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世界舆论聚焦:范文中、美、欧展开三边政经大博弈
52fw.cn 04-16 次遇见本栏目由FT中文网与“经纬远见”公众号、中华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世界政经舞台在“突破”、“进展”的乐观舆论氛围下暗流涌动的一周。从世界舆论的焦点看,主要表现在两块:中欧峰会和中欧联合声明,以及随后的中欧关系;中美经贸协议谈判以及对双边关系、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影响。此外,还有朝鲜的走向。
中欧关系:“中国处于强势地位”?
关于上周中欧经贸峰会,世界主流舆论给予了集中的报道,这些报道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当前中欧关系中是不是“中国处于强势地位”?未来中欧关系是情感深厚、利益攸关的好夫妻,还是临时凑合、争吵不休的搭伙者?
因为3月欧盟刚刚出台了一个对华“10条意见”的文件,将中国列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因此峰会前世界舆论的焦点几乎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中欧能否达成联合声明?而多数声音是不看好的。但特朗普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开表示要对欧盟产品加征110亿欧元的关税,原因是欧盟对空客给予了“补贴”。于是结果就是: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中欧联合声明“在最后一刻”达成了。中欧领导人同时称这份联合声明是“突破”,全部的中国媒体和部分国外媒体也这样报道,但是热度有明显差异。其中,与中国关系良好的俄罗斯的媒体有一篇报道具有代表性,很能说明问题。
4月12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发表的一篇采访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Frank Sieren,又译名弗兰克西仁)的报道,具有相当的参考性。
这位德国的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对形势的看法是:中欧在布鲁塞尔的峰会上没有达成“突破性的协议”。
这位中国问题专家说:“明显,中国人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许多欧盟成员国和东欧国家加入了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倡议。就在两周前, 意大利也部分加入了‘一带一路’,而意大利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七国集团’之一,同时也是欧洲的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当然,对欧盟来说,这是一个严厉的打击。因此谈判进行得非常缓慢。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先生最后所说的‘突破’为大家注入了希望,但与欧中联合声明的现实有很少共同性。”
这位专家接着提出了一个对中欧关系未来值得深思的问题:“北京应该考虑的是,从长期来看削弱欧洲是否有意义,或者仍然需要一个强大的欧洲,以便在需要在某些议题上说服美国人时,大家能够在某些问题上共同出力。”
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地问道:中欧峰会后中国领导人“在‘16+1’规格下前往会晤东欧国家。这两件事的相互关系如何?”
弗兰克泽林的回答是:“如果各个欧盟成员国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满足本国的国家利益,而他们与布鲁塞尔的共同利益却因此退避到局外的话,这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分裂。可能‘分裂’是一个过于严厉的术语,但这最终将导致布鲁塞尔更难达成统一立场。”
在谈到对美关系在欧盟-中国峰会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时,弗兰克泽林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和欧盟在彼此冲突中乱作一团,因此将更难对美国人持统一立场。这在部分上已经发生——在5G和中国华为公司问题上。欧盟在这里的立场很明确,无意推开华为公司,而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却极大。更何况,只有在原则性团结的情况下,调整好的合作才是可能的,但欧盟和中国为此仍需做许多事情。”
#p#分页标题#e#当然,上述观点反映的是部分“老欧洲”的立场,也有部分世界舆论另有分析。
4月11日多维新闻发表文章认为,上述中国的“强势”是因为中国崛起带来了全球格局变化。文章分析如下: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可预期的未来,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将在可预期的未来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令欧盟无法忽视。中欧关系第一次被欧盟提升到同美欧关系一样重要的位置。
现在欧盟认识到中欧关系的战略性,是因为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政策迫使欧盟必须战略独立。
欧盟必须考虑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捍卫自身的利益。新崛起的大国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上的立场和欧盟有诸多的共识。欧盟第一次认识到来自中国的支持对捍卫欧盟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欧盟领导人提出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欧盟愿从战略层面重视中国,这些代表了欧盟对华态度的根本逆转。最起码中国崛起已经获得欧盟的承认。欧盟在这一现实判断下做出了新的判断和选择。”
