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考察
02-13 次遇见摘要: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主建政的首个试点。首届会议以建设新政权为主题,启发和教育各族人民民主参政议政,携手共建新的政权体制;第二届至第四届会议以发展生产为主题,发动和组织群众肃清匪特、发展生产,逐步扩大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第五届会议以巩固政权为主题,引导人民选举人民政府,树立人民的优势地位,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循序渐进地培育了人民的民主自觉,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向人民代表大会的演进,最终完成了乌鲁木齐市的民主建政,为提高党在新疆的执政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民主建政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在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它是地方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强调“这是推动各级人民政府与广大人民密切联系的重要步骤”,要求各地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而决不可把开会的条件提得太高,因为许多条件可以在以后逐渐创造,会议也可以一次比一次地改进”。据此,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乌鲁木齐市先行示范,以便经验推广。1950—1954年,乌鲁木齐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下简称各代会)循序渐进地调动各族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推进民主建政,最终完成了从会议形式到制度性质的演变。
当前,学界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研究或专注于其协商民主的实践、历史地位和作用,或集中于省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建政、代表产生、组织沿革及其作用研究,而对县市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关注极少。乌鲁木齐市既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中心城市,因此,通过各代会联系和动员各族人民,探索乌鲁木齐市的民主建政具有示范引领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拟从微观视角系统考察各代会的历史演进,以期对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建政有所助益。
一以建设新政权为主题:各代会的初次实践
1950年1月5—11日,首届各代会召开。由于时间仓促、缺乏经验,首届各代会的筹备、召开均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此次会议仍使各族人民对民主有了初步认识,乌鲁木齐市的民主建政工作由此开启。
(一)首届各代会的筹备工作
1949年12月1日,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首次在新疆公开出现。为建设新的人民政权,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书记饶正锡在市委、市政府主要干部参加的座谈会上强调,筹备建立各代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成立,大会通过《新疆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目前施政方针》,明确指出:“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目前建政工作的中心环节”。乌鲁木齐市对此开展了先行示范工作。25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召开迪化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的决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迪化市委员会的领带下,召开迪化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对此,新疆省人民政府极为重视,特指定饶正锡和省人民政府委员兼乌鲁木齐市市长屈武共同负责筹备召开各代会,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27日,在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饶正锡就筹备工作提出三项任务:宣传各代会的意义;民主方式选举代表;广泛搜集提案。这样,首届各代会的筹备工作便正式开启。
首先,广泛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各族群众了解各代会的重要意义。对此,中共乌鲁木齐市委“组织干部分头深入到工厂、机关、学校,以至街道等基层,做广泛的群众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讲解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了各代会的真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参议会的假民主有着本质区别。但由于“从决定开会到正式开会,中间时间很短,没有来得及把会议的性质和任务,向全市各族各界人民普遍地说清楚”。因此,宣传动员工作也存在不深、不透的现象。
其次,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各代会代表,确保各代会的公平、公正、民主。乌鲁木齐市“各公私营工厂的职工、工商界人士和学校、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会议,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选举自己单位参加会议的代表,到十二月二十九日前后,全市各族各界各行业的代表已基本选举产生”。加上特邀代表和当然代表,全市18个界别共选举代表170人,最终到会145人。
