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里范文的经济学:跨期选择
52fw.cn 04-18 次遇见临近小学五年级学期期末,女儿和很多同龄的小朋友们一样面临着中学的选择。拿着学校发下来的登记表格,看着手机微信里各类小升初的攻略广告,听着身边年龄相仿的孩子家长之间的关切询问和感叹,让人不由地疑惑,小升初这一正常学习阶段的延续难道已经在重要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上比肩国内高考和海外知名大学的申请了吗?
在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个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的理论。它是指人们衡量不同时间点做出决策后的成本和收益。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要不要读研究生、将来和谁结婚、结婚后何时要孩子、是租房还是买房等所有这些生活中的重要决定,其中都有很强的跨期因素需要考虑。孩子的教育规划也不能例外。当瞄准藤校的家长面对藤校的一些区域配额潜规则时,开始筹划早早把孩子送出去读中学,期望以非中国区申请者的身份获得一个优先录取资格;当得知特长生能够获得大学录取加分优势时,家长们会连忙把孩子早已捉襟见肘的课外时间里再安排上艺术或体育的课程……这都是跨期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在孩子教育规划问题上的决策。那么在小升初这样一个教育阶段选择档口,跨期因素的影响当然是常见和重要的。
面对女儿小升初的安排,孩子的妈妈和我也是着实花了一段时间研究和讨论。刚开始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学校的排名、课程安排、课业负担、对外交流的机会和毕业学生的大学去向等,密密麻麻在纸上罗列了很多,也利用可能的机会在线上和线下进行了一些探校和访谈,尽可能多搜集一点信息来帮助决策。
然而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发现,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和因素变化的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我们过高的自身折现率要求下(短视行为影响下),当前阶段因素的考量过程可能是低效的,其结果是不能有代表性的。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