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网友 03-30 次遇见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最近有剛畢業的小孩子問我,說令姐你能不能告訴我,剛進職場的時候,遇上工作上的難處了怎麽辦?還有就是從校園過渡到職業,人的心态該怎麽調整?另外就是,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收入不高,該怎麽解決生存的問題?
這一刻,我看見朋友圈裏有人發了一條狀态,說十年後你回頭看今天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真的。
然後我給他回複說,哪裏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夠讓你感覺千山萬水物是人非了。
最近跟一些老同學聊天,說起剛進職場第一年的感覺,想着那個時候自己去餐廳吃飯也得先看看菜單的價位到底是個什麽水平,有個男生說自己那一年連續一個月都在樓下的快餐店點一份麻婆豆腐,這樣可以既下飯又省錢。
或許你以爲我要說的是一個逆襲的故事,可是我要說的這個狀态是,這個男生如今依舊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他已經積攢了幾年的工作經驗跟人脈,如今遇上了很好的投資人開始自己創業了,隻是如今的他每次請我們吃飯的時候,已經不是需要像當年那樣斤斤計較菜價的那男孩了,也就是說,他心裏不慌了。
回到前面那個剛畢業的小孩問我的問題,我本來一開始的回答是想告訴他,說你得熬,熬過去就好了,用我閨蜜的話來說,隻要你沒死掉,那就一定能過上好的生活。我還想用尼采那一句“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來安慰這個小孩。
但是想了一會,我就删掉了這剛打出來的一排字,然後我敲出了另外幾個字回複他: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很多年前我看《藝術人生》裏有一期采訪了我最喜歡的奶茶劉若英,朱軍問她,爲什麽你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難道你生活中遇上難題的時候,你不會很氣急敗壞嗎?劉若英的回答就是,那是因爲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劉若英在出道前曾經是她師父,就是着名音樂人陳升的助理。劉若英在唱片公司裏幾乎什麽都要做,甚至要洗廁所,她跟另外一個助理兩人一周洗廁所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這另一個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往事回憶的意義在于,總是會讓人記住的是美好那一部分,至于其中的艱難,也總會被歲月所弱化。這也是我跟很多長輩請教他們過去經曆的時候,他們對于那些過往的苦與難,大多時候都是一笑而過,因爲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過來的了。
所以回到如今現實中的問題,作爲一個非職場新鮮人,我能想起來的這三四年的工作感受也是美好多于不快樂的部分。但是這個過程中,我自己感悟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以前總以爲熬過這一段時光就會好起來了,這種觀點有可能是錯誤的。
一是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所謂好起來的生活是什麽樣的?二是這個熬過去的日子裏,很多時候隻是我們當下覺得困難重重,殊不知其實你所經曆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經曆的一切,當然那些極端個别的案例,我不想拿來論證這個事情。
剛進職場的時候,我們要學習基本的職場規則,要盡快熟悉自己工作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說我們大學裏學的那些東西,基本上到了工作環境的時候,九成是用不上的。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跟領悟力就是最大的競争力。當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們心态上的調節。這件事情小到我該不該跟隔壁的同事打一聲招呼,大到比如直系領導給我安排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規則有沖突,這個時候我該怎麽辦?
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時候你就像一個黑暗中獨自摸索的孩子,沒有家人,沒有老師,沒有師兄師姐可以問。周圍一群陌生人漫無表情地穿梭于辦公室裏的走廊過道上,就像電影裏的快鏡頭,你身後的景象千變萬化飛速流轉,你自己一個人孤獨地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個慢熱的人,加上性格内向,所以職場第一年裏,我的狀态就是很恍惚的。這種狀态就是,我自己會經常在座位上邊幹活邊發呆,這時候,周圍的同事或者領導喊我的時候,我總是會很久才反應過來,然後“哦”一聲。這個時候,領導已經走遠了,我趕緊向身邊的同事求助,問剛領導說了個什麽事情,接下來趕緊各種處理。但是因爲同事很多時候傳達得不夠準确,很多細節問題沒有交代清楚,我不能去問領導,因爲我剛剛回答的态度是我已經知道該怎麽做這件事情了,于是我就懵裏懵懂地把事情做完,結果想也知道,肯定是各種退回來反複修改的。
也是因爲這樣,很長一段時間内,我差點得了抑郁症。因爲覺得自己怎麽做都不對,方案交上去,領導沒有回話,PPT演示完了,同事們的表情就是沒有表情,做分享會的時候想把氣氛弄得活潑一點,但是不知道怎麽把握一個度……就是這種沒有人給你反饋的狀态,讓我覺得自己是被冷落了。
幾年後,我自己才慢慢摸索明白一點,作爲一個職場新人,别人都是在靜悄悄中觀察你的所作所爲的。你沒有多少經驗談資,所以他們看到的隻是你的個性表現跟基本的職業态度。而你表現出彩的那部分,即使他們欣賞你,但是也不會表現出極其熱情歡喜的樣子。他們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恩師,他們沒有必要鼓勵你。當然從另一面來說,他們也不會因爲你做的不對而用力批評你。這種不悲不喜的狀态,或者就是所謂的職業成熟人吧。
