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78来│不会聊天?听听40年来人们爱说的流行语
52fw.cn 08-10 次遇见如果票选家中最喜欢/最重要的家电,你会选什么?
是冬冷夏热时给你“续命”的空调,还是解放双手、一键无忧的洗衣机?
是慰藉每一个嘴馋体饿夜晚的冰箱,还是科技感十足、驱散无聊的游戏机?
倘若把时钟拨回1978,那时的我,可是大部分家庭、尤其是孩子们独一无二的宠儿。
没错,我是一台电视机,从1978到2018,我的身体变大了,厚度变薄了,颜色变丰富了,功能变复杂了……甚至连名字都变得五花八门。但不变的,是我的初心:让人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事。
40年来,有很多话都是从我的口中“说”出,走进了人们心里,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见面爱说啥?“流行语”的前生今世,我最懂。
【追忆1978:一档节目】
1978年的头一件大事,就是迎来了中国最常青、也是最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节目——《新闻联播》。发展到今日,它已经成为中国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电视类栏目。每天晚上7点雷打不动的直播,内容包括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各个方面,同时也纪录着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堪称一部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最初的《新闻联播》是采用画面配合画外音的形式播放新闻,同年12月,《新闻联播》首次面对观众,我们熟悉的赵忠祥前辈,成为了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如果你家中有《新闻联播》的忠实观众,一定曾听它报道过我国喜闻乐见的新变化。那个年代的流行语,是这样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从那以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了一句“流行语”,也成为传遍中华的“大道理”。
“小岗村,大包干”
1978年,18户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小岗人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人均收入达400元,相当于1978年的18倍。小岗村一夜之间成了“明星村”,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大包干精神”的热潮。
咱村有了“万元户”!
“万元户”,顾名思义,就是指存款或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家庭。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可谓是相当了不得的人家。万元户的出现,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随后更是有了“万元不算富,十万刚起步,百万才是真正富。”这句流行语。
黑白色的我是不是看着有些单调?别担心,1978年,上海电视机厂引进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开始投产,彩色的我,在80年代走进了千家万户。
【相聚1983:一场盛会】
从1983年起,我又有了吸引观众的新“王牌”。可能是每年只播一次的缘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点守候,绝不错过。
三十五年来风雨无阻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夜陪伴着千家万户,为他们送去欢声笑语。它不仅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新春团聚回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创新性表达。每年的春晚,都能涌现出一大批让人津津乐道的流行语。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歌手费翔在1987年的春晚上大放异彩,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传唱遍大江南北,他本人也成为很多妈妈们心中的“偶像”。
“浓缩的都是精华“
凭借小品《过河》,潘长江闻名于大街小巷。而这句“浓缩的都是精华”,既是他本人打趣自己的经典语录,也成为了一句幽默的流行语,至今仍广为流传。
“常回家看看”
#p#分页标题#e#每年春节前夕,总能在街头巷尾听到这首特别契合春晚的《常回家看看》。这不仅是天南海北人们的共同心愿,也是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一句期盼,这句话的流行,其实是一种对回家和亲情的呼唤。
“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小品总能出金句,《卖拐》里面的这句话经范伟的口一说,成为了当年最火的流行语。还有 “缘分啊缘分”、“走两步,没病走两步”、“谢谢啊”等台词,至今提起仍让人忍俊不禁。
这么多年看下来,说到制造流行语,春晚,真的是元祖级的“大佬”!