最后,广泛征集提案,倾听群众的呼声。1949年12月29日前后,“被选出的代表们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共搜集了有关市政建设、劳资问题、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公安司法、妇女、房屋、农民,以及对各机关的建议等各方面的提案二百多件”。截至各代会召开前,首届各代会共征集提案846件,是历届各代会中征集提案最多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各代会代表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的职责使命。
(二)代表们民主参政的初步实践
在首届各代会上,代表们积极参加会议,体验了民主参政。
一方面,代表们针对会议的相关议题提出了意见。会上,饶正锡做了《关于迪化市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屈武做了《解放后三月来的市政工作报告》。听完报告后,全体代表分10个小组讨论,但发言者极少。对此,“会议主席团成员和中共迪化市委的各主要负责干部分头到各个小组,启发代表们发言”。此后,代表们相继发表意见,并对一些重要提案“发表了补充意见”。这样,各代会通过代表的桥梁作用,初次实现了人民群众与政府的正面沟通,传递了各族群众的意见。
另一方面,代表们参与决策,初步感受到新生人民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在会议主席团的启发和鼓励下,代表们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初步形成了群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代表们对房租问题“发言特别热烈,共提出十多种处理房租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代表们积极支持政府发行5元、10元省币,并表示,将“向群众宣传人民政府为什么要扩大票面,消除某些人以旧的目的来衡量人民政府扩大票面的错误疑虑”。此外,代表们还参与了民主决策和选举。例如,全体代表在讨论《关于迪化市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后形成了以下5项决议:肃清匪特,巩固治安;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政权;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接受新思想、改变旧作风;增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又如,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各代会协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协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成员共20人,饶正锡为市协商委员会主席。市协商委员会是各代会的常设机构,在“动员各族各界人民贯彻历次会议决议,协助政府完成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代表及市协商委员会作用的发挥
饶正锡在首届各代会的闭幕式上指出:“全体代表回到不同的岗位上后,应广泛的宣传大会的精神,去发动群众贯彻大会的决议,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对此,绝大部分代表能够认清“人民代表”的内涵,发挥了代表的宣传和示范作用。例如,电灯公司的会议代表龙家兴会后“很快地向全体职工宣传了大会决议,组织号召大家抓紧做工,特别是自己带头挑战竞赛”。
作为各代会的常设机构,市协商委员会也协同各机关部门在会后做了大量工作。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市协商委员会与市政府协商确定了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人民政权的具体办法,完成了基层政权建设。在市政建设方面,以市协商委员会为主成立了筑堤工程委员会,“动员各界人士、殷实富户、各族市民出钱出力,自愿献工,不到60天完成4965米的乌鲁木齐河防洪工程”。在农业生产方面,市协商委员会组织和发动农民兴修水利,帮助解决缺乏耕地困难。这些成绩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认可,纷纷表示这是“过去三年甚至卅年都办不到的事,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也不会去办这些事。因而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表示衷心拥护”。在稳定治安方面,在市协商委员会的协助下,全市共“计登记特务四百八十人”,并“清除了青红帮会中的首恶份子……成立了群众性的治安小组”。
虽然首届各代会在准备不足、宣传不够的情况下召开,但“也达到了传达市政方针、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建立联系的目的,并通过了劳军、购粮和推销公债等决议”。首届各代会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使各族人民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在参与会议过程中,人民群众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热情、民主意识和民主觉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以发展生产为主题:各代会的进一步发展
在首届各代会的基础上,第二届至第四届各代会的会前筹备、代表民主参政和会后作用发挥进入了常规化阶段,有力地推动了乌鲁木齐市民主建政工作的开展。
(一)有序开展会前筹备工作
