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彰显真善美光辉
52fw.cn 07-06 次遇见历史记载着过去,过去又总是以某种形态存在于今天,历史学的目的在于文明之传承和价值之塑造。人类希冀在历史中确证自我、认知世界,找到通向善和幸福的方向,因此,历史学是过去与现在基于真善美价值进行的永无止境的对话。历史的美学向度集中表现在“历史具有内在的积极性”,不断追求美善的目标,正义与邪恶,美好与丑陋,进步与倒退,都会在历史的评判中得以澄澈,从而彰显出真善美的光辉。历史教育要承担起学以成人的使命,就要在保持对历史真理性探究的同时趋向人文性,求真、求善、求美,彰显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审视人类历史进程的审美向度
天地之大美寄寓于人的历史,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是人生向前的牵引,亦是历史不断发展的动力。马克思认为,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依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寄托着人类对美的追求。人的审美观念是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具有那个时代特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建构历史理解的空间,挖掘事件背后的审美价值取向。
马克思的观点阐明了这样的道理,即劳动和创造是人自我确证的方式,这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存在方式。进一步说,人的生产实践是有目的地、自觉地改造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一方面满足人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获得不同于实际需要的精神上的愉快,人在实践中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人们在物质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的同时,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用多种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确证,创造着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文化。因此,历史是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创造美的历程,也即学者刘纲纪所说,“美存在于马克思所说的以人类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本身的‘自由王国’的领域里”。历史不会停歇,人类不会放弃对自由的追求,美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
当然,人类历史的现实表现并非都是美好的,环境污染、战争屠杀、恐怖袭击正威胁着人类文明,人性的罪恶、无知和贪婪消解着人性的美好。但正是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执着向往,成为维系世界的正义和善良的力量源泉,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美好。
增强历史课程教学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主要是指在审美活动中涉及的审美选择、判断、评价的观念意识。个体的审美意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人生志趣与社会理想在审美方面的体现。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意识发挥着意义规范和价值评判的重要功能。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历史,是因为时代状况总是孕育在曾经的历史进程中,过去的历史总是以新的面貌存在于现实。我们需要历史经验来检视我们的生活,从历史中寻找现实的依据,从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寻找未来的方向并走向美好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历史教学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青少年在历史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历史教学应该将人的社会性、伦理性和价值性融为一体,实现历史教育对完满人格的塑造。2019年秋季出版的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从内容上说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即要让历史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从历史学科内容体系来说,应选取那些最能反映国家民族和世界文明发展成就、体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典型事件,让学生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把握国家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建构对当今世界的整体把握。从历史学科价值取向来说,选取那些最能反映国家和民族精神,反映世界各国文化精华的历史内容进行课程开发。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历史学科课程开发要让历史与现实之间保持强大的张力,让历史实现对现实的关照。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讲好抗疫故事,让学生认识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疫战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历史课程教学要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转变历史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历史文化古迹寻访和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考察,通过多学科融合开展研学旅行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主体体验,让历史课堂充满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涵养青少年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历史学科集真理价值和人文价值于一身,涵养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是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真善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人类历史之中蕴含着真善美的光辉。真是人的科学真理性追求,是人类运用理性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探究未知的态度和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意识。善是人的价值伦理性追求,指向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人类崇高的道德境界,包括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都属于善的范畴。美是人的精神超越性追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包含人之于社会的高尚情感和使命担当,也内涵于人内心世界。
人的历史意识与生命意识、历史境界与生命境界、历史高度与生命高度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历史教育要充分挖掘历史中那些人类今天和未来特别需要的价值内核,通过彰显美学精神的历史解释,告诉今天的人该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如何审美地对待自我、他人和世界,人应该如何承担起个体的使命,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涵养真善美的人生境界,需要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念,以美学视角审视历史上的人和事之美丑善恶,发掘美的因素,以历史之美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引导青少年更加自觉地按照美的原则去塑造自己、改造世界、创造历史。
历史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需要以美学视角进行历史阐释,引领青少年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首先,引导学生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洞察历史规律,把握趋势,增强自觉融入历史潮流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感。历史承载着人类的崇高梦想和美好追求,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是一部壮美的史诗。历史阐释的美学视角就是要让青少年认识到,历史的雄壮恢宏之美尽情地舒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之中,新一代应顺应时代潮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p#分页标题#e#其次,让青少年在历史学习中深刻理解、体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民族精神的照耀下,中国共产党挺起脊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革命历史。在历史教育中,要让中华民族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滋养,引领青年一代做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再其次,让青少年一代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以多元包容、相互尊重的文化立场理解世界各国文化,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立场,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创造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人类历史的总体特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新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绘就的大美中国画卷,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光亮世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历史教育应该让青少年一代学会审视历史、创造历史,发现历史之美,把握历史大势,肩负时代使命,永远行走在真善美照耀的光明大路上。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副校长。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审美化教学策略研究[XHA200287]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5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