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斯瓦希里文化初探——以进口陶瓷贸易与建筑为视角
02-13 次遇见环印度洋贸易是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位于通向地中海的海路中转地,是环印度洋贸易中的重要地域,很早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斯瓦希里文化”是在非洲东部沿海地区班图人文化的基础上受到阿拉伯和伊斯兰等外来文化强烈影响而形成的多元复合的区域性文化。在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中国唐代以来的古典文献中对东非也多有记载。中国学者对斯瓦希里文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后期。21世纪前期,中国学者进入东非开展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2019年笔者跟随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肯尼亚基西大学合作对肯尼亚东部沿海斯瓦希里文化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又对拉穆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标本进行了整理,取得一定收获。
在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研究多着重中非关系史、中外交通史、中国陶瓷史等领域,对东非本土斯瓦希里文化市镇贸易情况关注不多。因此,笔者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察收获,对肯尼亚斯瓦希里文化的特点和相关问题试作讨论,并就教于方家。
一 东非出土陶瓷器
陶瓷器是环印度洋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贸易沿线各地均有不同时代不同产地的陶瓷器出土。斯瓦希里文化所在的东非沿海出土陶瓷器主要包括中国瓷器和伊斯兰釉陶两类,以伊斯兰釉陶为主。为了研究来自远近不同产地的贸易情况,本文将结合贸易线路上阿联酋、埃及等相关节点,对中国瓷器和伊斯兰釉陶分别进行观察。
(一)出土中国瓷器主流产品分布
肯尼亚出土中国瓷器的系统研究案例不多,笔者所见的研究涉及上加、帕泰、乌瓜纳、格迪等遗址。此外,关于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阿联酋的拉斯海马地区等地也有相关资料报道。观察出土数量较大、时代和窑口特征比较集中的主流产品分布,有助于了解贸易过程中的大宗商品品类随时代发展的变化。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中国陶瓷器在唐到北宋时期的主流产品是越窑产品,北宋到南宋是青白瓷产品,南宋到元代是龙泉青瓷,明15世纪以后是青花瓷。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