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美国公立学校的多维度教育创新实践
runsly 10-11 次遇见现下,教育形式的若干特点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担忧,其中包括,过度追求考试成绩、片面评估学生表现; 学业竞争压力过大, 造成缺乏合作精神的校园氛围;学生迫于外在压力学习,但对学习内容本身缺乏兴趣;在校学习缺乏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学生个人成长脱节……针对这些问题,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所特别的公立学校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Parker Charter Essential School (下文简称Parker)是一所特许学校。作为公立学校,它由政府拨款,同时又被特别允许实践实验性教育。Parker由哈佛教育学院的前院长、美国教育创新改革十大先锋人物之一Ted Sizer 建立。他创立的“联盟学校”(coalition schools)后来发展到100所, 而Parker是其中的第一所。无论从社交情感发展还是智能发展层面,这所学校都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校园、学习、成长的内在动力。
一、社交-情感发展
1.咨询小组
在Parker,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所归属的“咨询小组”(advisory group),由10-12名学生和一名导师组成。Parker学生的每一天都从“咨询小组”开始,小组成员围坐一圈,轮流分享这一天会如何度过,有哪些兴奋和烦忧;学生交流由导师引导。放学之前,小组成员会重新聚到一起,分享这一天中的高潮与低谷,并为彼此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咨询小组的谈话内容与氛围和家庭餐桌边聊天类似。这使学生产生归属感,感到自己被理解、关心、支持。
2.“规划我的未来”
咨询小组不仅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还定期为学生的成长做咨询和规划,使学生更了解自己,成为个性化的学习者。例如, 在”规划我的未来”咨询中,导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目标等。学习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动感,兴趣有探究型、艺术型、社交型、创业型、传统型等。目标指职业方向,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开始探索:结合自己的兴趣、强项,哪些职业领域可能适合自己;探索方向包括商业管理、建筑、金融、艺术、医疗、法律、科技等领域。 对成长方案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在校学习与个人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意义感。
3.社区建设
除了10-12人的咨询小组外,学校每周还有整个年段(division)以及全校师生一起活动的时间,以构建社区感。 每周三都是社区建设时间,形式有团队游戏、外出旅行、园艺、舞会、作品展览等活动。这样做,意在使同在一个学校内、平时却没机会一起上课的学生、老师之间也有机会认识,互相学习帮助,形成具有凝聚力、有爱的、家庭般的校园社区文化。Parker的师生,无论相互认识与否,见面都用温暖、灿烂的微笑打招呼说“你好!”,使人特别感到自己是校园社区中被接纳、欢迎的一员。校园里倡导合作、平等、尊重多样性的文化。这份温馨的友善使Parker成员每天早上对上学、上班满怀期待。
二、 智力发展
1.直逼事物本质的问题
Parker尤其强调对学生好奇心的鼓励。每天早上走进校门,都会看到一块黑板,上面写着 “question of the day” (每日问题)。每一份作业、每一门课都由一个问题贯穿始终,而每个年段、整个校园也有自己的学期问题。Parker提问的原则是“提出直逼本质的问题”。我在Parker看到了许多直逼事物本质的、深具启发性的问题。比如:
#p#分页标题#e#什么是改变?什么是平衡?什么是局限?什么真正重要?什么是独特的?什么是具有共性的?什么是被忽视的?如何评判相关性?怎样看得出规律?哪些是因、哪些是果?我们如何适应新环境?那些是值得保留的?
古希腊神话课《奥赛德》的问题:我们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我们使用什么方式讲出好故事?故事是如何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人的?故事是讲给谁听的?如何使用叙事结构、人物角色塑造、画面描述、对话等方式?讲述一个你自己的故事——什么是你的“勇敢时刻”?
“乌托邦”文学课上的问题:创建一个好社区最本质的元素有哪些?让你感到最舒适、快乐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哪些关系对你来说最重要?你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我们关于人性的假设如何影响我们所创造的社区?
环境科学课上的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枯木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吗?什么是食物?如何绘制一张食物网?如果把一袋枯叶放在屋外好几年,它会变成什么样?哪些因素会影响有机体的分解过程?
描述性统计课上的问题:我们如何收集、使用数据来理解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如何判断你的数据来源是可靠的?你的数据分布呈现出什么样的形状?你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你的数据有哪些局限性?
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学期核心问题:是什么在阻止我们?如何克服阻碍我们进步的因素?
