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图像与文本:宋元时期的墓葬神煞
02-13 次遇见一 引言
墓葬神煞泛指古人丧葬观念中墓葬内外各类与吉凶相关的神祇。中古时期,墓葬神煞观念的流传通常有实物、图像、文本三种物质媒介,包括俑像、画像砖、壁画、葬书、文书、石刻等多种形式。
关于墓葬神煞的研究,几种主要路径是:(1)参考神煞形象自带题记或体貌特征与葬书及其他各类文献记载相联系以考订名称、推断意涵。(2)将神煞形象组合及特征与早期图像描绘相比照以追溯源头、建构传统。(3)梳理神煞形象的类型及时空分布并将其与人群流动相联系。(4)参照葬书解读出土文献所见“神煞”名目并将其在历代丧葬文本中的重叠视为信仰的延续。尽管不同路径在材料选择和议题界定方面各有侧重,总体上仍呈现出系统化倾向。具体表现为:(1)注重材料的互补性,把实物、图像、文本视为同类观念体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虽然承认存在地域、流派之别,但可互相勘合。(2)注重人的集体性,将观念体系的形成与流布和政治性、宗教性等特定人群活动相联系。(3)注重传统的连续性,强调各种形式材料之间的跨时空串联,据已发现材料归纳观念体系,视未发现材料为待补之缺环。
先行研究为理解中古时期墓葬神煞提供了丰富的认识。不过,本文试图转换路径,从观念、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重新思考墓葬神煞议题。观念之所以能够形成历史,缘于它实现了跨时空的人际传递。而传递则需要媒介,或是非物质性的仪式、口述、记忆,或是物质性的实物、图像与文本。那么,不同形式的媒介,在观念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对观念史研究可能产生何种影响?这样的问题可以借助宋元时期墓葬神煞实例予以讨论。具体而言,丧葬实践中墓葬神煞观念经何人之手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媒介予以表达?同时代不同知识背景人士所持墓葬神煞观念或对其所持态度有何分野?不同性质及形式媒介对墓葬神煞的观念传递及传统塑造有何影响?进而考虑,通过考察人们围绕丧葬实践所制造的实物、图像与文本的多元流变,探讨各种观念体系间的连续与断裂、碰撞与调和、误解与再造,从而展现多重语境下的观念史。
二 重读《大汉原陵秘葬经》
关于墓葬神煞的考察主要围绕实物和图像展开,但解释的关键则在于文本的运用。“地理阴阳人张景文”所作,对“盟器神煞”专篇论列的《大汉原陵秘葬经》是其核心。一般认为,“从《秘葬经》的流行地区和作者的师承来看,它可能是金元时期山西地区的地理葬书”。宋元时期官方组织编修或认可使用的葬书主要是《地理新书》和《茔元总录》,私修的《秘葬经》不在其列。不过,就《盟器神煞篇》而言,它与官方知识系统仍有关联。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