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世界随中国变化和重组,中国自身亦必须变革
52fw.cn 04-07 次遇见本栏目由FT中文网与“经纬远见”公众号 ChineseTTF共同主办。
除了尚未到高潮的英国脱欧以外,过去一周世界舆论的重点,基本上是围绕着中国的行动及其联带性效应而聚焦和发酵。
这包括了中欧关系当前的变化和正在酝酿的新态势,而“一带一路”和华为议题则成为其变化和持续发酵的直接动因。其中“一带一路”议题,正在分裂欧美关系,出现了进展与新问题并存的状况。上述议题带来的联带后果是:欧美国家舆论界和政界已经就自己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产生了分歧和争论,即:是搞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干预?同时,过去一周朝鲜半岛的议题继续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朝鲜国内开始赞扬国货品质、强调自力更生和主张拥核有理的教育;韩美同盟裂痕依然如故,韩国紧盯朝俄、朝美外交动向,这一切都与中国维持对朝制裁这个压舱石有关,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作用)看法和一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最后,中美经贸谈判还在继续,但“持久战”的态势基本上已经毋庸置疑了,而且美国在已加征的关税问题上,不会有任何让步。
世界随中国变化和重组,同样,中国自身也必须随着变化而变革,否则不仅会错失重大机遇,自身发展也将面临更大困难。
中欧关系正酝酿新态势
上周中欧关系最轰动的内容,就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时,同时邀请了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他一起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项目之时,这次会面尤其引人关注。看看三位欧洲领导人的表态,就不难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据国际媒体报道:马克龙在上述四方峰会后说:“我们应加快现在中国与欧盟推进的WTO现代化改革工作,以便能在合作框架下更好地回应透明度、产能过剩、国家补贴等问题。”
马克龙说,欧洲与中国的合作应为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带来丰硕成果,有力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和地理标志协定谈判。
容克则表示,他期待将于4月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峰会。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我认为,‘丝绸之路’项目非常重要。我们欧洲人希望在这个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并积极参与。”
默克尔还特别强调说,期待着在实施这个项目时有“某些互惠”。她认为:“这个项目本身能显示出我们彼此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这里,马克龙所说的“透明度、产能过剩、国家补贴等问题”的指向,是再清楚不过了。而默克尔说的“某些互惠”,已经是直指中国的市场开放问题了,加上她的“依赖关系”说,无疑是指中欧双方要对等开放市场。
至于马克龙和容克对4月9日召开的中欧峰会的“期待”和产生“丰硕成果”的期待,也是明确要求在峰会上要解决上述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正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的、俄罗斯战略问题研究所专家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所说的那样:法德现任领导人都已认识到,他们的国家以任何形式加入到中国的这个倡议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法德将尽可能地拖延加入“一带一路”。这位专家认为:法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会见习近平,还包括确定将来该如何去推行一致的对华政策。
#p#分页标题#e#日本共同社对当前欧洲领导人的心态做了一个客观的分析。共同社3月27日巴黎报道说:欧盟(EU)主要国家对中国影响力扩大加强警惕,但面对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也存在欲与中国保持一定协调关系的两难之处。中国与美国抱有贸易摩擦,正向欧洲抛出橄榄枝。
当然,共同社遗漏了一点:中国的市场对欧洲也至关重要。
根据笔者的了解,欧洲方面现在有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如果中欧市场开放继续处于目前的高度不对等状态的话,在法律上我们没办法限制中国产品和服务,以及“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拓展(毕竟欧洲是市场经济),但在政策上,“我们有的是办法对付和限制你”,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并非美国,而是欧洲。而且据笔者了解,欧洲并没有指望中国和欧洲完全对等地开放国内市场,它要求的实际上是中国在开放问题上再迈进一大步。