一方面,无论中欧官方还是舆论都认识到中欧团结对于彼此和处理对美关系的意义;另一方面,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2012年笔者采访默克尔总理时提及的、至今都没有解决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缺陷”,即:有统一货币却没有统一的财政部,决定了欧盟很难有效协调和帮助每个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这使得“老欧洲”和“新欧洲”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严重影响新、老欧洲间的互信,在“一带一路”的潮流下,也对中欧关系产生了阴影。中欧之间必须找到利益的平衡点,这决定了中欧未来是情感深厚、利益攸关,还是临时凑合、争吵不休。
中美经贸谈判进展与麻烦并存
上周中美经贸谈判的舆情显示:中美经贸谈判有进展,也有麻烦,且已经出现对中国不利的新动向。
据日本共同社发自华盛顿的报道说:对于中方强烈要求谈妥后立即撤销加征的关税,美国政府主张维持一部分,倘若中国违反协议,再次启动加征,阻止中国的反制措施。
在一系列会议中,美方由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出席,中方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等参加。美中双方力图制定协议文件,纠正中国强行要求技术转移及贸易不平衡等讨论取得了进展,而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措施和遵守协议内容的机制方面仍存在分歧。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美国来说,一边继续维持对中国加征的2500亿美元关税,要求中国加大对美国产品进口,一边却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操作难度比较大。
BBC中文网报道说:是否撤销对华关税、多大程度上移除关税,被认为是目前谈判中棘手的难题。华府希望保留部分关税以保障中国履行结构性改革承诺,移除全部关税存在风险;而在北京看来,在执行承诺的同时要承担关税,并不公平。
BBC采访的专家说:“如果美国想要争取结构性改革,就需要保持关税;但如果关税还在,中国的合理反应会是,凭什么你方慢慢撤销关税,我方要立即下订单买美国货?”他表示,“美国需要在一开始给中国一些甜头,作为大量购买美国商品、管控芬太尼的回报。”
#p#分页标题#e#4月11日美国之音报道说:在美中两国贸易谈判进入最后关键阶段之际,美国副总统彭斯星期四说,美国有信心能跟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但如果谈判失败,美国也不惜对中国产品加倍征税。
美方还一再强调:好协议比时间表更重要。
与此同时,进展也是存在的。中美双方在执行机制上达成了协议,“我们一致同意,两边都将建立贸易执行办公室,该办公室将解决出现的问题。双方都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谈判关键领域的一个突破。
与此同时,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美国和中国的谈判代表正在讨论把云计算领域做出的相关让步加到双方贸易协议中去,这将扩大外资公司的中国市场准入。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媒体对当前中美经贸博弈两个动向的报道:
其一:据路透社报道说:周三(4月10日)发布的一项新的分析,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的贸易战使美国企业将家具、冰箱和汽车轮胎等受关税影响产品的采购转向越南、韩国、台湾和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贸易数据公司Panjiva在一份报告中称,随着买家逐渐清空关税提高前库存的产品,并将订单转到成本较低的国家,第一季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集装箱装运的货物减少了6.4%。
其二:香港《明报》近日发表文章分析说:随着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留任世界银行行长,可能会谋求以承认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由头,继而削减世界银行对华贷款。
文章分析说:马尔帕斯向来对多边主义抱怀疑态度,又批评世界银行持续贷款予中国、巴西等相对富裕国家的做法。有分析推测他可能运用对世界银行的影响力,缩减给予北京政府的借贷,或者逼它增加“一带一路”基建融资的透明度。
很显然:中美经贸博弈还将持续,而不谈出个双方都能在国内交代的协议出来,双方领导人就谈不上见面,因为双方都承受不起河内“金特会”那样的后果,甚至世界经济也承受不起。
朝鲜重回“经济与核武力并进”路线
上周的朝鲜因为面临重大转折,继续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之一,具体来说分为两个层次:上层建筑和民生领域。
在上层建筑方面,朝鲜上周召开了劳动党七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今后朝鲜国家发展的方向,同时选举出了新一届朝鲜中央领导班子。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11日报道:朝鲜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日在党中央委员会本部大楼举行。金正恩在报告中“科学地分析变迁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尖锐的当前形势特点,阐明近期举行的朝美峰会的基本目的和党的立场。他说,要依靠符合我国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技术和资源的自立民族经济,高举自力更生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