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泥质冥币的发现与研究
02-13 次遇见冥币是根据流通货币的形制专门为丧葬制作的随葬品,有铜、铅、锡、泥、纸等质地。战国秦汉时期,泥质冥币发现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沿用时间较长,能较好地反映这一时期冥币随葬的相关问题。泥质冥币主要仿照金币和铜钱制作,其种类和分布的阶段性、区域性都较明显,与楚文化的丧葬习俗有关。冥币虽不具备经济属性,但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对战国秦汉时期冥币的研究在探索中国古代冥币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当时社会的丧葬习俗以及探讨古代钱币的文化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研究简史及相关定义
战国秦汉时期的冥币发现较早,但一直以来并未引起较多的关注。傅聚良、周世荣、吴兴汉等学者先后对楚墓随葬冥币的种类、形制及年代等问题进行研究,对泥金版着力尤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安志敏、黄盛璋等先生在讨论楚、汉金币的问题时,也专门对泥金版和泥金饼的类型等问题做了讨论。蒋若是先生则将中原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体小、轻薄、质劣的铜钱作为金属冥币进行讨论。整体来看,已有的研究仍较少,主要侧重于冥币的形制分类、与流通货币的对比等方面,对冥币随葬特点及葬俗方面的关注稍显不足。这一时期泥质冥币出土种类丰富且数量众多,但尚缺乏专门、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作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冥币不仅与葬俗和货币制度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经济水平和财富观念,而各地丰富的出土材料为探讨冥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基础。
目前学界对泥质冥币的定名比较多样,本文在研究中统一如下:泥金版指仿照楚国金版制作的冥币,泥金饼指仿照饼形金币制作的冥币,泥钱指仿照铜钱制作的冥币。本文的年代划分主要参考多卷本《中国考古学》的分期与断代研究成果。
二、泥质冥币的发现、类型及制作方法
上述三类泥质冥币中,以泥钱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泥金饼,泥金版的数量较少。下面就各类泥质冥币的发现情况、形制特征和制作方法等分别予以介绍。
(一) 泥金版
泥金版主要见于战国至西汉早期墓葬中,个别略晚。目前发现年代较早的是战国中、晚期之交的长沙子弹库楚墓,泥金版被放置在竹笥内,有数百块;战国晚期除湖南外,在湖北、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有零散发现;西汉早期出土数量明显增多,湖南以长沙为中心,在益阳、常德等多地都有较多发现,浙江、安徽两地的分布范围也有扩展。单墓随葬泥金版的数量各地存在明显差异,湖南和浙江两地较多,前者单墓出土多达数百块,其他地区随葬数量较少。
……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