所以,就是因爲這種看似不被認可的狀态,你會感覺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麽才是對的。還有就是,要隻是坐在座位上幹活也就算了,很多時候你是需要跟各種同事打交道的,他們沒有好壞之分,他們隻有跟你的磁場合與不合的感知。于是,你覺得有時候很小的事情溝通起來很是吃力,哪怕就是申請個印章,哪怕就是填一個流程審批表,一步步關卡讓你覺得就像冒險遊戲一樣。隻是這一場遊戲裏,沒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隻剩下闖關的寸步難行了。
也是幾年後我才明白這一點,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其實恰好就是維持職場有序進行的準則所在。正是這些你當年看起來死板麻煩、密密麻麻的種種規章制度,才是一個新鮮職業人學習到東西最快的教材。因爲這些準則都是一年年完善補充過來的,你熟悉得越多,适應得越快,你的焦慮感就更減少得多一些。
很久以前,我一直也都告訴自己,說熬過了這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我慢慢發現,“熬”這個字已經不能帶給我力量了。我漸漸意識到,當我職業上開始有積累,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個團隊、接一個好的項目,這個過程中,必然就涉及到很多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部分,比如如何架構團隊任務,比如說如何跟其他部門的同事打交道,比如說要預估項目能否按時完成的風險。這些種種比起以前那些剛進職場的小委屈,不知道要複雜多少。
#p#分页标题#e#而我也開始知道,那個坐在我對面辦公室裏的領導,他每天需要考慮整個部門的協調狀況。那個每天早出晚歸的CEO,他需要跟投資人說服各種前景跟趨勢,他還需要面對各種錯綜的媒體關系外加各種其他跟我國有關部門的打交道。
我身邊最近多了很多出來創業的朋友,以前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但是時間長了,我也開始辯證地看待這些事情。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創業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慢慢完善,而另一部分人,純粹就是爲了那一句所謂的“再也不在公司裏幹得比狗還累了”就跑出來了,結果自己組建團隊的時候發現,不是幾百個難處,而是沒有終點的難處。因爲你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已經不光是要養活你自己,而且還有你手下的一批人。
于是,那些他們以爲自己曾經向往的“自己當老板多自由”的想法,瞬間就沒有了。這個世上哪有什麽絕對的自由,不過是腳上戴着拷鏈跳舞的表演者罷了。
我在一個創業論壇上認識了一個北京的創業者,他的朋友圈狀态每天都是一邊給自己打雞血一邊想執行方案。有一天夜裏,我看見他還在加班,于是我問他一句,你這麽辛苦,值得嗎?他的回答是,我一開始就知道,作爲一個創業者,你既要有叱咤風雲高瞻遠矚的格局跟視野,你也得有一個能彎下腰當搬吖ぱb修辦公桌椅,以及種種類似清掃垃圾的農民工心态,否則你就不要來談創業了。
他還告訴我,無論你是一個創業者還是職業人,你會發現,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難題,每個角色都會有對應的難題。這個世界不會因爲你是一個打工的,就讓你的苦多一些,也不會等你成爲一個老板的時候,你的牛氣就會多一些。那些納斯達克敲鍾背後的重重苦,是媒體包裝出來的幻象裏永遠不會寫出來的。
嗯,在我的判斷原則裏,他就屬于那一類理智型的創業者。這種人即使在創業路上走不下去了,角色換成一個職業人,他也不會是糟糕到哪裏去的人。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跟我的閨蜜去美容店做按摩,每次到了那樣的場合,其實我有很多的不适應,因爲我發現有些顧客總是對服務員呵斥來呵斥去的,我覺得很是不解。閨蜜跟我解釋說,這是因爲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各種受氣,很多壓力,來到這裏就是爲了放松的,覺得自己在這裏就是大爺了,于是對服務員稍稍不滿意就各種大聲叫嚣了。
說起來,我是個很慫的人,每次去按摩的時候,那些看上去比我年紀還小的姑娘每每問我力度夠不夠,我基本上都會說可以了。當她們小心翼翼地試探能不能跟我聊上天的時候,我總是第一時間想辦法打開話匣子,不讓她們尴尬,無非就是聊聊新聞聊聊老家那些事,這些也都是我願意說說的。
我跟我的閨蜜說,我們不能像那些顧客一樣态度這麽惡劣,我們就是從職場新人過來的,我們知道每一份工作的難處與不容易,就像我們去餐廳吃飯上菜慢了一些,催一催也就算了,沒必要小題大做。我們改變不了别人,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身上把持好基本的禮儀這一關就好。
有一次,一個按摩的姑娘告訴我,說下個月就要回老家不做了,我于是問她爲什麽,她說自己弟弟去年剛考上大學,需要幫交學費,自己沒什麽學曆,隻能出來做這一份工作,現在老家的經濟好一點了,所以就不想在這裏上夜班這麽辛苦了。
後來我漸漸發現,每隔一段時間我去到這一家美容店,按摩的姑娘們都會換一批新的面孔。于是我開始明白,她們跟我一樣,也是慢慢從新人過渡到成熟人,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後,再去尋找更好的出路。于是又一批新人進來,如此循環。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上從來就不會有極度逆襲的事情,那些我們所聽到的從屌絲一個翻身變土豪的事情,大部分是因爲媒體的誇大化了。在我所認識的人裏,那個當年請我們吃飯也要看看菜單價錢的男同學,即使如今已經開始創業了,他也依舊是張弛有度地用好每一分錢;那個我在旅行路上認識的,手上已經十幾個項目的投資人大叔,他也需要謙遜耐心地在自己的那個圈子裏郀I更大的一盤棋局。
沒有誰比誰輕松如意,不過是用着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當下這一個難題幹掉,不過是在錯誤中積攢經驗,讓自己下一次的決定多一點勝算罷了。
這三四年的時光下來,我依舊掙紮在職場中,依舊掙紮在生存線上。我不會告訴自己“過了這一段就好了”,如今我會告訴自己的就是,若人生真需要有這一段路要走,我甯可這些委屈分攤到每一個日日夜夜。這樣哪怕有一天我真的取得了那麽一點點成功,也不至于喜出望外得意忘形。因爲我知道,這本來就是長時間一段努力順其自然而來的結果罷了。
