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与老友“洗澡”记
52fw.cn 04-12 次遇见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12月1日,通过《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运动(很快从教育界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和“三反”运动(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在全国开展了。
这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经历的第一次思想改造。杨绛在《洗澡前言》中说,当时“三反”运动“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
竺可桢的身份已由前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转变为此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也被塑造为旧政府和国民党阵营中转变的典型,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一个红色科学家。他亦步亦趋,努力跟上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曾唱高调、说套话,但从未丧失一位科学家的良知,“洗澡”中也不例外。
195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单位立即按限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三反”运动迅速进入高潮。同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范长江、办公厅主任徐迈进听取中科院“三反”工作汇报后,要求1月7日以前各单位首长作自我检讨和发动群众。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务院主管部门的要求迅速予以落实。
1月6日下午,中科院召开大会,副院长陶孟和、竺可桢、吴有训分别作“三反”自我检讨40分钟、30分钟、25分钟。竺可桢主要检讨自己除了官僚主义外,还有“本位主义和敌我不分两个缺点”。与会者纷纷开炮,其中针对竺可桢的意见有:“不够深刻,丝毫没有检查到实际问题”;“利用公家运器材时搬家具”;“有作客思想(注:明指没有主人翁觉悟,暗指与党不是一条心)是要不得的”;钱三强针对本位主义批评,竺曾经工作过的四个单位“南高、中研、气象、地理的人不能动,其他部份就置之度外”等。
此后,竺可桢主动单独征求意见,老友们比较客气,年轻一辈更不客气。浙大老教授王淦昌提的意见是:“不走群众路线,任用私人亲信,以为自己人靠得住;缺乏斗争性,缩手缩脚。”浙大1937级史地系学生沈自敏在校时曾任学生自治会主席,当时在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尖锐批评竺老校长:“是买办资产阶级,取改良主义态度,所以最能压制学生,因其为中间路线”;“有严重宗派主义”;“近来作文没有阶级争斗性”、“作文应当揭露资本主义国家错误思想”,“好引资产阶〔级〕言以自重”;质问“在浙大时间何以所有接近者统为顽固分子,如梅迪生、谢幼伟,而对于张其昀特别赏识” 。(《竺可桢日记》,1952年2月19日、2月24日、3月20日)
2月17日,竺可桢与中科院党组成员兼机关支部书记吴征镒交谈,反省自己缺点有四个,明显比1月6日“三反”检讨的定调更严厉:“一、缺乏斗争性;二、有亲美、崇美心理;三、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思想;四、宗派观念。”尽管他当时还不是中共党员,实质已是向党组织“交心”、“看齐”,并作自我批评。
#p#分页标题#e#2月28日下午,他在中科院思想改造会上作首次检讨一个多小时。沈自敏再次猛烈开炮,指责他1944年在中央训练团加入国民党,“填表时思想斗争完全是自私自利,不从人民立场出发”、“在浙大培植了强固的反动集团”、“教授治校是反动集团包办”。陶孟和温和批评他“以旧眼光看Charles Eliot”(注:哈佛校长),副院长李四光善意劝他“多讲学生运动”,院党组成员曹日昌认为他“对自己批评不够,对教授治校没有批判,学生运动时未站在学生立场上,用法律来掩过去”。杨克强意见最尖刻,说竺是“御用学者,见蒋介石可直达不通报,翁文灏提拔”。
第一次思想改造自我检讨调门没有达到组织和群众的预期,竺可桢“觉悟”了,更主动地上纲上线,往自己头上扣“政治大帽”。3月15日下午,他在小组会议上作第二次自我检讨,承认“向上爬、宗派主义、崇美思想及国民党时代学生运动”中的立场有问题。检讨完后与会人员一个个表态,钱三强提出竺有“殖民地思想,在UNESCO(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能通过以日本仪器作赔偿”。