中欧关系的演变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世界政治版图的重组,鉴于当前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国国内也需要进一步的重大变革,以适应这种新形势。而且,这些变革是改革开放早期中国就已经向世界承诺过的。
中欧关系,很可能正在十字路口上。
世界随中国而变化、重组,中国也需要以自身的变化与之互动和适应,否则中国的外部环境必将更加恶劣。
“一带一路”:进展与新问题并存
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的,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问题了。根据过去一周的国际舆论,这个全世界都在瞩目的“一带一路”,当前正在呈现进展和新问题并存的态势。
3月25日《华盛顿邮报》发表该报罗马分社社长的文章,该文以意大利为例说:美欧在“一带一路”议题上分裂;美国抵制中国受到欧洲质疑,尤其是在特朗普奉行单边外交的背景下。当然,这正是中国“一带一路”取得进展的明证。
与此同时,中国“一衣带水”邻邦日本,最近对“一带一路”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日本共同社3月25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5日出席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就基于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带构想的第三国基建开发合作表态,认为有必要满足四项条件:对沿线国家提供合理贷款、开放性、透明性和经济性四项条件。他表示:“如果采纳(四项条件),就将开展合作,并非全面赞同。”
安倍称“希望从这些观点出发进行合作”。
安倍的“一带一路”四条件并非笼统地一概反对“一带一路”,而是试图给“一带一路”规定框架和标准,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掌握相关话语权。
综合各方信息,笔者可以大致肯定的是:这四个条件极有可能会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当“一带一路”项目在第三世界扩展的时候。
不管安倍提出这四项原则的动机如何,也不管它是对是错,但对“一带一路”来说,这种对“一带一路”提出的规范,无疑提出了新的问题。
自由的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干预?
当前中国影响带来的第二个联动效应,便是作为欧美国家发展经济根本路径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开始动摇,他们的政界和舆论界已经开始争论:搞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干预?
#p#分页标题#e#美国《新共和》杂志发表文章说: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同化、改造中国,但现在它却想变成另一个中国。
文章说:几十年来,美国共和党的经济方针都围绕着低税率和自由市场,将其视为必须全力捍卫的神圣方针,激进抵制任何监管市场的做法。高举自由市场大旗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提出,社会“对自由本身的信仰”可以用其去监管化的决心来衡量。然而就在最近几个月,这种信仰开始悄然松动。导致这个现象的竟然是美国保守主义者最不可能学习的对象——中国。
文章描述说:中国非凡的技术实力让美国的自由市场信徒们乱了阵脚——不论在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是如此。正是美国自吹自擂的经济制度导致工资增长停滞和普遍的去工业化现象,而越来越多羡慕中国的人则指出:过去40年间,中国经济靠国家规划使数亿中国人成功脱贫;如今北京的亿万富翁人数超过了纽约。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债务负担加重,导致某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遭遇危机,但这些都不足以熄灭美国近来对中国模式燃起的热情。
不仅舆论界发声,政治家也开始介入。英国《金融时报》3月 25日报道说:丹麦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表示要捍卫欧洲自由经济,认为欧盟必须抵制法国将单一市场“政治化”、或“复制粘贴中国”那种国家干预模式的努力。
报道说:拉斯穆森等北欧小国领导人担心,英国脱欧后,欧盟内部将失去英国支持自由市场的声音,开启一个由法德两国主导、更倾向于干预主义政策的时代。
3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拉娜福鲁哈尔题为“西方不应打造‘国家冠军企业’”的文章,文章认为:在美国和欧洲,创建“国家冠军企业”的呼声升高,中国崛起是明显的触发因素。