自第二届各代会开始,会前筹备工作便有序展开,在宣传动员、代表选举、提案征集等方面都较此前有了很大改进,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首先,会前的宣传动员工作更加广泛深入,使各族群众受到深刻的民主教育。1950年3月28日,市协商委员会召开第二届市各代会筹备会议,决定于4月12日召开第二届市各代会,并提出要“普遍深入地宣传代表会的意义”,由秘书处制订宣传要点。对此,市协商委员会主席团专门拟定了详细的汉文、维文宣传大纲,对为何召开各代会、各代会的性质、代表的性质及产生以及如何开好各代会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释。为进一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4月1日,乌鲁木齐市召开“包括各个人民团体,各文化会负责人及伊斯兰教代表的扩大会议,由协商委员会主席饶正锡同志就召开人民代表会议的意义作专题报告”。此外,全市各人民团体、文化会、机关等都分别采用大会、黑板报、书报、街头墙报、广播电台、戏院、电影院、秧歌队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此后,第三届、第四届各代会的会前宣传动员工作也是在充分准备后有序开展。其中,第三届各代会于同年10月召开,自8月便开始筹备。第四届各代会于1951年3月12日召开,2月便拟出宣传提纲,“结合建政、减租等工作展开广泛的宣传与征询群众意见”。一系列宣传动员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宣传效果,也积累了会前筹备的实践经验。
其次,重新选举代表,使代表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重新选举代表是各族人民对代表人选的检验,为民办事的代表被选出,反之则被淘汰。如电灯公司第一届各代会代表龙家兴能给大家办事,“结果连选连任”。第四区十乡农民代表马富贵不给群众办事,“便被群众开会撤销其代表资格”。自第二届各代会开始,选举代表比例便不断提高,体现了代表选举的民主原则。第二届各代会187名代表中有选举代表151人,约占代表总数80.75%。第四届各代会共有选举代表136人,其中,3名新闻界代表都是选举代表,7名军队代表有6人是选举代表,6名农民代表有5人是选举代表。为增强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代表名额根据大会主题,尽量照顾到各族各界代表。在第二届各代会的代表中,工商界代表由第一届的16人增加到29人,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侧重讨论发展生产、整理税收、修堤防洪等。在第四届各代会的代表中,各民族代表占比更加均衡;各民主党派代表比重有所提升,由第二届各代会的11人、占全部代表的6%增加到18人、占全部代表的9%;女性代表占比不断提升,由第二届各代会的12人、占全部代表的6%增加到27人、占全部代表的14%。代表选举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既全面照顾各族各界代表,也充分证明了新生人民政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提案征集更加全面,更充分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需求。第二届各代会召开前将重新选举代表与提案征集结合起来,“先召集群众大会选举代表和召集代表会议,进行宣传,通过代表向群众宣传并搜集提案”,既扩大了提案征集的范围,又提高了提案征集的效率。例如,第四区十乡的苏中杰当选代表后,“便马上召开群众会收集意见制订提案”。第二届各代会共收到提案475件,最终合并为144件,“一部分提交省人民政府核办,一部分分轻重缓急转交市人民政府采择施行,重要急办者即提交大会展开广泛讨论”。会议依据提案,确定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彻底肃清匪特反动势力,巩固社会治安”为中心议题。在第三届各代会上,代表共提案486件。其主要议题包括“调整工商业方面”“讨论进行社会救济工作”“讨论执行合理负担,完成征收公粮任务”等。第四届各代会收到的提案较此前两届各代会更多,共计515件。这与“各族市民知识觉悟提高”、对各项市政建设越发关心等有直接关系,如财经提案几乎占提案总数的1/4。此次提案“绝大部分都与任务结合起来”,人民意愿与政府任务逐渐达成一致,初步凸显了人民民主政权性质。
(二)代表们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随着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选举代表的代表性日益增强,其自身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被激发,肩负起人民代表的职责。代表们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扬民主,为乌鲁木齐市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各代会上,代表们逐渐从个人光荣感、使命感发展到对新生人民政权的高度认同。第二届各代会维吾尔族妇女代表沙地马里克说:“人民政府所作的事都是为了各族人民的,同时男女也得平等,比如有好几位被选为街长,这就是事实”。30余位工人代表也表示:“共产党、人民政府就是老老实实,作什么就讲什么,作的事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我们工人坚决拥护”。第四届各代会代表再那甫罕说:“政府过去说要做的工作,今天都做了,所以我相信今天提出来的工作今后也一定可以完成,并且我下去我保证动员大家,帮助政府做好这些工作”。在讨论1951年工作方针与任务的报告时,代表们认为这是在过去工作与当前人民迫切需要和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致表示拥护,并愿进一步团结各族人民,协助政府为彻底完成本年度的各项建设任务而努力。可见,代表们参政议政的热情日益高涨,有力地推动了乌鲁木齐市的各项建设与发展。
与此同时,代表们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政府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第二届各代会上,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例如,“对特务破坏份子太宽大”“对扶助劳工子弟入学注意不够”等。在第四届各代会上,代表们针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对工会工作重视不够”“整理摊贩工作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法。例如,在劳资关系问题方面,工人代表和工商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剖析。