當然,如果這條路上有人與你同心,那麽這份委屈可能會變得少一些淡一些,就像我喜歡的一個大叔昨晚朋友圈裏說的那一句,和高人聊天,最大的收獲不是獲得了什麽秘訣,而是知道哪些彎路可以避開。
同樣的道理,這些過來人,以及或許我有一丁點資格作爲另外一波過來人,我所能告訴你們的就是,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明白了這一點,或許我們對所謂“會好起來的”期盼不再是一種極緻追求、需要馬上呈現物化的東西,或許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進步跟慢慢變好。
畢竟,無論在什麽樣的歲數裏,成長這件事情,都是我們靈魂裏一輩子的課題。
最近有刚毕业的小孩子问我,说令姐你能不能告诉我,刚进职场的时候,遇上工作上的难处了怎么办?还有就是从校园过渡到职业,人的心态该怎么调整?另外就是,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收入不高,该怎么解决生存的问题?
这一刻,我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条状态,说十年后你回头看今天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真的。
然后我给他回复说,哪里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够让你感觉千山万水物是人非了。
最近跟一些老同学聊天,说起刚进职场第一年的感觉,想着那个时候自己去餐厅吃饭也得先看看菜单的价位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有个男生说自己那一年连续一个月都在楼下的快餐店点一份麻婆豆腐,这样可以既下饭又省钱。
或许你以为我要说的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可是我要说的这个状态是,这个男生如今依旧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他已经积攒了几年的工作经验跟人脉,如今遇上了很好的投资人开始自己创业了,只是如今的他每次请我们吃饭的时候,已经不是需要像当年那样斤斤计较菜价的那男孩了,也就是说,他心里不慌了。
#p#分页标题#e#回到前面那个刚毕业的小孩问我的问题,我本来一开始的回答是想告诉他,说你得熬,熬过去就好了,用我闺蜜的话来说,只要你没死掉,那就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我还想用尼采那一句“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来安慰这个小孩。
但是想了一会,我就删掉了这刚打出来的一排字,然后我敲出了另外几个字回复他: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很多年前我看《艺术人生》里有一期采访了我最喜欢的奶茶刘若英,朱军问她,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你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你不会很气急败坏吗?刘若英的回答就是,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刘若英在出道前曾经是她师父,就是着名音乐人陈升的助理。刘若英在唱片公司里几乎什么都要做,甚至要洗厕所,她跟另外一个助理两人一周洗厕所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这另一个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往事回忆的意义在于,总是会让人记住的是美好那一部分,至于其中的艰难,也总会被岁月所弱化。这也是我跟很多长辈请教他们过去经历的时候,他们对于那些过往的苦与难,大多时候都是一笑而过,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了。
所以回到如今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一个非职场新鲜人,我能想起来的这三四年的工作感受也是美好多于不快乐的部分。但是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感悟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以前总以为熬过这一段时光就会好起来了,这种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
一是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所谓好起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个熬过去的日子里,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当下觉得困难重重,殊不知其实你所经历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一切,当然那些极端个别的案例,我不想拿来论证这个事情。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基本的职场规则,要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说我们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到了工作环境的时候,九成是用不上的。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领悟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心态上的调节。这件事情小到我该不该跟隔壁的同事打一声招呼,大到比如直系领导给我安排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规则有冲突,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你就像一个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孩子,没有家人,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师姐可以问。