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红领巾小银行”讲讲上海储蓄存款的变迁
52fw.cn 04-21 次遇见早在1936年,上海的储蓄存款就占了全国约7亿元储蓄存款的半壁江山。建国以后,人行上海分行将占储蓄存款总额90%以上的资金上调总行后,储蓄余额仍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其中,便有一部分储蓄来自于孩子们的“红领巾小银行”。
“红领巾小银行”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校,孩子们把自己舍不得花而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存入写着“小银行”的木箱子里,然后由大家推荐产生的小会计认真登记,最后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把钱存入银行,每个人储蓄的金额也会一笔笔记在各自的“红领巾小银行”的储蓄卡上。在储蓄勤俭和爱国储蓄的号召下,孩子们会把家里给的零花钱存进“红领巾小银行”的储蓄卡里,稚嫩地表达自己纯真的爱国心,为支持祖国建设献出小小心力。
那时,学校里的“红领巾小银行”开展得有声有色
1953年,上海存款10.75亿元,1970年达到142.94亿元。这100亿元的增长中,胸怀祖国的孩子们和红领巾小银行实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革期间,储蓄利息被视为滋长不劳而获思想的土壤,存款多会产生食利者阶层及资产阶级,银行办储蓄是“助长资产阶级产生”。那时银行实行无息储蓄存款,上海的储蓄存款一度陷入低谷。
冬去春来,工行上海分行于1984年成立,承接了原来人行上海分行占全市储蓄存款90%以上的“城镇储蓄”业务,即市区和郊县集镇职工及非农业人口居民的储蓄存款,而“农村储蓄”为郊县信用社办理的农民存款。在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工行上海分行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器材,逐步实现了储蓄存款的自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上海的储蓄存款进入快车道。
1984年,变迁中,红领巾小银行已成为历史,但当一群孩子走进工行网点,来到智能银行体验小小银行家的时候,仿佛还能看见他们的红领巾依然鲜艳。
现在,孩子们在工行员工的指导下学习体验银行业务
(责编:严远、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