此外,代表们还积极献计献策,全身心地投身各项建设,共建全新的乌鲁木齐市。在第二届各代会上,农民代表韩保田、单耀中针对肃清匪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要想肃清匪特,不能光依靠政府,人民应组织治安小组,实行检举,大家都动员起来,才能把特务破坏份子完全消灭”。维吾尔族妇女代表买思汉就发展生产表示:“妇女要和男人平等,不要叫人小看,不要依靠男人,自己纺织生产,并应参加农业,下地做活”。工业界代表邵正兴就组织生产、经济核算、企业管理等提出:“一定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制度,为减低成本,提高产量质量而努力”。在讨论乌鲁木齐河防汛工程计划时,“全体代表认为这是有关全市市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均表示愿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实际行动坚决支持”。在第四届各代会上,代表们不仅要求积极参加生产,还提出了具体办法和工作目标。如工人代表提出要“开展生产竞赛”,农民代表则提出了“保证增产一成”。由此可见,代表们的参政议政的热情日益高涨,提议也更具可行性和建设性。
(三)代表及市协商委员会协助作用的有效发挥
随着各代会的不断召开,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认真监督下,代表们在会后也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宣传各项政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在第二届各代会召开后,在修筑乌鲁木齐河防汛工程时,“教联代表提出动员全市教职员及各中等以上同学献工一天,修理河防;妇女代表王秀恩提出有小孩的妇女交给老人去看,修筑防汛,妇女也去参加”。“商界代表走奴木并当场拿出新币三千元,托尔逊托乎地亦拿出一千元,俾作政府防洪安民使用”。由此可见,代表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1951年7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王震在五届一次各代会上也对人民代表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迪化市各族各界的先进人士在历届代表会议中被人民选举作他们自己信任的代表,受人民的委托,集思广益替人民办事,一年多以来发扬民主精神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工作”。
与此同时,市协商委员会也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各项生产建设工作。为发展生产,第二届市协商委员会“协助市人民政府成立冬季生产委员会,组织冬季生产,救济失业工人”。为扶植私营企业、调整劳资关系,第二届各代会通过了《迪化市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暂行办法》《私营工商企业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暂行办法》。据此,市协商委员会“配合政府部门成立公私关系调整处理委员会,调处劳资关系,推动工商行业签订劳资集体合同或集体协议”。通过各项协助工作,市协商委员会不但密切联系了各族群众,而且在人民群众中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有利于各项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通过第二届至第四届各代会的探索与实践,既宣传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也为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三以巩固政权为主题:各代会的制度建成
1951年7月23日,五届一次各代会开幕,宣告“这次代表会议已由协助人民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变成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机关”。据此,各代会积极培育各族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一)深入开展会前筹备工作
根据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会的建议,并经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五届各代会“将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因此,在会前筹备阶段进行了更加深入广泛的动员,民主选举代表的比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提案更加规范、更切合会议主题,从而保证了会议的顺利召开。
首先,自上而下地组织了强大的宣传力量,深入各家各户开展广泛的宣传动员。1951年7月5日,第四届市协商委员会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第五届各代会的准备工作,并拟定了会议的宣传大纲,就“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人民代表会议与以往一般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职权上有什么不同”“这次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条件已经成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为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批社会力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例如,在第五届各代会召开前,各机关、团体便组织宣传队进行相关宣传工作,全市宣传员也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其中,第一区召开了“街代表以上五百人的干部会议,进行宣传动员”。第五区举行了区、街各级干部会议,又分别召开了青、妇、行政代表座谈会,学习宣传大纲,并“组织了三十三个宣传小组,利用座谈或拉话方式,深入群众,进行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广大群众被组织发动起来,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充分支持。在五届一次各代会召开时,五区刘惠珍、万生莲两位老太太专程赶来向会议献花,她们说:“共产党来了,咱们的日子好过了,现在又叫人民自己的代表选举市长、副市长,这真是人民当了家、做了主人啦”。显然,在广泛深入的动员下,各族群众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确立起来了。