Parker提出的“直逼事物本质的问题”,不断帮助学生建立与世界的关系,探索与自己的关系;人文学习不只是停留在文本,理科学习也不简化为公式。在人文艺术课上,学生不止步于理解伟大的艺术作品,他们研习故事创作的动力、技巧;并且应用所学,成为作者,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理科课上,学生也不止步于了解生态系统、数据统计的概念;他们进一步应用这些工具,理解、剖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这样的学习,从理解概念到分析、应用、创造,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充满意义。
2.年段、学科设置、教学模式
Parker虽然是六年制中学,但是分为三个年段:七、八年级为年段一,九、十年级为年段二,十一、十二年级为年段三。小范围内有年龄差的孩子一起上课,对互帮互助的主动学习形成促进作用。
Parker 也不使用传统的学科划分方式,而是形成科学与数学部、艺术与人文部。学生把科学与数学合在一起上,通过项目,学习跨学科知识。比如通过在温室里照料番茄的项目,学习生态系统的同时,了解用于测量的数学知识。这样的设置打破了学科与学科间的界限,也更贴近知识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
Parker 学校有十项基本原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 “student-as-work, teacher-as-coach”,也就是说,学生作为主动工作的人,老师作为教练。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就像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那样,学生是积极建构知识的主体,而老师的角色更多在于提问、提供工具、指引资源。同时,”student-as-work”也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中不断有产出的状态,可谓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教育。
#p#分页标题#e#
Parker也十分强调老师与学生沟通的语气,尤其强调一种态度,那就是不使人焦虑的期待。为了保护学生的内在动力,老师不会让学生感到威胁,但同时会让学生感到被期待,使学生在这种动力下积极产出作品。
3.评估与成长档案
基于上述描述,不难想象,Parker虽然有评估,但并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没有100满分60及格,甚至也没有ABCD的字母评分。对学生一个学期内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采用的标准是“刚开始”,“抵达”,“超出”,使学习充满向前进步的旅途感,尽量避免让学生感到被评判的负面情绪。同时,期末总结性评价时, 每个孩子会收到Narrative-based evaluation (基于文字叙述的评估)。老师会用长长的一段话,记录学生在思想、情感、社交、做项目等全方位的成长。
学生每上升一个年段还需要完成“升级项目”(Gateway project),并建立成长档案。比如,人文艺术从年段一升到年段二,共需要完成三篇文章,一项调研项目,一份艺术作品。当年段升级的时候,还会在学校举办“展览漫步”(exhibition walk),将学生作品展出,并邀请全校师生来欣赏。完成作品、举办展览、接受参观的升级形式不仅赋予学生成就感,还具有一种 ”升级打怪“的游戏感。与此同时,建立学生档案还直接与美国大学录取新政策挂钩——不再只看标准化考试和平时成绩,还要看学生平时不断积累的作品,也就是成长档案,以求看到学生一步一脚印的进步,而不只是可能由临时抱佛脚得来的分数。
4.毕业季项目
在Parker最后一年的学生要完成毕业季项目,从开学九月至次年五月,自主完成一个知行合一的项目,主题可以是任何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导师的角色是负责保护学生的兴趣,并赋予他们能力与动力。项目必须包含五项基本要素: 一个直逼事物本质的问题、调研、体验、与人合作、学术严格。其中,问题由学生带着好奇心提出,会带来持续的兴趣和动力。调研为学生带去新知,它的来源可以是查阅文件、访谈等,目的在于练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实习、旅行、当学徒等,它的核心是让学生离开校园的围墙,参与到真实世界中。合作指的是学生必须与Parker以外的人合作来完成项目,锻炼与人共事这项重要能力。学术严格的意思是,这个项目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严格挑战,以锻炼获取知识、分析信息、权衡多重视角、建立深层理解等思维能力。
早在九月,学生就需要提交一份《项目兴趣声明》,解释为什么对所选话题感兴趣,需要涉猎的书单、探索的相关资源;学生需要将有可能与项目相关的导师、实习、田野调查、旅行、实地走访、志愿服务等体验一一列出。为了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学生还需要在《声明》中写明项目开展方式,并列出时间表,具体规划从九月到次年五月,每个月的执行计划。届时,学校将从基础性学习、过程、成果、展示这四个维度来评估毕业季项目。
#p#分页标题#e#
Parker的学生在毕业季项目里充分挖掘自身兴趣。有的在周末累计把自己关在车库里100多个小时,制作出了一台3D打印机;有的为自己的伤痛感到烦恼,因此研究瑜伽,并记录身体与心灵被疗愈的全过程; 有的感兴趣日本禅宗文化,在大量知识搜索后,向学校请假两周,飞去京都的寺庙体验禅宗;还有的去非洲的海峡,帆船出海…… 每位学生都依照自己的兴趣,在毕业季项目的一年中,锻炼了探索、实践、合作、坚毅等综合素质;并且在此过程中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世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非常赋能的项目,帮助学生从0到1实现梦想,赋予学生自信与内在动力。在展出完成后,有位学生脸色苍白地流着泪说“展出的头一天晚上我熬了个通宵,曾经有好几个晚上我都难以入睡,感觉这事儿好像永远都完不成了……导师一直在像教练那样鼓励我,启发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我把一年的心血讲给你们听,听到你们的掌声和肯定……我完成了一件我以为做不到的事。”
与此同时,对于Parker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担忧的声音。比如,其创始团队成员之一John Stadler表示,学生也许没有接受足够严格的数学学习。学生每周只上四次科学与数学课,并且课程形式往往为项目式学习,内容是完成科学探索,而数学只在需要测量、计算的时候出现,深度不足。但John进一步想到,Parker的毕业生不乏有成为科学领域的博士的,那是需要非常强的数学能力才可以完成的学位,因此,也许对中学阶段而言,Parker学生的数学程度足以为高等教育做好铺垫。
也有其他存在顾虑的声音:平时不被打分的学生,是否会在标准化考试上表现欠佳?学校在每周三花大量时间做校园社区建设活动,这样的时间与教学资源分配合理吗?是否应当用学业项目替代社区活动时间?习惯了家庭般校园文化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否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Parker的教育方式有多大可能复制到其他国家?
挑战传统模式的理念在引起兴奋的同时也引发担忧,而项目在落地执行过程中也受到政策、资源等多方条件制约。Parker模式的价值更多在于提供一种教育创新的可能性与参考。
作为公立学校,Parker的学费全免,只招收麻省本州学生。
笔者在Parker学校观察学习六周,每天从上学到放学,观察咨询小组、不同年段的跨学科学习,旁听课程、追踪毕业季项目等。与此同时,笔者还采访了学科主管、教学主管、人文艺术教师、数学科学教师、西班牙语教师、情绪与特殊学习支持顾问、升学顾问、学生等。文章素材系第一手资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专注教育创新,邮箱zishuchen@foxmail.com。图片来源:Parker School官网。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