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14课理性之光
52fw.cn 08-11 次遇见本节内容《理性之光》属于思想文化史内容,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教学,在正确分析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本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根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因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难点一: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
难点二:思想家思想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3.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二)学生的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强。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