其次,民主选举代表的比例有了进一步提升,代表任期变长,有利于更好地履职尽责。自第五届各代会开始,代表按以下4种办法产生: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特邀代表、当然代表,任期1年。五届一次各代会前,在选民集中的地方召开了选民大会,学校、工厂、宗教界直接选举代表55人;在选民分散的地方召开选民代表会议,妇女、青年、工商业者、军属等间接选举代表108人。同时,民主选举代表增多也进一步增强了代表的广泛性。这是因为“经过四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学习和锻炼,人民对于行使国家政权的经验大大丰富起来了,对于自己中间的代表人物更加熟悉了,这就使这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选举,有可能选出具有充分代表性的人物”。五届一次各代会共产生191名代表,来自22个界别,其中选举代表占代表人数的85%以上。“政府、人民解放军和各党派代表比第四届减少11人,增加区域代表15人,军烈属代表3人和爱国民主人士3人,使会议的代表性更为广泛”。五届一次各代会后,“市区两级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各族各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者达90%以上,由人民政府和协商委员会商定特邀的则不到10%,代表性极为广泛”。民主选举代表比例以及代表任期变长,既显示了各代会的机制不断完善,也有利于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如第六区“当选的代表在会后即积极搜集群众意见和要求,库尔班代表不识字,就让自己的子女帮助搜集反映”。
最后,提案征集更加规范、质量更高,与政府的施政纲领有较好的结合。为做好提案的征集工作,自第五届各代会后,市协商委员会专门设立提案工作委员会为常设机构,加强提案征集、整理工作,提案数量也因此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第五届各代会共召开6次代表会议,前5次搜集提案的数量分别为363件、296件、358件、407件、803件,由于第六次会议主要是拟订普选工作计划,主题任务较为单一,因此仅有179件提案。与此同时,针对每次会议不同的主题,会前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提案征集工作,因此提案能紧密结合大会主题。与五届一次会议相比,五届二次会议征集的“提案质量提高了”,296件提案中有276件都是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的……集中反映了群众的要求和意见”。五届三次会议在继续开展爱国增产节约的主题下,收到“开展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禁烟禁毒、贯彻执行婚姻法以及改造基层政权等16项提案”。五届五次会议在实行普选和加强文教卫生事业主题下,“文教和卫生方面的提案增多”。五届六次会议的主题是拟订普选工作计划,因此有160多件提案有关“普选、卫生、政府工作等”。由此可见,提案日益规范化、质量不断提高,内容也与政府的施政纲领有很好的结合,反映了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二)代表们主人翁意识的提高
在第五届各代会期间,代表们充分发扬民主,对履职尽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主选举人民政府,既提高了代表们的主人翁意识,也进一步夯实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
随着各代会愈发完善,代表们愈发强调自身的责任意识。为此,五届一次各代会的代表一致提出:“要以高度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选好市长、副市长、委员”。其中,工人代表王世铭等“表示以主人翁的态度”完成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组织代表参观现代工农业,使其看到幸福生活的远景,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五届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纺织厂、汽车修理厂、钢铁厂、八一机耕农场等后一致表示:“坚决执行会议决议,在爱国增产节约的战线上取得更大的胜利!”在建言献策方面,代表们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在五届一次各代会上,“各位代表在小组会上普遍地发表了意见”。针对订立爱国公约问题,代表们提出:“应进行加强宣传教育,要做到‘家家有公约,人人有计划’,并要在八月份内对全市爱国公约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检查”。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农民代表提出,要“普遍订立爱国公约和增产计划,改良生产方法;加强变工队的组织,及时展开夏收,不使一颗粮食遭受损失;增加生产,完成捐献‘农民号’大炮的任务”;工商界代表提出,要“在改善经营、增加收入的基础上,于年底捐献飞机4架”;文教界则提出,要“组织缝纫小组,增产捐献飞机大炮”。在五届二次各代会上,代表们“不只是单纯地表示态度,而是进了一步。代表们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各界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具体的执行意见”。在五届三次各代会上,针对增产节约问题,代表们结合乌鲁木齐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办法。其中,私营行业的店员工人代表提出:“我们要团结资方,搞好生产”;工商业主代表提出:“改善经营,发展生产”;其他如文教卫生、青年学生、区域代表等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在五届六次各代会上,代表们围绕普选工作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例如,工人代表提出,要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结合整顿劳动纪律和清产核资工作,搞好普选工作;农民代表则提出,要在普选前将爱国公粮全部入仓,要以整地积肥准备明年的大生产和搞副业的实际行动来迎接普选。由此可见,代表们的建议将个人责任与政府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实际。
