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藝術名校聚集卻不“招生”,沒有“模板”的這場教博會將帶來什麼?
52fw.cn 07-13 次遇见原標題: 國內外藝術名校聚集卻不“招生”,沒有“模板”的這場教博會將帶來什麼?
是國內的藝術教育好還是國外的好?兩年前,一場西岸工作團隊內部的爭論,成為如今這場博覽會的切入點。由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發起並運營的首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將於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行。這是一個以研究、展示藝術與設計教育如何面向未來為主題的綜合性展示與交流平台,也是本屆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壓軸項目。“如果說藝術品交易月的前三個博覽會都有模板可依,這次博覽會沒有模板,我們就為何開始、誰來開始、如何開始等話題討論了兩年,不斷探索。”西岸教育博覽會協調統籌凌敏說。
拒絕留學中介擺攤
談到“教博會”,很容易讓人想到許多以招生為目的的教育機構展覽。此次芬蘭阿爾托大學、柏林藝術大學、格魯吉亞第比利斯當代藝術中心、中央美術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等海內外30多家藝術名校集聚一堂,到底是為啥?“得知西岸教博會要舉辦后,許多國內留學中介想來蹭擺攤,都被我們拒絕了。我們不想做招生廣告。”凌敏介紹,能與其他國家院校對話交流、互通有無,也是國外參展院校看重的點。“其實像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本來也不愁招人。它們就像開在商場裡的精品店,更多不是為了銷售,而是做品牌價值輸出。另一方面,它們也要和其他學校分享更多資源,尋找機會。”
“這次教博會是藝術圈的人在做。”西岸教育博覽會協調統籌施瀚濤這樣解釋它與一般教育機構展覽的區別。“最主要不是看作品,而是看想法。”施瀚濤介紹,教博會作為今年藝術品交易月最后一個重磅活動,並不是為了交易,而是讓人們進一步打開視野,啟發思維。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教博會由展覽、論壇、工作坊三大板塊構成,在為期一周的博覽會期間將舉辦70余場工作坊和4場藝術教育論壇。在展覽單元,各參展院校都有一個獨立策劃的展覽,呈現包括視覺藝術、新媒體研究、建筑與設計等各學科的教育與創作最新成果﹔在論壇單元,包含“全球院長峰會”“創生&精確:藝術、設計和科學間的非平凡關系”,以及“教育大家談”和“中小學創新藝術教育”等四大門類的演講與對話﹔在工作坊單元,70多場主題各異的現場工作坊課程,既是教學案例的展示,也為大家帶來各類試驗性教學的體驗。
反思藝術教育存在問題
教博會英文為FutureLab,也就是“未來實驗室”,這意味著藝術教育應有實驗性和超前性,是研究人類未來的學科。
今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取消了汽車設計專業,而改為“智能移動”專業。在一次訪談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奈倫·巴菲爾德(Naren Barfield)表示,也許十年內世界范圍內就不再生產汽車了,但人類仍需以某種方式移動。這種未雨綢繆式的專業變更來自豐富的調查研究和強烈的社會意識。施瀚濤認為,通過這些即將亮相教博會的案例展示,可以反思當下國內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創造性與社會生產力脫節,理論引導實踐的研究方式等。“創造不能離開社會基礎。走到社會現場,看到真正趨勢和可能性,才是有效的創造性。”
凌敏認為,教博會的意義未必在於推動具體的專業設置,但教育機構和從業人員可以帶著問題和想法來此尋找學習對象和合作伙伴,“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希望各自找到有用的東西。”
施瀚濤回憶,自己2006年去芝加哥藝術學院留學時,學校裡隻有6名中國學生,韓國學生有近200名,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留學生為多。如今,中國留學生已經有150人,韓國、日本的留學生則大大減少了。“希望這次教博會能給國內藝術教育從業者和學生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