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山墓地曾侯墓排序新论
02-13 次遇见摘要:文章对学界有关叶家山曾侯墓排序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及其不足,提出多数学者认为的M65→M28→M111的排序不能成立。从墓葬规模、随葬品组合、墓地地形、墓主年龄等角度,论证了墓地仅有M111(曾侯犺)和M28(曾侯谏)两座曾侯墓,M111早于M28。
叶家山墓地曾侯墓的数量及排序,学界已有很多讨论,主流观点是墓地内共有三座曾侯墓,M65为曾侯谏墓,M28为未具私名的曾侯墓(或即M27∶15盉铭中的“伯生”),M111为曾侯犺墓,三墓的早晚关系为M65最早,M28次之,M111最晚,整个墓地是从北向南发展的,这一观点最早由发掘者提出,大多学者均赞同。但仍有少数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大墓下葬顺序:
(1)雷兴山先生在2013年底召开的叶家山墓地研讨会上最早指出,从平面图上的等高线观察,M111处于墓地最高位置,因此M111才是墓地最早的曾侯墓,M28是M111的下一代曾侯墓,又根据M65没有墓道且规模偏小,认为M65并非曾侯墓。这一观点得到了刘绪先生的赞同,并多次在各种场合予以提及。
(2)任雪莉排比了各组曾侯器的年代之后,认为“曾侯谏铜器群的年代大约在西周早期约康王时期,个别器物可能晚至昭王初年”、“曾侯犺器群的年代早至成康之际”,提出了M111(曾侯犺)→M28(曾侯谏)→M65(未具私名曾侯)的排序。
(3)王恩田先生认为M111∶67簋铭中的“南公”为大盂鼎中的盂,犺是代盂就封的第一代曾侯。他还根据M65没有墓道和陪葬马坑、墓葬规模较小,提出M65并非曾侯墓,其墓主为曾侯谏之子或其弟。
(4)张天恩先生认为“从墓地大型墓葬的平面布局情况观察,就能发现最大的带墓道大墓M111处在较突出的位置,存在时代较早的可能”,他指出“曾侯犺之墓M111,显然正位于此区域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是整个岗地的中心和最高处,这绝不像是随意而为…故这一布局明显存在有意安排的迹象,其他墓葬很可能是以此墓为中心分布”。他同时指出已发表的部分铜器也显示M111略早,因而提出了与任雪莉相同的曾侯墓墓主身份与年代排序。
(5)孙岩根据M27的墓葬规模、礼器等级及数量提出其墓主为媿姓夫人,进而认为M28为曾侯谏墓,M65为M28的下一代曾侯墓,但对于M111和M28的早晚关系未明确说明,从文意推测,似是认为M111早于M28。
(6)韩宇娇认为M111墓葬规模最大、随葬鼎簋数量最多、有编钟随葬的现象,“都与西周时期始封君墓葬规格最高的礼制一致”,因此M111是第一代曾侯墓,又根据M28所出曾侯谏铜器远多于M65,认为M28早于M65,分别是第二、第三代曾侯墓。
很显然,两种意见是截然对立的,大墓排序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曾侯墓的数量存在争议,焦点则在M65;二是相关铜器的年代非常接近,学界长于铜器年代研究的学者几乎均参与了讨论,却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即是大墓铜器年代接近的旁证。
一、以往研究辨析
考虑到两种观点之间的尖锐对立,本文先对过去的研究方法做一总结。
(一)根据铜礼器尤其是特殊器形的年代或有无、铜器纹饰变化判定。
认为M111最早的学者中,任雪莉认为曾侯犺器群年代为成康之际,曾侯谏器群则属康王时期;张天恩认为M111∶85曾侯作父乙方鼎、∶67南公簋、∶117曾侯壶、∶119曾侯盘的年代可早至成康之际,墓葬年代为康王时期,而M28∶165曾侯谏方鼎、∶178曾侯谏作媿橄榄形壶、∶163曾侯谏盘、曾侯谏圆鼎等器,形制均与西周早中期之际或中期偏早的墓葬所出同类器近似,年代当为康昭之际或昭王前期。认为M65最早的学者则几乎全部否定了上述年代判断。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