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京东上市高开5.75% 中概巨头回港带来了什么新故事?
52fw.cn 06-23 次遇见6月18日,中国最大的自营B2C电商平台京东于港交所二次上市,挑选这一天上市,也与618京东购物节相吻合。
港股早盘,京东高开5.75%,报239港元。按每股226港元的招股价计算,京东开盘一手收益为650港元。9:42左右,受港股大盘拖累,京东涨幅收窄至3.45%,报233.8港元。
京东行情图,来源:富途牛牛
在昨日(6月17日)上市前的富途暗盘交易中,京东高开接近10%,报248港元。最终,京东暗盘收报242.6港元,较招股价上涨7.35%,富途暗盘每手收益为830港元,成交额突破9000万港元。
京东集团-SW(09618.HK)上周公布,以每股226港元的定价,募资300.58亿港元。在此次招股过程中,京东融资认购额高达792.78亿港元,融资认购倍数达50.51倍。公开发售阶段,京东获178.9倍认购,分配至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1596万股,占发售股份总数的约12%。公开发售共接获396096份有效申请,一手中签率10%,高于网易的8%,认购40手稳中一手。
统计来源:富途牛牛
招股期间备受追捧的京东,也成为今年港股认购人数最多的新股,更一举夺得今年“集资王”及“冻资王”两个头衔(冻资约2850亿港元),成为三料新股王。
富途证券金融和企业服务总裁邬必伟表示,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寻求在港二次上市,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无疑有巨大的正面影响。尤其是京东、网易等头部科技公司回港,将有望大幅提升整个港股市场的质量和结构,也使内地投资者有机会分享内地优秀科技公司的成长成果。
华兴资本股票研究团队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称,在备受投资者关注的情况下,回归港股的中概股可能将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流动性。
回港二次上市的京东,为何受到市场热捧?这次京东又带来了什么故事?
1.疫情期间,自营与自建物流体系齐发力
市场对京东的肯定,首先是来自其出色的一季报。5月15日,京东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京东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
期内,京东实现净收入为1462亿元,同比增长20.7%,较京东管理层在2019四季度给出的10%的业绩指引翻倍了。
图表来源:富途牛牛
利润方面,京东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29.7亿元,远超市场预期的12.6亿;归母净利润为10.73亿元,虽同比下降85.34%,但大超市场预期的亏损1.1亿元。
用户方面,截至2020年一季度,京东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为3.874亿,同比增长24.8%,增速较上一季度18.6%的增速进一步提升,也是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同期的年活跃用户增速为11%,弱于京东的同期表现。京东Q1活跃用户环比新增2500万,超过了阿里的1500万。
一季报发布一个月以来,京东在美股的股价也屡创历史新高。
行情来源:富途牛牛
新冠疫情对一季度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商家和快递大规模停摆。而京东业绩数据逆势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营和自建仓储、自营物流的护城河效应显现。
平日,各大电商平台的配送差别不大,第三方卖家的商品与京东自营差别也不大,京东略快的物流配送优势并不明显。
但在疫情期间,自营商品和仓储物流体系齐发威。京东官方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其照常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1.2亿件、超16万吨的生活用品,市面上基本只有京东可以保证送达时效。
一直以来砸重金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似乎迎来了收获期。外资大行也对京东的业绩颇为肯定,纷纷上调京东股价。
花旗银行分析师Alicia Yap一季报后京东的目标价从56美元上调至6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她在早前的一份研报中指出,京东的定位相较其他电商公司更好,其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与依赖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对手相比,更不容易遇到瓶颈。
2.物流助力下沉市场,回港带来新期待
尝到了自建物流甜头的京东,正计划将物流的“专长”进一步延展,未来也拥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疫情期间,自建物流为京东在下沉市场(三到六线城市)的扩张提供了支撑。
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京东大力推广“京喜”这一主打下沉市场的子品牌,希望在下沉市场争夺战中分一块蛋糕,京东似乎也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于一季度业绩逆势增长的原因,京东方面表示,“京喜”承接了低线市场消费升级的行业红利,新增用户中超过7成来自三至六线城市。另外,此次疫情凸显了京东供应链和自有物流的优势,京东业务并未停摆。
可以看出,京东物流的优势也为疫情期间其在下沉市场的份额扩张提供了助力。
花旗分析师Alicia Yap认为,疫情可能会加速京东在二三线城市的网络渗透,而京东的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其在这些市场获得份额。
在京东回港上市的招股书中,其将自己定义为“一家领先的技术驱动电商公司,并正转型为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并表示,计划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投资关键供应链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及提升营运效率。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和用户参与。
富途证券投研团队认为,京东不满足于守住自营电商的基本盘,要将自身多年积累的物流、仓储、配送的能力对外输出,从电商平台的前端,渗透到商业世界的底层。
#p#分页标题#e#京东未来的想法,是成为现代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其物流体系不光将用于自营百货的采购、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还将成为通过数据和算法等技术,为其他企业提供采购决策、仓储物流方案的服务商,这也是此次京东回港二次上市给市场带来的新期待。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中国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达265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378万亿元。
规模化、社会化的供应链系统,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压缩成本和提升效率。当前,中国供应链行业可观的成长空间,为京东成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3.科技布局,撑起京东的下一个十年?
供应链服务强势渗透的背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技术能力的支撑。掌握数据、技术的公司,将会成为新一代供应链服务的新主角。深度布局科技领域,是京东想做且正在做的事情。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与AI总裁周伯文将京东的技术战略梳理为ABCDE战略,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Devices(IoT)和Exploration(前沿探索)。他表示,京东的AI、IoT、云、大数据结合在一起,能形成能力更强、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机体。
在云业务方面,虽然京东智联云起步晚,但比起国内的云计算公司,京东具有产业属性,拥有商家、零售、金融等to B场景将是其发展云业务的重要优势。
不仅是云计算,京东在科技方面的布局还延伸到各个领域。
2018年B轮融资后估值就达到1300亿元的京东数科,也是京东布局科技领域的重要板块。京东数科以AI、数据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数字科技为基础,建立并发展起核心的风险管理能力、用户运营能力、产业理解能力和B2B2C的企业服务模式。
据京东数科官方资料,截至目前,公司完成了在AI技术、机器人、数字营销、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布局,服务客户纵贯个人端、企业端、政府端,累计服务涵盖4 亿个人用户、800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17, 000家创业创新公司、30余座城市的政府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就曾在2019年Q2时对外表示,京东规模效应已经到来,之前京东在物流、科技、人工智能方面的持续投入已经到了收获期。
下一个十年,京东能否持续拓宽自己边界,成为护城河宽且深的巨头,科技是关键。
4.结语:京东等巨头的回归,让港股走向舞台中央
随着京东的回港,目前的港股聚集了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网易、小米等一大批新经济公司,港股似乎成了最能代表中国新经济发展现状的晴雨表。
华兴资本估计,未来5至10年,新经济板块的上市公司可能占到香港股市总市值的30%至35%,这将提升港股的成交量和行业多样性,带来更高的增长潜力和估值。
富途证券金融和企业服务总裁邬必伟认为,过去很多企业青睐于美股市场的排队周期较短而选择赴美上市,但在如今海外信任危机笼罩下,港股排队时间可能短于美股,所以新股上市的最佳场所可能会变成香港。
随着越来越多投资人的目光聚焦,港股市场正走向舞台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