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分析
52fw.cn 06-11 次遇见摘 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在知识获取、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只有把握发展趋势,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条件;加强教师培训,创新教学方法;立足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发挥学院和教师作用,才能形成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日益重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要立足时代特征,把握发展趋势,创新教育教学,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带来的是教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使知识的传播更加迅速,让学习的内容多元化,让学习资源变得生动易懂,增加了学习的机会与可能,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高校、院系、教师只有把握教育发展趋势,立足信息时代的技术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接班人。
教育信息化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渗透和深入到各个领域,信息化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教育信息化,既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又对教育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
1.知识获取的变化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知识获取的途径与数量得以丰富;形式与时效性得到了极大改善;移动互联网又大大提升了知识获取的便捷性,每个学习者变成了一个知识的管理者。信息技术的支撑,让信息与知识的呈现形式图片化、数字化、网络化,更加形象易懂。电子邮件与不断发展的即时通讯技术,让获取的信息与知识也更加易于存储、携带、传递、交换和使用。
2.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校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形成了新的教学环境。人机交互更加普遍,网上教学更加方便,即时通讯让师生交流更加充分,群组技术让互学互助更加方便,便捷的APP应用让学习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慕课(MOOCs)等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目标微观化,学习的有效性增强。教学环境不断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到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3.开放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化的、基于网络和在线学习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开放的教学资源,给学校、教师、学生都带来了变化,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变革。教学资源库的形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探究式学习也很有帮助。开放的教学资源库,包含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大量的电子资源,也为教师更好地制作和展现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视人才培养,创新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的本质属性,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1.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地位
大学承载许多社会功能,但始终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使命。人才培养就是要培育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人才培养也要引导学生成才,引导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成功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必须牢牢树立“办学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支持人才培养与创新,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大学之本,突出本科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提升学校的深厚底蕴与持续生命力。对人才培养工作最大的支持就是落实并坚持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地位,赋予人才培养工作稳固的中心地位,重视教育教学,尊重教师。与此同时,大学的教师与管理者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把“上好课、培养学生”作为基本工作,特别要保持对本科生教育与培养的关注。
2.以“学”为中心促进教学理念创新
传统的人才培养,以“教”为中心,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时间教、教多少”都是以教师为出发点。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要逐步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这个对象进行教学,围绕“学习”这个过程“填内容、做设计、选形式”。高校要立足社会对学生的使用需求,明确“面向需求,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的教育教学目标,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做到能力培养与理论学习并重,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教师要把握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兴趣驱动、需要引领;主动学习、差异化学习”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能力”的学习者。与此同时,要从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的角度关注学生,点燃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前进动力,摒弃“以分数论高低,只看学生的分数”的片面化观点与做法。
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探索启发式教学等新的教学设计,引入参与式、互动式、团队式的学习方法,解决好教学过程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意愿、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等具体问题,依赖信息化的手段,变单向枯燥的“教”为互动活泼的“学”,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借鉴先进经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要在深入分析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引领。美国斯坦福大学近年来对未来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崭新的再造,形成了《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提出了开环大学(Open-loop University)、自定节奏的教育(Paced Education)、轴翻转(Axis Flip)和有使命的学习(Purpose Learning)四个核心设计,其人才培养与创新的经验为高校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条件
从当前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陈旧,可能既不与研究前沿接轨,又不结合实际应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要用好在线学习等新方式,统筹兼顾,建设好课程与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资源。同时,加强学习条件建设,使新的学习资源的使用更加方便。
1.统筹兼顾,建设富有特色的在线学习平台
#p#分页标题#e#近年来,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平台,取得了快速发展,开始为校内外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课程与资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构建了面向三类学习者,兼顾多个功能的在线课程与学习资源平台。面向三类学习者就是充分考虑在校学生课程学习、外校学生学习名师名课、社会人员拓展知识视野的需要,并将课程做简繁、难易、长短区分。兼顾多个功能就是使平台能够分角度实现在校师生与校友学习平台、全国林业高校特色资源课程联盟学习平台、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社会人员培训学习平台、亚太森林网络国际林业院校联盟学习平台的功能。
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的同时,要合理选择课程,分类制作、分步推进,做好课程资源建设。特别是要确定合理有效的工作计划,做好听课人数多、受众面广的通识课程,名师或团队领衔的名牌课程,富有学校专长的特色专业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的开发制作工作。
2.保障应用,加强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
