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图瓦波尔巴任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
02-13 次遇见摘要:波尔巴任遗址位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东南部,2007~2008年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遗址为中原式小城,保存良好。根据调查与发掘资料,本文认为该城的建造年代为8世纪后半叶,最终毁于大火及地震。该城性质为回纥可汗的夏季汗庭,仿照唐代两京宫城设计修建,故可称行宫。唐朝派遣的工匠很可能参与了该城的修建。
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地处西伯利亚南部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东、南与蒙古国相邻,东北与俄布里亚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交界,西、北分别接壤阿尔泰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波尔巴任遗址(Пор-Бажын)位于图瓦东南、先吉连高原(нагорье Сенгилен)的地堑坳陷之中(图一),被捷列霍利淡水湖(Тере-Холь)环绕(图二),海拔1300米,湖周围有开阔的草原、针叶林密布的山峦,西、南面是霍鲁姆努格泰加山脉(хребет Хорумнуг-Тайга)、先吉连山脉,东距最近的定居点昆古尔图格村约9公里。“波尔巴任”,图瓦语意为“土屋”(Глиняный дом),当地萨满传说这里是通向神秘世界香巴拉的北方入口。
一、发现简史
С.У.列梅佐夫1701年绘制完成的《西伯利亚地图集》曾提及叶尼塞河上游一座“古老的石城,两垣完整,两垣倒塌,孰城未知”,未知石城题记旁画有三座城址。一般认为,列氏的文字是已知最早关于波尔巴任的著录,但“土屋”波尔巴任绝非石构、周边也未发现其他城址,故而此种比定很值得怀疑。根据图瓦人文与应用社会经济研究所(ТИГПИ)考古学家Д.К.图卢什2011年之研究,三座城址应在今叶尼塞河支流、图瓦西部的赫姆奇克河(Хемчик)流域。1891年,Д.А.克列缅茨造访了捷列霍利湖,他描绘了波尔巴任——当时称“黄台吉宫”(дворец Хунъ-тайджи)的概貌,同时注意到遗址与今蒙古哈拉巴勒嘎斯(Хара-Балгас)小城形态上的相似性。Л.П.波塔波夫1953年出版的《阿尔泰人历史纲要》将遗址归为回纥城。1952年,С.И.瓦因施坦因前往波尔巴任调查并绘制地形图,1957年实施发掘,初步推测该遗址是一座11~12世纪的契丹佛教寺院。后工作因故中断,1963年才得以恢复,翌年瓦氏发表题为《古代波尔巴任》的论文,介绍发掘成果,判定古城属于回纥汗国时期遗址。2004年,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ИИМК РАН)М.Е.基卢诺夫斯卡娅(М.Е.Килуновская)、В.А.谢苗诺夫(В.А.Семёнов)再次前往遗址调查,次年正式将遗址命名为“回纥波尔巴任要塞”(Древнеуйгур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Порбажин)。随后,“回纥波尔巴任要塞”被编入俄联邦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以来,波尔巴任冻土消解产生的土壤侵蚀现象一度引起相关专家密切注视,威胁着岛屿沿岸城垣的安全。如果湖水上升,破坏进程则会加剧,挽救文化遗产的行动呼之欲出。2007年1月,在时任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С.К.绍伊古(С.К.Шойгу)积极推动下,“波尔巴任要塞文化基金会”(Культурного фонда Крепость Пор-Бажын)成立。受基金会资助,2007~2008年,十八家俄国学术机构组成联合考古队展开对遗址的全面勘察、测绘和大面积揭露,发掘面积约2万平方米。除百余位研究人员外,仅2007年就有500多名大学生参与发掘,其投入之高、规模之大,堪称俄罗斯国家考古史上前所未有。
2008年8月,张建林接到波尔巴任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之一、俄罗斯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Музей Востока)考古学家Т.К.姆克尔特切夫(Т.К.Мкртычев)邀请,赴图瓦参加遗址的学术研讨会,其论文《波尔巴任遗址的年代与性质》2012年9月以俄文形式刊布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АлтГУ)召开的“中世纪欧亚草原民族历史与文化——第二届中世纪欧亚草原考古学国际会议”。考虑该短文国内不易获见,且近年有一批新成果亟待吸收,遂大幅增补旧稿,撰成新篇,以飨学界同仁。还需申明,鉴于俄方迟迟没能出版波尔巴任2007~2008年的考古报告,所以本文研究主要依靠张建林2008年实地踏查所获资料、基金会年鉴及已公开发表的专题著述展开。
……
(作者:史砚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建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