【澎湃1986:一部好剧】
说完了合家欢,再来讲讲孩子们和年轻人的最爱——电视剧。可以说,这是我大部分时间在做的“日常工作”。哪一部好剧曾让你牵肠挂肚?哪一首影视歌曲曾让你时常哼起?哪一句影评让你拍手称赞?哪一句台词,曾给你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冲击?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部公认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初次登上荧幕,是在1986年,它陪伴了几代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不仅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而且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孩子们都爱模仿孙悟空,但最能体现西游精神的,还是那句“敢问路在何方”。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一部“国民电视剧”成为荧幕经典。1987年的《红楼梦》、1990年的《渴望》、19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1993年的《我爱我家》、1994年的《三国演义》……
你曾把自己带入过剧中的哪个角色呢?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举国皆哀刘慧芳,全民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
千年等一回/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最神奇的是,有些电视剧里的台词当时看似平平无奇,数十年后居然二次翻红,颇受年轻人的追捧: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p#分页标题#e#【精彩1990:一句妙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广告也“入驻”了我的身体。朗朗上口的宣传语成为商家推销产品的重要途径,广告也带动了不少流行语的诞生。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这句常被用来祝福女孩子的流行语,是上海制皂厂生产的白丽牌香皂广告语,当年也是风靡一时。不愧是引领中国时尚的大都市,一下子击中了女孩子们永葆年轻的心。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这句十分玛丽苏的广告语,源于小时候用“锅盖”接收的香港翡翠台。在周润发和吴倩莲携手演绎的铁达时表广告中,一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仅广泛流传,还成为了永恒经典。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广州好迪洗发露的广告词。听起来和头发没啥关系,却偏偏十分洗脑,有多少人因此在那个年代记住了好迪、记住了歌手李玟,也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呢?
为了成为潮流品牌,商家们制造流行语的功力,我不得不服。
【创意2008:一字多义】
迈入21世纪,流行文化愈加姹紫嫣红,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视线,也让流行语变得更加有趣。我不再是流行语的唯一源头,反而要紧跟潮流,听听网络时代的人们爱聊啥。流行语也不再局限于一句台词、歌词、广告语,简简单单一个汉字,也能有丰富的内涵。
雷
原本是名词的“雷”,也能化身动词和形容词。造句:好雷人啊/被雷得外焦里嫩。
囧
一个早已废弃不用的古字,在2008年突然走红。它的字形像一张呆滞的四方脸,配着一个张着的大嘴巴,两眉向下耷拉着,一副苦恼的样子。刚好字音又与“窘”相同,于是古字今用,被赋予“郁闷、尴尬、无奈”之义,东山再起。
宅
不喜欢外出,不喜欢交际,在家里做着自己爱做的事,自得其乐……电脑和网络的普及造就了许多“宅男”、“宅女”,宅文化也流行到了现在。
将一种生活方式浓缩为一个字去传播,甚至成为很多人的“年度总结”。年轻人,真酷!
【多元2018:一己之力】
谁是下一个“流行语制造机”?或许就是屏幕前的你。你可以口出妙语,自行创作,也可以慧眼如炬,化经典为潮流。重要的是,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己之力,也能戳中笑点、痛点和泪点。
今年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2018年十大流行语:①命运共同体;②锦鲤;③店小二;④教科书式;⑤官宣;⑥确认过眼神;⑦退群;⑧佛系;⑨巨婴;⑩杠精。
近年来,流行语还找到了最好的搭档——表情包,让一句流行语,有千万种模样。
虽然现在的你可能没空守着我看《新闻联播》,但“中国梦”、“打虎拍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与家国天下有关的时事、世情、民心,也不经意间以流行语的方式让你知晓,对不?
来自1978年的我,至今仍是许多家庭的一员,40年来,我目睹着流行语从国家大事,到生活小事,再到单纯的情感抒发。从单向传播、口口相传到多维发散,秒行天下。因为流行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也缓解了生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
#p#分页标题#e#流行语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是大众传播的飞速发展。曾经,我掌握着流行语的“制造机”,而千千万万个你们,是未来流行语的“创造者”。
流行语在变
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没有变
扩散的范围在变
但抵达的目标没有变
1978-2018
一字一句
年复一年
时间在流动
历史在书写
(文案/斯年 设计/贾辰婧)
相关报道
我从1978来丨从尺素到网速 听听爸妈的40年浪漫简史
我从1978来丨40年“地标”你打过卡吗?有只“小仙女”约你聊聊
我从1978来丨休闲娱乐来一下!《下班后的故事》是时候讲给你听了
我从1978来丨一个吃货的40年美食日记
我从1978来丨迎来送往40年,一扇门的自白
我从1978来丨今天我们聊生娃~
我从1978来丨交通变革40年:准备好了吗?我要加速起飞咯
我从1978来丨“穿”越40年 那些年走花路的时尚达人都穿啥?
我从1978来丨40年来,一只钱包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