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中科院城市环境所创建人,敬爱的“赵景柱”老师
52fw.cn 08-08 次遇见8月4日早晨睡醒,看到伟民处长的未接来电,拨过去之后,伟民说“赵所昨晚去世了”,顿时难掩泪水、痛哭失声。此后一整天,我一直感到精神恍惚,不敢相信一个多月前还在城市环境所园区里修剪树枝、整理景观河道的赵老师再也不能回来的事实;然后,就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看到许多人对赵老师的缅怀与纪念,收到很多学术界同行的短信或电话咨询;特别地,有许多学生们的回忆与缅怀,读来情真意切、让人动容。这也敦促我认识到必须写一点东西,来纪念这位“严厉”而亲切的长者。
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一名科研人员,我尽管在上学时就听说过赵老师的大名,但却是在到城环所工作之后才跟赵老师有了近距离接触与交流。即便如此,由于和赵老师在具体研究领域上还是有较大差别,我并没有太多机会直接在赵老师的领导下开展科研工作。不过,好在我还是有不少机会聆听赵老师的教诲,比如在赵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在研究所年终总结会的时候、在第七党支部开会的时候、在随来访客人跟赵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以及在偶尔造访赵老师的18楼茶室的时候等等。我也跟所里的不少老师同学一样,习惯了在城环所园区的树丛里或小路边看到一位穿着旧衣裳、身形瘦弱、双手略微弯曲的“老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习惯了看到或闻到他点燃枯枝和落叶而产生的白烟。我以为他会这样一直与我们同在,并且如《天龙八部》里少林寺的“无名老僧”一样,虽然默默无闻但却身怀绝技并且在关键时刻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然而,我却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这么突然地离我们而去;而我竟没能来得及跟他说一句“告别”、道一声“珍重”。
赵老师是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创建者。他给城市环境所人立下了“忠诚·尽责”的所训。按照研究所的官方说法:“忠诚”的含义包括“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对研究所的忠诚、对合作者的真诚、以及对同事的真诚;而“尽责”是“忠诚”对研究所每个成员的具体要求,是研究所每个成员“忠诚”的具体体现,也寓意研究所全体及每个成员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勤奋工作,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不过,我记得赵老师还多次说过:“忠·诚·尽·责”这个所训,其实不仅能理解为两个词,还可以理解为“四个字”,并且每一个字都自有深刻的含义。赵老师也正是以自己的全部身心、精力甚至于生命,身体力行并向研究所的后辈学子们垂范“忠·诚·尽·责”的精神。在他不幸突然病逝的这个时刻,之所以有这么多其实和他接触并不那么深入的师生深切地缅怀和纪念他,我想正是因为城环所所有的师生们都见到和感受过他的身体力行。
赵老师有“忠”。他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研究所。他曾于1993年获得“欧共体居里夫人奖学金”在荷兰从事博士后研究,却在资助期尚未结束之时就被召回国承担重任。在过去几年,我看到他不顾“类风湿”病痛的折磨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研究所园区的建设中,一开始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坚守在厦门这个潮湿闷热的地方“活受罪”;然而,他经年累月的执着与坚持让我越来越理解和崇敬他对这片园区和这个研究所真挚的“忠”与“爱”。赵老师在18楼茶室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小狗”挂件,记得有一次去找他,他在闲聊中拿起那个挂件跟我说:我属“狗”的,狗有一个好处——“忠”。彼时,我听了很震撼,因为这让我想起了上大学时一位我所崇敬的老先生也说过的一样的话。他和那位老先生一样,把自己个人的荣辱和待遇都视为浮云,但把对祖国、对事业和对单位的忠诚放在了最高位置。
赵老师有“诚”。他诚心诚意、诚以待人。由于年龄差距和接触时间较短的原因,在刚到城环所工作的前两年,我所感受到的赵老师更多的是一位严厉甚至于有些怪异的“老领导”。每次开大会,他总要“发飙”并把大家批评一通,然后朱永官所长就会说“赵老师在家里总会不断地批评你们,但是他到了外面就只有不遗余力地表扬你们”。2017年底,我有一次到北京开会,在向一位学术界“大咖”作自我介绍而对方跟我说“我知道你,因为赵景柱老师经常表扬你”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如朱所所描绘的那样一个赵老师;其实,我既不是赵老师的学生,也不是他团队的成员,更未曾为他写过一份材料或者提供过任何协助。还有一次,我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场合参加答辩的时候,现场有人好奇地问了一句“你们这个研究所是不是赵景柱老师领导的那个”;然后,那天我答辩的结果是全票通过。过去两天,我在微信里收到了多位之前加过好友但平时很少去打扰的学术界同行的信息,他们在震惊于赵老师的突然离世之外,纷纷表达对赵老师的缅怀和敬意。是啊,赵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面冷心热”、“表面不恭维、背后说好话”的长者,他的这种真诚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敬重,也让城环所许多如我一样的青年师生获得了外界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p#分页标题#e#赵老师务“尽”。他尽心尽力、尽善尽美。有事情找他,他要么不答应,答应了就会尽全力帮忙并且跟踪到底。赵老师擅长书法,我听他说过一个“百字”理论,意思是说写字的时候必须得全神贯注,以至于每次只能连续写作不超过100个字;不然,就说明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写字的状态之中,写出来的字必定是不合格的。赵老师是个生态学家,也是个卓越的管理工作者;他经常提到搞管理要学好“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要会算账。他不仅创建了“景感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将其应用到城市环境所园区的建设当中。园区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看似杂乱无章、野蛮生长,其实都源于他精心的布局、巧妙的设计,以求既能节约成本、又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我还记得有一次他跟我介绍如何利用十年的功夫,精心培育公寓楼门前的一棵树成长为其独特的模样。2012年我还在国外的时候,曾经参观过城环所的园区,彼时园区内的树木花草还是稀稀拉拉;但到2015年底我加入城环所的时候,已经到处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片新气象。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一切都离不开赵老师对园区尽心尽力的建设与维护。
赵老师扛“责”。他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他几次跟我说过:你们要努力做有用的学问,不要只是“造文章”,科学家最重要的职责是搞出真正有用的学问。他还曾经略带玩笑地说他给自己算过命,算出来的结果是劳碌和干活儿的命,因此他给自己的选择是不停地干活儿,并因此多次被称为“拼命三郎”。有一次我在北京开会,听到了一个有关赵老师的轶事,说是他还在北京某单位当领导的时候,因为大刀阔斧搞改革和裁汰冗员,曾经导致有个被辞退的员工拿刀要去办公室砍他。后来有一次党支部会议,我问赵老师这是不是真的。赵老师笑着说:“是真的,不过人家也不是真的要来砍我,只是很生气做做样子。那些人一开始想不通,现在跟我都是好朋友,有时候还找我喝酒。他们都有一技之长,离开原来的岗位后赶上了北京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过的比在原单位好多了,有的还自己组织工程队都发财了。”
赵老师离开了。我们失去了一位看起来瘦弱、实际上刚强,看起来严厉、实际上和善,看起来有些怪异、实际上充满智慧的“老头儿”;失去了一位可以时常“批评”和鞭策我们的“老领导”,一位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时时处处守护我们的长辈,一位以其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坚毅执着、勤恳朴素和身体力行不断教导和激励我们前进的“良师益友”。
诚如朱永官老师所说:“赵所对于我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是杰出的生态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家,他为城市所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他的一切!他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把赵所拓展的事业发展下去!赵所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敬爱的赵景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