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注意11个陷阱
网友 03-30 次遇见大學生求職注意11個陷阱
陷阱一:“高薪”誘你搞傳銷
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利用大學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網上以高薪招聘爲名引誘畢業生上當,一些求職者因不了解情況而受騙。“隻要你加入我們的團隊,3個月後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業績的增加,你的工資将逐月增加。”兩位上當的學生稱:他們與這家公司洽談時,公司不看畢業證書,隻填一張表格,随後便通知他們說被錄用了,并準備帶他們去廣西、雲南等地。在去廣西的途中,他們意識到是傳銷後,便在南下途中下車,逃了出來。目前,傳銷騙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新的形式,值得大學生求職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傳銷組織和傳銷人員知道,網上詐騙在當地很難實施,因爲當地人都熟悉情況,編造的謊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職者往往不了解當地情況,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誘”.在網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時,提供所謂的好職位和高薪,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三是“共同創業”.一些傳銷人員爲了引誘大學生求職者上當受騙,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時,向大學生伸出“橄榄枝”,表達共同創業的願望,一些大學生求職者信以爲真,結果受騙上當。四是“網上戀人”.一些傳銷人員以在網上尋找戀人爲名,誘騙大學生,一旦上當,便以各種理由拉其入夥。
陷阱二:高職誘惑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畢業生小薛同學向記者述說了自己求職受騙的經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壽保險公司的電話,被告知她已被該公司錄取爲“儲備經理人”.小薛在興奮之餘不免納悶,自己從未向該公司投送簡曆過呀?他們怎麽會知道自己的電話?但小薛還是興沖沖地來到該公司,可去過方知,原來是該公司從某招聘網站上的公開資料裏“選”中了自己。而所謂的預先被錄取的職位“儲備經理人”則被換成了“理财專員”.經過一番培訓後,小薛才知道,原來該公司把自己招來就是做保險業務員。有多名大學生有這樣的經曆:廣告上說是招聘“經理”,月薪1800元。當他們交了50元的中介費,辦完手續後,被安排在離中介所不遠處的一家公司工作。結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負責人就叫他們“先從基層幹起”,讓他們先在1個月内,每人推銷價值1萬元的保健品。1個月下來,他們6人中,沒有哪一個完成了任務,自然被辭退了,不但連基本工資沒拿到,還出了中介費。後來他們通過明查暗訪,發現這家所謂的公司就是職介所的人開的,專門用來騙人的。
據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業務員都是到各招聘網站搜集應屆畢業生的資料,以高職加以誘惑。對于諸如此類“挂羊頭賣狗肉”的招聘伎倆,畢業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實力,從基礎做起,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要輕信高職誘惑。
陷阱三:騙培訓費
以錄取作爲誘餌騙取培訓費已屢見不鮮了,但仍有畢業生求職心切,掉入此類陷阱。畢業生小劉同學接到某公司的面試通知,于是高興地到該公司參加面試。一番面試後,該公司并沒有當時就向他收取培訓費,隻是說讓他先試用一段時間,然後再考慮是否錄取他。小劉十分高興,想好好表現一下,争取能留在該公司工作。于是,他起早貪黑地幹了近一個月,結果卻被告知:你幹得不錯,但專業知識不足,公司需要對你進行培訓,請先交300元培訓費。當小劉對此進行質疑時,該公司卻說,不交培訓費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免談,令小劉氣憤不已。
值得畢業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規公司會向求職畢業生說明試用期,即使求職畢業生在試用期沒有通過,也會得到相應報酬。至于培訓費,一般由公司擔負。
陷阱四:“皮包公司”
畢業生小李收到一個房地産公司的電子郵件,被通知去面試。由于小李并未向該公司投送過簡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爲安全起見,決定上網先查一下。讓小李驚訝的是,當他用GOOGLE搜索後發現,該公司居然用同一個電話、地址注冊了4個公司,涉及醫藥、保險、建材等不同領域。該公司提出的給求職畢業生的待遇異常優厚,而招聘信息中對于學曆的要求竟然是中專以上即可。該公司以低學曆招聘求職畢業生,合同陷阱
在合同中,有些單位設置一些模棱兩可或帶有誘惑性的條件,畢業生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項條款,慎重簽約,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陷阱九:地點陷阱
很多企業在全國各地有分部,而參加招聘會的往往是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因此,畢業生在應聘時容易産生錯覺,以爲工作地點就在總部所在的大城市,用人單位在選聘畢業生時故意不予以說明,結果畢業生上崗後被分到其它地方,對此,畢業生在面談時必須咨詢清楚。
陷阱十:收保證金哄你買東西
有兩名畢業生遭遇了這樣的求職經曆:他們經一家職介所介紹後,到成都一家化妝品代理公司應聘業務主管,經過初試、複試後,公司負責人稱要試用3個月,叫他們先學會推銷公司代理的化妝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譽保證金,但沒有拿到收據。經過實踐,他們發現這些産品根本無法推銷。後來他們在一家大型商場了解到,這套化妝品的銷售價格是70至80元。原來,這家公司采用這種“招聘”辦法,變相地向求職者賣化妝品。
陷阱十一:“沒經驗也可”引你入“套”
#p#分页标题#e#據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求職者具有工作經驗,這樣将一些應屆大學生擋在了職場之外。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人才市場,常有“矮一截”的感覺。因此,當應屆大學生在廣告上看到“無經驗也可”等字眼時,就會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寫履曆,對招聘公司的背景則一概不問,最後可能吃虧。一名大學生填了表後,對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證金,屢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猶豫地交了這筆錢。半個月後,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還保證金,他卻拿不出憑據。
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二:高职诱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陷阱三:骗培训费
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毕业生小刘同学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300元培训费。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陷阱四:“皮包公司”
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招聘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陷阱五:中介陷阱
委托人才中介公司寻找就业单位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政府主办的或社会信誉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一些不知名的人才中介往往设施简陋,无正规的人员机构,是不够资源共享质的“黑中介”,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中介方就会列出种种理由来推辞甚至从而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
陷阱六:招聘会陷阱
此类招聘会大多名不符实,常常对外宣传有多少用人单位和岗位,职位层次有多高,等等,实际上多为虚假宣传。(m.zhaichao.net.cn)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只有主管部门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才是合法的。
陷阱七:电话陷阱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陷阱八:合同陷阱
在合同中,有些单位设置一些模棱两可或带有诱惑性的条件,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签约,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九:地点陷阱
#p#分页标题#e#很多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故意不予以说明,结果毕业生上岗后被分到其它地方,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
陷阱十: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
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陷阱十一:“没经验也可”引你入“套”
据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职场之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觉。因此,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也可”等字眼时,就会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可能吃亏。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半个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不出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