周围一群陌生人漫无表情地穿梭于办公室里的走廊过道上,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你身后的景象千变万化飞速流转,你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个慢热的人,加上性格内向,所以职场第一年里,我的状态就是很恍惚的。这种状态就是,我自己会经常在座位上边干活边发呆,这时候,周围的同事或者领导喊我的时候,我总是会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哦”一声。这个时候,领导已经走远了,我赶紧向身边的同事求助,问刚领导说了个什么事情,接下来赶紧各种处理。但是因为同事很多时候传达得不够准确,很多细节问题没有交代清楚,我不能去问领导,因为我刚刚回答的态度是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了,于是我就懵里懵懂地把事情做完,结果想也知道,肯定是各种退回来反复修改的。
也是因为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差点得了抑郁症。因为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方案交上去,领导没有回话,PPT演示完了,同事们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做分享会的时候想把气氛弄得活泼一点,但是不知道怎么把握一个度……就是这种没有人给你反馈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冷落了。
几年后,我自己才慢慢摸索明白一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别人都是在静悄悄中观察你的所作所为的。你没有多少经验谈资,所以他们看到的只是你的个性表现跟基本的职业态度。而你表现出彩的那部分,即使他们欣赏你,但是也不会表现出极其热情欢喜的样子。他们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恩师,他们没有必要鼓励你。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做的不对而用力批评你。这种不悲不喜的状态,或者就是所谓的职业成熟人吧。
所以,就是因为这种看似不被认可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才是对的。还有就是,要只是坐在座位上干活也就算了,很多时候你是需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的,他们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有跟你的磁场合与不合的感知。于是,你觉得有时候很小的事情沟通起来很是吃力,哪怕就是申请个印章,哪怕就是填一个流程审批表,一步步关卡让你觉得就像冒险游戏一样。只是这一场游戏里,没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闯关的寸步难行了。
也是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一点,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其实恰好就是维持职场有序进行的准则所在。正是这些你当年看起来死板麻烦、密密麻麻的种种规章制度,才是一个新鲜职业人学习到东西最快的教材。因为这些准则都是一年年完善补充过来的,你熟悉得越多,适应得越快,你的焦虑感就更减少得多一些。
很久以前,我一直也都告诉自己,说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我慢慢发现,“熬”这个字已经不能带给我力量了。我渐渐意识到,当我职业上开始有积累,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个团队、接一个好的项目,这个过程中,必然就涉及到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部分,比如如何架构团队任务,比如说如何跟其他部门的同事打交道,比如说要预估项目能否按时完成的风险。这些种种比起以前那些刚进职场的小委屈,不知道要复杂多少。
而我也开始知道,那个坐在我对面办公室里的领导,他每天需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协调状况。那个每天早出晚归的CEO,他需要跟投资人说服各种前景跟趋势,他还需要面对各种错综的媒体关系外加各种其他跟我国有关部门的打交道。
我身边最近多了很多出来创业的朋友,以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辩证地看待这些事情。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慢慢完善,而另一部分人,纯粹就是为了那一句所谓的“再也不在公司里干得比狗还累了”就跑出来了,结果自己组建团队的时候发现,不是几百个难处,而是没有终点的难处。因为你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已经不光是要养活你自己,而且还有你手下的一批人。
于是,那些他们以为自己曾经向往的“自己当老板多自由”的想法,瞬间就没有了。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自由,不过是脚上戴着拷链跳舞的表演者罢了。
#p#分页标题#e#我在一个创业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创业者,他的朋友圈状态每天都是一边给自己打鸡血一边想执行方案。有一天夜里,我看见他还在加班,于是我问他一句,你这么辛苦,值得吗?他的回答是,我一开始就知道,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既要有叱咤风云高瞻远瞩的格局跟视野,你也得有一个能弯下腰当搬运工装修办公桌椅,以及种种类似清扫垃圾的农民工心态,否则你就不要来谈创业了。
他还告诉我,无论你是一个创业者还是职业人,你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每个角色都会有对应的难题。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打工的,就让你的苦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