文章介绍说:欧洲政策制定者希望创建能够与美国或中国大公司相竞争的法—德企业巨头。德国政府可能利用其在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的股权,促成该行与德意志银行的合并,从而创建一个由国家支持的企业巨擘。在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宣称,分拆像Facebook或谷歌这样的公司可能意味着输掉与中国的技术竞争。美国政府官员敦促石油行业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并威胁包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国家称,如果它们与中国的华为做生意,就会失去美国的情报信息。
文章认为:中国崛起加上其国家支持的资本主义模式是造成这一切明显的触发因素。
中国影响力扩大带来的这一幕,注定会对全球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产生深刻烙印,这不仅对后起的赶超型国家,对法德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当然其后期效应仍待观察,但无论如何,从自己国情出发,应该是一切的基点。
朝韩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上周朝鲜半岛持续吸引着世界舆论的眼球。
上周有关朝鲜的舆情焦点是:朝鲜国内开始赞扬国货品质优良,暗示自力更生搞经济,同时在国内宣传拥核有理。在国际上则把河内朝美峰会失败的原因推给美国,并开始打俄罗斯牌。
首先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3月25日报道说: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可能访问俄罗斯的问题早就在讨论和筹备中。
#p#分页标题#e#此前俄罗斯议员亚历山大巴什金向卫星通讯社指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俄罗斯的事宜正在筹备中,访问可能在春季或者夏季进行,但具体日期仍在讨论中。一时间,神秘气氛十分浓厚。
与此同时,中俄也在配合安理会对朝鲜的制裁。《联合早报》3月26日报道说:根据俄罗斯和中国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交的报告,俄罗斯2018年遣返了在该国工作的3万多朝鲜劳务人员中的近三分之二;中国则遣返了逾一半,但未提供具体数字。
在此情势下,朝鲜国内的情况正发生变化:
据朝中社3月27日报道,朝鲜人民军第五届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大会3月25日和26日在平壤举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出席会议并表示:“今天朝鲜的革命伟业与国力在严酷的环境中也正顽强前进壮大。当前的革命形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要求增强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保卫祖国安全、用武力坚实保障朝鲜人民英勇的创造和斗争,是人民军队的重要任务。"
同时,国内思想教育的调门依此也发生了调整。DailyNK说: 在政治学习中教育民众说:“核是守卫我国的必要的武器。”“美国坚持荒谬主张的情况下,我们绝不会卑躬屈膝进行协商。”而且官方向百姓暗示经济会发生危机的同时,开始强调自力更生。干部在思想教育中说:“我们在经济封锁中和苦难的行军(1990年代中后期的大饥荒时期)中也生存了下来,再大的苦难也不怕。”更早些时候,朝鲜还开始在国内宣传国货,赞扬国货的高品质。
而上周关于朝鲜最火爆的消息,莫过于朝鲜驻西班牙大使馆遇袭的后续消息了。韩国《中央日报》3月28日报道说: 经证实,2月22日(当地时间)侵入朝鲜驻西班牙大使馆的团伙属于反朝鲜团体“自由朝鲜”的成员。西班牙高级法院在事件发生一个多月后发布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情况。调查结果公布后,“自由朝鲜”也承认,“(犯罪后)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接触,转交了资料”。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美国政府迄今未有回应。
朝鲜如此,韩国国内处理朝鲜议题也是问题多多。韩联社3月26日报道说: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26日表示,唯有韩美间啮合的“齿轮”严丝合缝,才能修补韩朝间的“齿轮”;当前情况下尚无法全面重启韩朝经合项目。他表示:在三个齿轮中,韩美之间的齿轮只要两国有决心就能拧紧。因此务必修复出现裂缝的韩美同盟,并进一步加以巩固。就韩美同盟出现裂缝的评价,潘基文说,虽然韩美同盟尚未出现问题,但就像友情需要确认一样,同盟关系也需要相互尊重和护理。话虽然没有明说,但韩美同盟在对朝政策上的裂痕已经明明白白。
同时,韩国还一如既往地关心朝鲜外交动向。韩联社北京3月26日报道分析说:朝美核谈判僵持之际,有朝鲜高层人士突然访华,这可能在北京与美国对朝代表接触,或同中方商议领导人访俄事宜。凡此种种,基本上属于臆测水平。
实际上,半岛发生的这一切,都与中国认真履行安理会对朝制裁这个压舱石相关,朝鲜因此被迫在拥核和发展经济中取舍、纠结。至于用自力更生思想教育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