;海外市場收入1204億元,同比增長33.8%,海外收入占比約爲65%。
而競争對手愛立信2010年實現銷售額2033億瑞典克朗,大約相當于2145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諾西2010年銷售額爲126億歐元,約1188億元人民币;阿爾卡特朗訊銷售額159.96億歐元,約1508億元人民币。
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華爲已經逼近全球通信設備業龍頭老大愛立信,并将諾西、阿爾卡特朗訊遠遠甩在後面。這一成績背後是,不斷從競争對手手中搶奪的全球前50強電信郀I商的訂單。
1996年華爲與香港和記電信的合作,收獲了初步的國際市場咦鹘涷灒?诰惩馐袌龅慕┚直淮蚱啤#▌摌I m.zhaichao.net.cn)随後,華爲先後進入包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在内的東南亞市場,以及俄羅斯、中東、非洲等地區。
2004年,華爲和荷蘭Telfort公司簽訂了超過2億歐元的WCDMA合同;2005年,全球前20強的西班牙電信選擇華爲作爲其3G和寬帶領域進行業務創新的戰略合作夥伴,而歐美市場的突破讓華爲海外市場收入終于實現突破性增長。
2004年,華爲全球市場合同額達到462億元,其中海外市場合同額達到189億元,占比40.9%。2005年,華爲全球市場合同額達到666億元,其中海外市場合同額高達387億元,占比58.1%。
一位華爲高層在華爲内刊中表示,華爲沒有國際大公司積累了幾十年的市場地位、人脈和品牌,沒有什麽可以依賴的,“我們隻有比别人更多一點奮鬥,隻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閑、健身的時間都在忘我努力地工作,否則,我們根本無法追趕上競争對手的步伐,根本無法縮小與他們的差距。”
2006年12月華爲内部刊物《華爲人》182期上,一篇題目爲《實事求是的科研方向與二十年的艱苦努力在國家某大型項目論證會上的發言》的文章中更全面地披露了華爲海外員工的艱辛。
“1996年開始,华为:“老二”的下一个10年
#p#分页标题#e#
加入WTO后至今10年,华为等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形成自己的威慑力。它们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人才积累,甚至已成海外企业局部学习的参照。中国企业的名字开始集中闪现在全球各类500强榜单上,人们的面孔上逐渐浮现出更多尊严感。
不过,中国走出去的依然集中在有形的产品部分。它们大多是不以品牌为文化依托的制造类企业。这种走出去的模式,因为遵循的是海外商业规则与标准,缺少软实力支撑,很容易遭遇戴着有色眼镜的海外竞争同业阻击,同时也容易滋生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的商业行为。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中国不能满足于单纯输出有形产品,而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传递源自本土的商业思想、价值观,并不断获得认同。
当华为、中兴等本土企业在欧美主流市场不断遭遇阻击时,我们意识到,即便已经拥有足够的胸怀、意识,中国商业力量在全球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仍将经历很长周期。
任正非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24年前他投资2.1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的华为,已成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而2011年,它将挑战310亿美元。
回想1994年他说的一句话,好像已近理想目标。那年他说,10年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其一。
华为CMO余承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过去10年,华为做到全球第二大设备商,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下一个十年。
据悉,华为内部已经提出,计划用5~10年时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这将是华为2010年销售规模的3倍。
海外崛起
很难想象,1987年才成立的华为,从模仿国际巨头的电话交换机技术开始,到用自主创新技术挑战并战胜国际巨头,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仅用23年。
2010年华为销售收入达1852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净利润238亿元,净利率达12.8%。其中,国内市场收入647.7亿元,同比增长9.7%;海外市场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33.8%,海外收入占比约为65%。
而竞争对手爱立信2010年实现销售额2033亿瑞典克朗,大约相当于21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诺西2010年销售额为126亿欧元,约1188亿元人民币;阿尔卡特朗讯销售额159.96亿欧元,约1508亿元人民币。
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华为已经逼近全球通信设备业龙头老大爱立信,并将诺西、阿尔卡特朗讯远远甩在后面。这一成绩背后是,不断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夺的全球前50强电信运营商的订单。
1996年华为与香港和记电信的合作,收获了初步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在境外市场的僵局被打破。(创业 m.zhaichao.net.cn)随后,华为先后进入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内的东南亚市场,以及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地区。
2004年,华为和荷兰Telfort公司签订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合同;2005年,全球前20强的西班牙电信选择华为作为其3G和宽带领域进行业务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而欧美市场的突破让华为海外市场收入终于实现突破性增长。
2004年,华为全球市场合同额达到462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合同额达到189亿元,占比40.9%。2005年,华为全球市场合同额达到666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合同额高达387亿元,占比58.1%。
一位华为高层在华为内刊中表示,华为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健身的时间都在忘我努力地工作,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追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根本无法缩小与他们的差距。”
2006年12月华为内部刊物《华为人》182期上,一篇题目为《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国家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的发言》的文章中更全面地披露了华为海外员工的艰辛。
“1996年开始,众多华为员工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走向前台
过去的艰辛换来的是华为今天的成功,但华为今天的成功却很难代表华为的未来。因为,过往让华为成功的运营商市场触及天花板,华为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刻。
华为正在从运营商背后的设备供应商,快速走向消费市场前台。
“华为手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6.91%,连续数月稳居前三,与三星、诺基亚并驾齐驱。”华为终端中国区总裁杨晓忠7月下旬对媒体表示,华为终端今年上半年在国内销售额已超过75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40亿元。
而这仅是华为终端中国区的数字。按照华为终端公司首席执行官陶景文的规划,未来3~5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规模将达100亿~150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三。
但华为的难题在于,此前华为品牌仅仅局限于运营商市场,而消费电子市场和企业网市场需要更强大的品牌支撑。
基于此,7月华为花费千万元独家冠名了2011年意大利超级北京赛事;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的街头巷尾也开始出现华为手机的巨幅广告。
“意大利超级杯北京赛事赞助费就高达千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他的市场推广费用。”华为终端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华为第一次做体育营销,很多事情都在尝试中,包括营销效果的事后都会有详细的评估,以便规划未来华为终端市场推广和华为品牌推广计划。
与此同时,华为终端副总裁徐昕泉也对外公开透露了华为终端今年更加庞大的销售计划:2011年华为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将达1.7亿~2亿件,其中手机销量为6000万部,而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2000万部。这销量计划比年初设定的1200万~150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又增长了三成多;相比华为2010年33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幅度超过5倍。
因为,华为终端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可能已超过原先预期。杨晓忠表示,预计今年华为手机中国销量将达2000万部,智能手机出货1200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