4月14日,中科院党组成员刘大年与竺可桢交流他的检讨,肯定竺“没有政治野心,没有欲望,问心无愧”,“爱学生是用家长眼光。生活谨严,没有贪污”;同时批评竺的“主导思想是帝国主义思想”、“在科学研究上辨护殖民政策”,主要缺点有:一、与群众隔离思想,宗派思想残余,不接近群众;二、作客思想,信心差,无主人翁态度;三、思想上敌我不分,与共产党尚不大融洽。
“洗澡”的水太烫,不仅让人不适,而且会要老命。
北大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饶毓泰,在中国物理学界是与清华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并称的先驱泰斗,两人在政治运动中的结局都极为凄惨。据竺可桢1952年2月29日、3月6日、3月7日、4月12日的日记,饶在“洗澡”中备受刺激,“极牢骚”、“常失眠”、“神经失常”、“其眼直视无睹,不能认人”。
原因是饶的得意门生、一年前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虞福春事先未通气,直接在北大会上公开炮轰恩师:“好教人做研究,和清华竞赶上世界学术水平,全是自私自利”,“虞为树人(注:饶毓泰字)一手提拔之人,故大不高兴,居常怏怏。”六十年轮回,如今哪个导师带研究生做出世界一流学术成果,相信他的学生及其家长都会“烧高香”,校内外主要共识是精心栽培、为国争光,应该鼓励表彰,决不会扣上“全是自私自利”的大帽进行打击迫害。
竺可桢探望饶毓泰,饶向老友吐槽,对北大心灰意冷,“不愿再留北大”、“长吁短叹,谓将离去北大”。原因有二:一、“在北大目前几乎不能谈到研究工作”;二、“自马寅初、汤锡予(注:汤用彤字)起直至学生,无一寄与同情,常说倒是科学院友人还有同情。”不久后,北大和全国院系调整,饶辞去北大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职务。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被认为检讨不深刻,难过“洗澡”关,“因思想改造,几次欲悬梁自尽,已出外购得一绳子。”幸好吴太太来,吴有训把所有心事全盘倾诉释放后,才没有走极端。3月18日,吴在中科院第二次自我检讨后,25年老友、清华教授余瑞璜严厉批评他,“完全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完全为自己辨护,谓事实上是拥蒋反共”,“解放后要回清华是想做清华校长”。彭桓武、陆学善都批评他,“喜欢玩弄手段,但一致认为正之(注:吴有训字)聪明能干”。(《竺可桢日记》,1952年4月10日、3月18日、7月31日)
#p#分页标题#e#阶级斗争酣畅之际,亲情伦理向来靠边,儿女揭发批判父母并不鲜见。北大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在北大三次检讨未能通过”,儿子周浩博批判父亲,但还是儿子的口气;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的女儿陆曼琦批判父亲,开口就是“你陆志韦”。(《竺可桢日记》,1952年4月25日)
1957年4月27日、29日,傅鹰教授在北大整风鸣放期间两次尖锐发言,经中宣部科学处龚育之整理,全文5月12日在中宣部内部刊物《宣教动态》上发表,题为《傅鹰对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提出尖锐的批评》。傅鹰在发言中犀利批评五年前“三反”和思想改造运动,形象地总结怎么过关:“运动来了,给你提意见的不是毛泽东、周恩来,而是那些年轻的党员、团员。他们在大会上大骂你一通,骂你三分混蛋,你承认五分混蛋,这才鼓掌通过。事后说是搞错了,他只到你一个人面前道歉。”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常有“揭发关”、“检讨关”,或血口喷人,或血口自喷,良心未泯者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也带来永远的心理创伤。1958年初,诗人聂绀驽因划为“右派”,被开除党籍,遣送北大荒黑龙江垦区劳改。1961年初,他结束劳改后坐火车返京途中,借景抒情写了《归途》诗。其中第二首颔联为名句:“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引起无数在政治运动风暴中劫后余生的知识分子情感共鸣。
中科院系统在建国初的思想改造、“三反”运动中有多人自杀。据竺可桢日记,1952年3月26日,中科院图书馆毛宗荫跳楼自杀,范文澜讲得最长,约一小时,也不过份,称竺“有狭窄的爱国思想”、“具农业救国、教育救国也是好的”,“有消极的个人道德”、“洁身自好,奉公守法,但对于公家的好坏没有去想他”;陈伯达称竺“在浙大想自成一王国,亦是洁身自好”、“宗派观念根深蒂固,现在不免有残余”。(《竺可桢日记》,1952年7月30日)
“洗澡”的水虽然烫,竺可桢还是顺利过关。他幸运地没被开水反复“洗澡”,也没加辣椒等猛料煎熬,心理依然备受折磨,痛苦不堪。1952年5月12日,他在日记中自责几乎是完全自我否定:“年衰力薄,真同走尸,虽为活人而脑筋实已僵化”,“动辄得咎。坐领干薪,窃居高位,于人民、社会可称无丝毫之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