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改革双轨制”看国企混改理念与逻辑
52fw.cn 05-26 次遇见35年前(1984年),张维迎教授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组印发的《专家建议》中,以“以价格体制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为题,提出了后来被称为“价格改革双轨制”的价格体制改革思想。我今天要讲的是“从‘价格改革双轨制’看国企混改的理念与逻辑”。在讨论受到国人普遍关注的国企混改的理念和逻辑之前,我想首先谈一谈我对“价格改革双轨制”的一些粗浅认识。
如果我们用两个标签来概括“价格改革双轨制”的特点,我愿意用的第一个标签是“增量改革”,即价格改革双轨制并没有由于引入市场轨,而立即抛弃传统的计划轨。而第二个标签是“渐进改革”,即通过双轨的采用,减少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阻力和利益格局改变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和震荡,经过一个实验和磨合过程,最终由双轨变为单轨。前一个标签事关改革内容的取舍,而后一个标签事关改革速度的选择。应该说,在这两个标签背后都体现的是改革的“务实主义”理念。
通过张维迎教授所倡导的“价格改革双轨制”,我们在价格体制改革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种 “失败的可能”。其一是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之间进行“休克疗法”。东欧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验表明这种可能并非完全不存在;其二是“坐以待毙式”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误改革时机。因此,价格改革双轨制的核心在于坚持“改”和动态地“改”,期待从量变逐步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强调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其成功不是,也不会一蹴而就。
现在回到国企混改的理念和逻辑这一问题。我们知道,国企改革始终是中国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探索和实践总结,新一轮国企改革初步形成了在以下两个层面平行推进的改革方向。其一,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上,通过重组或新建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界面’,‘隔离’国资委和实体企业,由此实现从以往‘管人管事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化;其二,在经营实体层面,通过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在股权结构上进行所有制的混合,形成股东之间力量的制衡和分权控制格局。其中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企混改。
然而,围绕在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实现所有制混合的国企混改问题上,近期出现了来自实践部门的一些不同声音,使得原本相对清晰的国企改革方向又开始变得有点模糊了。一些人认为,混改不是国企改革唯一实现形式,更不是“一混了之”;一些人更是明确地提出,“混合所有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只有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力量方向的改革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