在五届一次各代会上,代表们选举出由市长饶正锡、副市长呼思恭和禹占林等25人组成的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当选的市人民政府委员一致表示:“今后要依靠各族各界人民的支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人民的忠实勤务员,克服一切困难,为建设人民的新迪化而奋斗”。为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代表们开展了广泛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五届二次各代会上,“批评展开了,这是以往会议中没有的或少有的”;“提案中有关批评的就有十六件,在讨论会中又有二十七件批评发言,主要是对市府个别干部及部分行政代表的工作不负责任与违法乱纪行为,意见一般的都是正确的”。这些意见不仅增强了代表的政治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认同。正如有代表所说:“咱们当了国家的主人,今后一定有话就说,并要协助政府监督公教人员”。在五届三次各代会上,对于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当事干部虚心接受并在会上做了检讨。由此可见,代表们不仅广泛地发扬了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而且还批评和纠正了个别干部中错误的思想作风,从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三)各代会示范领导作用的发挥
各代会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后,即由协商性质的机关转变为权力机关,积极领导全市各级单位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建政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在各代会的示范作用下,各区、乡组织召开代表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基层民主建政工作。1951年10月14日,第一区区公署召开各族各界人民座谈会,成立区各代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定期召开区各代会,并于月底召开了首届区各代会。截至1954年3月,全市基层选举工作胜利结束,各区、乡都召开过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了区、乡人民政府委员和区、乡长,成立了新的区、乡人民政府。区、乡各代会是比市各代会更为广泛的群众代表会议,进一步密切联系了群众,反映了人民呼声。在市各代会的示范效应下,区各代会也展开热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揭发了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仅二区被代表们提出批评的干部就有十五个,占全体干部的百分之六十(其中包括党员、团员、区长至合作社售卖员)”。这不仅教育了各族群众,端正了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深化了基层民主建政工作。
此外,各代会还发挥领导作用,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基层普选,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五届四次各代会确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布置市郊农业区土地改革及今冬的各项工作”。在各代会的宣传和动员下,全民参与土地改革,从1952年10月15日至1953年11月土地改革完成,全市共没收、征收地主及富农土地181644亩,收回工商业者和小土地出租者土地7112亩,将其分给5124户无地或地少的农民耕种。五届六次各代会通过了全市普选工作计划,要求全市上下“大力动员与组织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地参加这一运动”,并在普选中“争取最高比例的选民参加选举,以进一步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1月,乌鲁木齐市普选胜利完成。据统计,选民参选率一般在75%以上,最高的地区达到99.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照顾少数民族的精神,“维吾尔族应选23人,实际选出26人;回族应选18人,实际选出23人;塔塔尔族应选1人,实际选出3人;蒙古族、锡伯族按人口比例不足选出代表,实际都选出1—2名代表”。这些都体现了各代会的民主原则和民族平等精神,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在此前的基础上,第五届各代会进一步充分发扬了民主,最终实现了各代会从会议形式到制度性质的演进,使乌鲁木齐市的政治民主生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综上所述,各代会的民主化进程既生动呈现了各族人民对民主的认知和理解,也诠释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政的实践与探索。首先,在各代会的民主实践与历练中,各族人民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逐步树立起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其次,各代会前一般都会召开各族各界座谈会,充分征询意见和建议,不断扩大乌鲁木齐市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再次,在各代会的协助和领导下,乌鲁木齐市建立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实践证明,各代会的民主化进程不仅培育了人民的主人翁意识,而且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此外,各代会还以丰富而生动的案例诠释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总之,各代会不仅为该市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更为党和政府在新疆各地的民主建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