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编 10-12 次遇见對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報告_對鄉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的調查彙報
一、賢庠信用社支農基本情況 最近,我對賢庠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情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選擇了農戶、種養大戶、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村經濟組織共102戶,其中純農戶50戶,占55.9%;種養大戶11戶,占10.8%;農村個體工商戶25戶,占24.5%;農村經濟組織9戶,占8.8%。調查顯示,農村信用社圍繞農民增産增收這個中心,立足服務“三農”,切實加強管理,增加信貸投入,在促進本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具體情況綜述如下:
1.增加信貸投入,成爲“三農”資金供應主渠道。據對102戶調查顯示,有78戶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決生産、生活資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調查戶的76.5%;有99戶在農村作用社借過款,占被調查戶的97.1%。
2.不斷簡化貸款手續,爲支持“三農”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近幾年來,信用社在切實轉變觀念、積極籌措資金、增加信貸投入的同時,深入農戶,及時了解農民的心志,努力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爲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肯定。例如:在黃避岙鄉塔頭旺村實行送貸上門、農戶聯保的模式;在轄區範圍内評定“信用戶”、“信用村”,實現農戶随到随貸的方式。
3.切實加強支農宣傳,助推服務功能增強。爲使群姓嬲?私廪r村信用社的性質和服務宗旨,真正發揮民主辦社、群斜O督作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業和農村,賢庠信用社通過臨櫃宣傳、标語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農民對農村信用社的認識逐步得到了提高,農村信用社在農戶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變。據調查顯示,102戶調查戶中有98戶表示有錢願意存入農村信用社,願意向農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調查戶的99%。對貸款種類,有70戶占68.6%的調查戶表示清楚,隻有3戶2.9%的調查戶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幾年賢庠信用社存、貸款業務發展較快,支持本地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4.切實加強信貸管理,力促農民信用觀念轉變。農民信用觀念比較差一直是影響賢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爲此,在縣職社動員下,信用社把培養農民的信用觀念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使廣大農戶還貸意識增強。據調查顯示,102戶調查戶中有94戶表示能按期歸還農村信用社借款,占92.2%,隻有8戶7.8%的調查戶表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
二、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服務對象不廣。據調查看,仍有卸嗟霓r戶、個體工商戶,沒有把農村信用社作爲貸款的首選機構,從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農行的儲機構,其存款效益與賢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說明許多農戶事實上沒有把農村信用社作爲存款的首選機構。102戶調查戶中隻有51戶表示在農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農戶在農村信用社根本沒有存款。
2.服務層次不深。受信貸管理制度、經營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響,當前賢庠社在信貸投入上存在重傳統業務輕新業務、重生産輕消費、重農戶輕其他的問題,貸款用于生産(含基本生産與擴大再生産)的87戶占76.5%,貸款用于生活消費的15戶占23%,其中上學爲5戶,建房爲7戶,其他2戶。
3.服務力度不夠。主要表現爲農民貸款難問題依然存在,此次102戶調查戶中,分别有24戶占23.5%和27戶占26.5%的調查戶表示向農村信用社貸款偏難和辦理借款手續不夠方便。
三、改進支農服務幾點建議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堅定支農信念不放松。随着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在農村的日益萎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這正如朱總理指出的,農村信用社要成爲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爲達到這一目标,農村信用社員工一要主動下鄉(村),多了解農戶、個體戶和農村經濟組織的生産經營狀況;二要切實加強對信貸政策的宣傳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四要正确處理防範化解風險與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及時增加對“三農”信貸投入。
2.準确定位經營方向,堅定服務目标不放松。即始終不渝地爲農業、農村、農戶提供優質服務,合理掌握和調整貸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貸投入,大力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3.靈活掌握經營方式,堅定優化服務手段不放松,要大力推進小額農貸,進一步推廣使用貸款證,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貸,餘額控制,周轉使用”的原則進行管理。二要積極推廣農民聯保貸款制度,切實解決農民貸款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延伸閱讀:
關于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調查報告
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如何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銀監部門關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拟從爲“三農”服務的要求來探讨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曆程及其評價
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大緻經曆了四個階段,一是農村信用社組建和發展階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質。二是反複和停滞階段(1959-1980)。農村信用社下放給社隊,成爲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籌資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農行代管階段(1980-20xx)。信用社歸農行管理,兩套編制,兩本賬薄。農村基層信用社入股組建縣聯社,信用社與縣聯社爲兩級法人體制。四是20xx年至今。20xx年信用社脫離農行,開始恢複合作金融性質。20xx年x月,國務院發布《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農村信用社正式脫離與農業銀行的行政隸屬關系,逐步改變爲“農民自願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爲社員服務”的合作金融組織,并由中國人民銀行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理順外部關系、明晰産權、強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從20xx年以來迄今爲止的改革實踐看,我國信用社有三種形式:農村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合作社。盡管農村信用社經過一系列改革,但無論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合作制銀行,還是信用合作社,離完善的産權制度仍有一定距離。縣聯社統一法人形式,沿襲了原有的信用社産權結構特征,仍存在所有權缺位的問題,民主管理有名無實,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使信用社離農民越來越遠,對信用社的參與程度越來越低。在信用社擴大規模和信貸業務高度專業化以後,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難以實現。在省聯社與縣聯社之間,在組織形式上,省聯社是行業自律組織,承擔着規範與管理縣聯社的職責,而實際上,縣聯社是省聯社的股東,作爲一級法人,它有合法經營的自主權,省聯社對縣聯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會出現縣聯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東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東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對信用社的行政幹預,爲信用社偏離其經營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銀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合作制中,自然人股東多,股本小,農民的無知和對合作社的不關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無法落實。而且,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使大股東也沒有對合作銀行的實際支配權,而成了行長說了算。
二、農村信用社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農信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與信用社的關系從行政幹預到對其負責。
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實管理責任,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幫助農村信用社改善經營和發展業