在线学习资源与平台等新兴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条件提出了信息化方面的要求。要建设不同档次、不同规格的录播教室,实现课程资源制作的模板化、便捷化、智能化、标准化。要推进互动教室、演示模拟教室、翻转教学新型教室建设,添置人文化、小型化、舒适型、活动式桌椅,配齐配优交互式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要加强校园无线网建设和维护,实现无线网在校园的全覆盖,方便学生随时随处学习。要适当保留网络条件下的电脑学习教室,充分考虑到无电脑的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3.注重推进,解决好在线学习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要完善网络课程选课认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共享名校、名师、名课。要在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外校课程认定办法,建立学分互认的实施细则,及早解决平台学习、网上学习的学分认定问题,实现学分等效认定,为学生学习外校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创造便利条件,使学生愿意更多地选听高质量的在线课程。
加强教师培训,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大学教学留给学生交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有的课程或教师甚至几乎没有与学生的交流,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更难于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慕课(MOOCs)等新兴的在线学习平台,海量化的在线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与深入研讨相结合的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培训和激励,让广大教师对这些新方式方法产生真正的使用兴趣,让教师的教学方法跟上教育的发展趋势,能跟上学生的接受方式。
1.做好新教师培训
要以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为契机,做好新进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在线教育、互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资源建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既要用网络化、载体化、移动化、数据化的“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传授知识,又要改变灌输型的教学方式,建设“反转式”“实践式”“研讨式”的互动课堂。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
要针对在职教师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培训,改变教学观念,增加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特长、学习与创新意识强的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方法培训与沙龙,开展专题培训。对年纪较大的教师,要通过课程团队、配备助手的方式,先克服其畏难情绪,再通过集体制作课程、课程观摩等形式引导其逐步转变。此外,要依托教师发展与教学促进中心、教务处等部门,经常性开展慕课(MOOCs)、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等专题的普及性培训。
3.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校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创新,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对教师制作课程资源提出了鼓励。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针对资源建设、课程制作、教学方法改革、学习平台建设出台不同的措施与政策,激励教师尽早创新,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足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
好的教学,必然是基于对学生这一特定具体对象的充分了解。当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他们喜欢上网,玩QQ、微信等即时通讯,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教学,就要立足移动互联大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加强学风建设,做好学生管理。
1.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在了解学习者的基础上,有针对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化”“泛在化”。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探索网上研讨、网上模拟、网上实验;制作大量的短视频、小练习、交互式测验等网络版学习资料,主动向选课学生推送,使第一课堂学习无处不在,既随时可以实现,又灵活多样,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
2.用信息技术丰富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两个课堂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信息时代,不少学生将第二课堂投向虚拟社会,用在了网络上。要不断探索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的基于终端的“第二课堂”,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学习与实践内容,把学生从游戏、网络、社区中逐步解放出来,吸引到“感兴趣、有用处、愿意学”的网上终端“第二课堂”。
3.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学习
历史的发展,促使高校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高校的发展,又促使人才培养走上以学生为核心的道路,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高校和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点播、积分、点赞、刷脸、游戏、互助等网络时代流行的方式取代传统枯燥的教学管理方式,由“无形拒人于千里之外”变为“将学生引向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走向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此外,慕课(MOOCs)等在线学习,使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师要运用好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需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院,学院是人才培养的具体组织者。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必须给人才培养工作赋予重要地位,并给予充分的保障,多方法、多途径引导教师将重点放在人才培养上。
1.提升学院对人才培养的认同感
#p#分页标题#e#学院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与定位,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设计能不能得到执行,以及得到什么样的落实。高校要以权力清单的方式明确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利益,扭转学院重创收、重项目申报的工作局面,支持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彻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培养上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学院必须深入理解和领会学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设计,必须结合学院情况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训培养、教师教学评价等实际落实工作,要支持教师关心教学、关注学生,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在学院层面形成人才培养引领事业发展的局面。
2.引导和鼓励教师重视人才培养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要通过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制度,充分体现和遵循教学工作是高校中心职能和高校教师根本职责的原则,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学、重视教学、热爱教学、创新教学,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鼓励基于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
“各讲所长,共上一门课”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见到更多的教师,可以听到每位教师最精彩的讲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可以继承并创新应用这一颇具特色的团队式教学方法。(作者:黄国华,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佳,翁默斯,吕旭峰.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创业教育新图景[J].世界教育信息,2016(10):23-32.
[2]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J].新华文摘,2016(4):112-114.
[3]胡钰.回归大学之本[N].光明日报,2016-05-17.
[4]周波.教学学术:高校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内生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4):47-52.
[5]闵维方.“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1).
[6]黄国华.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9).
《北京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