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世界舆论聚焦:朝鲜开始新一轮博弈,中国大事还没完
52fw.cn 04-22 次遇见本栏目由FT中文网与“经纬远见”公众号、中华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
过去的一周里,世界舆论对这三件事给予了莫大的关心:朝鲜半岛的最新局势;中美经贸最后阶段的关键博弈;以及马上就要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对此议题角度不同,褒贬不一,但世界舆论已经开始总结一些值得注意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句话,在过去的一周里,朝鲜开始新一轮对美博弈,中国的大事还没完。
金正恩发起新一轮对美博弈
在上周的世界舆论里,朝鲜无疑是国际媒体报道的重头戏。
首先是金正恩头衔又有新变化:韩联社首尔4月16日电,金正恩时代的第二届领导班子产生后,金正恩的称谓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改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
朝鲜的武装力量除了人民军外,还有工农赤卫队;同时,金正恩父亲和祖父的称谓都是“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这样修改称谓,无疑是强调他对朝鲜全体武装力量的绝对权威了。
“权威”一树,金正恩就开始动真格的了,他立即搞了几个动作,并以此展开了新一轮对美国的博弈。
一是事先不发通知,突击检查朝鲜空军战备情况。朝中社平壤4月17日电,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金正恩16日指导朝鲜人民军航空与防空军第1017部队战斗飞行员飞行训练。
报道介绍:金正恩说,航空与防空部门的战斗是没有预告的,因此随时突然判定和检查部队经常性的战斗动员状态很重要。
二是指导新型战术制导武器试射。朝中社平壤4月18日电,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金正恩17日观摩并指导国防科学院进行的新型战术制导武器试射。
朝中社报道说:试射对不同目标采用各种射击方式进行,完美地验证了特殊的飞行制导方式和可搭载威力强大的战斗部等新型战术制导武器优越的全部设计指标。
怎样解释朝鲜这个行为呢?韩联社4月19日报道,美国国防部代理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18日在国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朝鲜进行了某种武器试验,但该武器并非弹道导弹。韩国专家则判定是巡航导弹,这不属于安理会制裁范畴。
国际媒体报道说:平壤公开报道新武器试射是为表现出在制裁面前不屈不挠,并向美国施压。而在首尔学者金东叶看来,这只是原因之一。
他说:“当然,这种动机是有的。但我认为,这也是向本国居民和军队发出的重要信号。也可能说明,朝鲜愿意实现无核化,同时希望获得足以自卫的常规武器威慑力量。”
如果说上面几个动作还只是在不违反安理会决议前提下向美国表示不服软,那下面的动作可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4月17日报道,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发布报告认为,朝鲜正在转移宁边科研中心范围内的放射性材料。
报告中指出:“4月12日拿到的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拍摄的朝鲜宁边核研究设施卫星图片显示,铀浓缩设施和放射化学实验室旁边有五节特种车厢。这些特种铁路车厢被认为与放射性材料运输或者加工作业有关。根据这些车厢的相对位置情况,不排除其在加工作业前后参与这种活动的可能性。”
#p#分页标题#e#法广4月16日报道,自华盛顿方面消息,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周二对外指出,根据卫星在上周五从朝鲜宁边(Yongbyon)核燃料制作设施上空所捕捉的图片显示,朝方或已重启可被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燃料回收项目。
这是在以核向美国和国际社会示威。
办完这几件事后,朝鲜开始公开点名挑战美国,要求撤换负责对朝谈判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朝鲜外务省美国局局长对朝中社记者发表谈话说:“即便重启同美国的对话,我但愿比蓬佩奥和朝鲜沟通圆满和成熟的人能作我们的对话伙伴。”不过外务省这位局长同时也强调了金正恩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
当然,美国态度也不含糊。国际媒体报道说:特朗普告诉为朝鲜最新变化前来美国斡旋的韩国总统文在寅:美国反对放松对朝鲜制裁;另一方面,蓬佩奥针对朝鲜撤换他的诉求,通过媒体对外放话说:我还在职……
客观分析可以发现:金正恩公开态度虽然强硬,但还算有节制;同时他采取的另一方面行动,则彻底暴露了他的短板:
韩国《中央日报》16日报道:据俄罗斯知情人士透露“本月26-27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将参加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首脑论坛,彼时将会经过海参崴”,“当日前后很有可能与金正恩委员长举行首脑会谈”。BBC中文网分析说:金正恩加强同俄罗斯的联系旨在对美国施压。朝鲜2月同美国的峰会破例后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说:俄杜马副主席表示,从2020年开始数万名朝鲜公民将无法在俄境内从事劳务。这一情况本身就说明,俄罗斯对发展对朝关系,不是没有顾忌的。
与此同时,金正恩也没忘记中国牌。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4月19日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于4月17日向中国领导人致函,表达“衷心的谢意”。
报道称,金正恩此次致函是为答复4月12日中国领导人对金正恩再次成为当选为朝鲜领导人的贺电,并公开了相关内容的全文。
韩国《朝鲜日报》4月19日报道称,金正恩在回信中特别强调了朝中关系,并在信中多次提及“紧密、合作、互助、兄弟情义”。
这一切充分说明:金正恩把中俄两国当成了采取上述对美强硬行动勇气的根源所在,事实上,离开了中俄两国,他的国家1950年就不存在了。但现在和1950年不同的是,中俄两国不可能支持朝鲜拥核,更不可能在美国以朝鲜拥核为理由对朝鲜动武时,再次抗美援朝了。