#p#分页标题#e#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後,直接承擔了信用社的盈虧責任,這樣,地方政府會加大打擊逃廢信用社債務行爲的力度。這樣,就能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事實上,由于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和支持信用社的發展,各地紛紛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發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經營狀況開始得到改善。
2、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農業産業化經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經濟發達地區,二三産業迅速發展,農業産值和農業就業的比重都日趨下降,農村信用社作爲一種合作金融組織,逐漸失去了服務對象。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及民營企業發展所需資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滿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成爲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縣聯社統一法人後,能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農村信用社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農村信用社加強了管理,節約了成本和費用,(紀念九一八發言稿_紀念九一八講話緻辭)資金調節能力增強,業務範圍得到擴展。同時,由于稅收減少及一些優惠政策的實行(無息再貸款,呆壞賬分期進入成本核銷,成立信用社風險補償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強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成立縣級統一法人後,授信額度增大,農業産業化經營所需的較大額度的資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由于統一法人後,縣聯社統一提取準備金,統一核銷呆壞賬,過去的風險社支付壓力減小,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響
1、農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發展的需要使其偏離合作金融方向。
我國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資金投入不足,資金回報率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總的方向就是要增加農村資金投入,建立爲農村經濟發展的完善的金融體系。信用社作爲農民的金融合作組織,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承擔着爲農業、農民、農村服務的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農業是弱質産業,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
風險都很大,比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資金大量投入農業,必然造成資金回報率低、回收難。信用社改革後,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信用社自身的發展無論從其本身吸收股本、擴大規模,還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經營風險來看,都不願意把大量資金投入農業領域。所以,農村信用社有着烈的離農傾向。出現了中央要支農、地方要發展、監管部門要防範風險、農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資金非農化傾向。
目前,我國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農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資産,虧損嚴重,資不抵債。鑒于信用社經營資産不良狀态,沒有人願意入股。而且,落後地區的農民相當貧困,很少有貨币财産,靠他們入股集資,是達不到開辦農信社的标準的。落後地區,有錢的人不需貸款,不願意入股信用合作社;無錢
的人想貸款但沒有錢入股。這就決定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籌集隻有走股金資本化的道路,隻有這樣才能不斷補充資本金,維持信用社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出現了合作金融的性質與股金資本化之間的矛盾。在資金的哂蒙希?闪⒖h級統一法人後,縣聯社與基層社的權力配置發生了變化,基層社的經營自主權變小了,原來,基層社可以根據本地情況,确實貸款的對象、期限與額度,現在,受到縣聯社的制約,對要地急需資金的農戶和經濟組織難以及時給予支持。基層社的貸款授權一般在10萬元以下,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最多也不超過5萬元,對最大的一宗客戶貸款餘額不得超過信用社資本總額的30%。那些最缺資金的農戶和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資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資金籌集與使用都有非農化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導緻行政幹預信用社發展。
省級人民政府要堅持政企分開的原則,對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幹預信用社的具體業務和經營活動,不把對信用社的管理權下放給地(市)、縣、鄉政府。實際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權的情況下,信用社的人事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證其不對信用社進行幹預是非常困難的,農村信用社很容易成爲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輪虧損及金融風險無法避免。目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财政吃緊,債務纏身,所以,大有挖東牆補西牆之勢,盡管他們也知道信用社的虧損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單,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麽多,畢竟發展是第一要務,不投資哪來發展?哪來gdp增長?而且,在當地出現社會穩定問題時,就更管不了将來的虧損,将來的問題隻有留待将來慢慢去解決,他們必須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解決目前的問題在經濟發達地區,财政狀況要好些,籌集資金也相對容易,這些問題還不明顯,但在落後地區、貧困地區就十分嚴重,因爲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資金外,地方政府沒有别的渠道來解決燃眉之急。
三、以服務“三農”爲導向,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
農村信用社作爲由廣大農民群凶灶娙牍山M成的金融組織,根在農村,在農民。解決好“三農”問題,既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又是黨和國家賦予農村信用社的重要社會職責。50多年來,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今已成爲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最好的金融紐帶,成爲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必須把自身發展同做好支農工作、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産業結構調整、農村居民非農化、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新情況結合起來,依托政府組織,發揮自身優勢,找準支農着力點,創造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一)轉換農村信用社的營銷理念,積極探索爲“三農”服務的新方式。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發展較好的省份的共同點在于,在經營中能真正立足于“三農”,
#p#分页标题#e#端正經營方向,對支農方式進行創新,積極拓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空間。各地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要求選擇不同的服務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投向、貸款方式、對農戶的授信額度,積極探索金融支持農村生産力發展和爲廣大群懈?纠?娣?盏男路绞健J紫龋瑧?摐嗜钒盐辙r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按照優先“三農”的原則有效配置信貸資産。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應優先用于滿足農民種養業的有效資金需求,剩餘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農民從事農産品加工、流通等多種經營活動,支持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确有富餘的,可适度支持轄内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産品有銷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業。其次,要适應農村經濟發展變化的新特點,制定分類指導措施,創新支持方式。如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種養大戶、品牌農業、産業化組織、個私經濟組織,可以分别實行支農信貸卡、聯保貸款、一次性貸款授信、評優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貸支農。第三,應根據經濟變化的新需求,強化服務功能。如創新貸款品種、增加服務手段、轉變服務方式、提供市場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機制障礙。通過加快管理體制和産權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機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過建立約束與激勵機制、内控機制、創新信貸管理機制等,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服務效益、管理效益和經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