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摄影师、灯光师,又是化妆师、模特……济南籍武汉大学生的别样“云答辩” “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但很遗憾没能当面道谢”
52fw.cn 06-29 次遇见
王华在进行云答辩 新时报记者陈元昊 摄
张小白在尝试各种妆容 受访者供图
5月17日下午,家在济南的23岁的王华与22岁的张小白,作为2020年武汉某高校艺术设计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在经历了线上答辩前的紧张准备、等待答辩过程的煎熬后,通过“云答辩”的特殊方式,对自己4年来所学专业收获的成果进行了展示。
学校老师与他们在云端“面对面”完成了答辩的所有环节,这场特殊时期远隔千里的云端答辩,既承载着学生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也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与体验。
“正式答辩前还进行了彩排”
为了克服紧张情绪,也为了避免线上答辩时出现技术性问题,王华和他所在的小组在正式答辩前进行了彩排,提前调试好了网络和电子设备。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份纸质版论文,这样在提问环节就可以知道老师翻到哪一页了。“可以说万事俱备了,虽然不用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我还是感觉有些紧张。”王华说。
那么,线上答辩真正到来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同学们提前进入视频会议进行等待,10人为一个答辩小组。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答辩,进行答辩的同学首先要共享自己的屏幕,播放并讲解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答辩PPT,未轮到的同学则要等待并观摩。等待答辩时,王华仔细听着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先答辩同学的回答内容,记录下答辩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答辩内容。尽管隔着屏幕,并且做好了各种准备,答辩真正开始时王华还是紧张了。
“明明提前准备了一份演讲稿应急,想乘老师不备之时直接念稿子,结果到了关键时刻,自己却怎么也看不清纸上写的字,磕巴了半天,本来想说自己的网络卡顿了,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敢说出来,完完全全地变成了一个只会‘好的老师、好的老师’的大型尴尬现场。”王华笑着说。
答辩结束后,王华关闭了摄像头,如释重负地告诉守候在旁边的父母,答辩终于结束了。结果却发现电脑里传出了答辩老师的提醒声,原来是自己忘记了关闭麦克风,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一人身兼数职进行云答辩”
“感觉自己就像李佳琦,通过直播带货的小主播,安利着自己作品的各种细节。”这是张小白对线上答辩的直观感受。
小白为了能够完整地展现与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可算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前期的计划中,最终作品的拍照展示环节自己是不需要负责的。但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她不得已只能一人身兼数职,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模特等多项工作全部由自己完成。
当模特、做造型还可以勉强应对的小白,到了拍摄与化妆这一环节算是遇到了“拦路虎”。设置延时拍摄的快门时间,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平时对摄影一窍不通的小白,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来,她提前一个月就不断浏览各种摄影作品,“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琢磨拍摄角度和妆容的选择。”小白说。为了能够让实际拍摄妆容跟自己的服装搭配,她还拉来了好朋友,每天尝试各种不同的妆容。
答辩当天,小白在展现服装设计成品时,自己直接做起了模特。小白介绍,由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服装裁剪缝线与色彩搭配来体现,特别担心视频答辩会影响到色彩与裁剪细节的她,还特意准备了小样与高清照片来辅助语言表达,尽可能将自己的理念传达清楚。
“最遗憾没能当面向导师道谢”
“所有参与毕业答辩的同学都顺利通过了,屏幕前的大家都给自己鼓鼓掌!”经过10分钟的讨论,老师宣布了答辩结果。王华所有的忐忑、焦虑,张小白所有的辛苦、劳累,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消散了。王华受疫情影响更改毕业论文题目、和导师在线上修改讨论论文、调试检测视频答辩设备、练习自述;张小白努力学习自己所不熟悉专业的摄影与灯光配合、化妆与模特展现的技巧……几个月来的努力,终于都在这一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由于需要公布答辩结果,视频系统默认同学们为闭麦状态。在老师宣布结果后,参与答辩的同学们才陆续打开麦,隔着屏幕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掌声,紧接着就是同学们一声声“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比较遗憾的是,没能当面向导师道谢,特别感谢他对我的悉心指导。在疫情期间,身在武汉的导师依然对我的论文细节认真指导反复修改,真的非常感谢导师。”回忆起几个月前在武汉准备开题报告的场景,王华感慨不已。“高兴又带着难过,虽然疫情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一切终于圆满结束了!自己也学习到了比自身专业知识更多的东西,唯一遗憾的是没能和同学、老师们在一起。”小白说着红了眼睛。
“要补拍更有意义的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