就金正恩同时打俄罗斯和中国牌而言,特别需要回顾冷战史上中俄朝三国交往的历史。当年在中苏走向敌对时,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曾经在中俄两边左右逢源、同时拿好处,尤其是在中苏两边制造氛围,使两国攀比式地争相给其好处,最后他一人得利。今天,特别要防止历史重演,警惕朝鲜故技重施,例如以给予深度介入半岛局势机会、参与未来半岛格局安排等为诱饵,使中俄两国争相给其好处,最后实现其打破安理会制裁,实现事实拥核的目标。事实上,历史上当中苏关系正常化时,朝鲜在这方面是难有施展机会的,今天中俄两国关系沟通也并无障碍,但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凡事预则立。
#p#分页标题#e#在上述背景下,韩国文在寅政府的处境相当尴尬。先是韩国《中央日报》4月15日发表题为“朝鲜不宜用粗话及威胁破坏对话局面”的文社论,一方面批评朝鲜对文在寅政府2017年努力使朝鲜避免了美国军事打击一事没有感恩之心,但另一方面,也批评了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认为韩国政府需要反省。4月18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说:近日,一直以美朝间“仲裁者”、“促进者”自居的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对朝构想接连出现差池。首先,文在寅强调的“首脑之间的自上而下”方式遭遇了阻碍。外交消息人士称:“特朗普的立场是美朝实务小组达成协议,才会出席第三次美朝首脑会谈。”美国民主党参议院外交委员16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前准备和互相理解是首脑级对话的先决条件,只有奠定了朝积极方向发展的基础,才会有目标意识。”但青瓦台有关人士却表示:“首脑之间的自上而下系统依然有效。在本次会谈上,两国首脑密切地就今后的谈判方式达成了共识。”
据悉,韩国政府推进的向韩派遣特使的计划,由于朝方的冷漠态度,也推迟了派遣时间。
在如此现实面前,文在寅政府仍然如此不顾一切地坚持其原有立场,极有可能是像2017年一样,担心特朗普再次对朝动武,难道文在寅又发现了相关迹象?
中美经贸谈判已接近签约
上周世界媒体报道的另一个焦点是:中国经贸谈判已接近签约。
《联合早报》4月15日报道,美国财长努钦释放美中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的新信号,声称谈判已进入尾声。当天多维网也报道了这一消息,并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在美方最在意的协议执行机制问题方面,美方采纳了中国的意见,即:不仅中国必须执行,美国同样也必须执行。美国财长努钦4月13日透露,这份协议将得到双方的切实执行,如果美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它愿意接受惩罚。“我希望执行机制能双向进行。” 努钦(Steven Mnuchin)强调“执行机制双向进行”“美国愿意接受惩罚”,这相比于之前美国的立场来说,是一种重大变化,也是更贴近中国立场的说法。
多维新闻在4月16日报道里还透露了一些信息:中美即将进入贸易协议的优化阶段,这些离不开中国做出的让步,当然也离不开美国的妥协,包括放弃一些此前让北京无法接受的核心要求。根据英国路透社4月15日的报道,由于北京的反对和抗拒,美国最终软化了在产业补贴领域对中国的施压力度,希望以此能够加速贸易协议的达成。
在随后的两天里,美俄两国智库都明确透露:美中或不早于今年夏天或5月底解决贸易争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4月17日电,卫星通讯社所掌握的俄罗斯分析信用评级机构(ACRA)的调查表明,美国与中国可能不早于今年夏天解决贸易争端,同时谈判期间,双方都会努力保住面子,只会进行交换,不会做出更多的让步。
美国之音则于4月18日报道说: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报道,美国和中国初步安排了新一轮面对面的贸易会谈,目标是在5月底或6月初举行签字仪式。
#p#分页标题#e#美国之音4月18日报道说,美国重要外交智库——外交关系协会发布特别报告,肯定特朗普总统对华政策。报告认为他的整体外交政策比反对者所批评的要好。
报告认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扭转了过去20年、3届美国政府——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对北京战略意图的误读。
当然,对于中美间的讨价还价,世界媒体也有不同声音。多维新闻4月17日报道说:美媒称,美财长努钦谈美中贸易协议时说,执行机制将是双向的,这引起了美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特朗普可能正在给中国一根新的用来打击美国公司的棍棒,并对国际规则带来新的打击。
但无论如何,在吸引全世界眼球的此轮中美经贸谈判中,中国避免了在美国巨大压力下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前景,同时又能使国内一些长期受到全世界诟病的经贸设计和安排得以改进,这应该是双赢的结果。
世界舆论对“一带一路”讨论出现新现象
随着本月底“一带一路”峰会的临近,尤其是瑞士也将在此次峰会上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的议论焦点。虽然各媒体角度不同,褒贬不一,但一个新的现象是:世界舆论已经由最初单纯的批评,开始进入总结“一带一路”经验教训、特别是讨论其操作路径的层面了,这对于该倡议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是大有益处的。
香港《明报》近日发表题为“对‘一带一路’更宜进行‘路径讨论’”的文章,建议对6年来“一带一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路径讨论”。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仍处起步期,尚有可完善空间。相对于已在各地进行得热火朝天的基建项目,该倡议在推进中仍欠缺更高水准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这正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下几点是“一带一路”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最值得各方探讨。
首先,现有经验有待总结,长效机制有待建立。“一带一路”有很多成功案例,大多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各地自有经验。这在倡议初期可视为灵活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