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范文金山上(四)
52fw.cn 04-18 次遇见我径直走到他跟前,对方伸出了温润的大手:
“我姓史,是国家农垦局办公室主任。”
他带我坐进一辆厚实的拉达轿车。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享受小车接站的待遇。
车子沿大道前行。沿途经过东单、东四、雍和宫等核心地带。相较于上海,首都还是一个低密度的空间,不如前者有现代感,但却雍容大度——它有明净的蓝天、开阔的马路,和遒劲的行道树。路上除了一些公交车和官家小车外,可以说是自行车的天下。不论骑车还是行走,衣着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人们,皆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头顶时有信鸽呼啸而过,更为城市增添了一些生活韵味。
到和平里农牧渔业部大院报到后,老史带我进入农垦局地盘。
单位地处西四砖塔胡同深处。胡同因东口南侧矗立的一座青砖古塔而得名,这个八百米长的胡同,被认定是京城最古老的胡同。此塔乃耶律楚材之师、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在明、清、民国期间经历多次整修重建,庶几保留了原有风貌。据说,元明清三代,它一直是京城娱乐中心之一,全盛时竟聚集了十数家戏班。大清时代,砖塔胡同曾作为神机营所辖右翼汉军排枪队营地;后来,还是进攻西什库教堂的义和团组织总部所在地。在现代历史上,作家鲁迅、张恨水都曾栖居此地,单位西边不远处即是鲁迅旧居。
1949年以后,政府机关强行嵌入已成为民居的老胡同。在上班的砖塔胡同,我发现,常驻民闲散、淡然,而盘踞在三层混凝土大楼里的农垦局,却与此胡同风情格格不入。刺目的铁丝网,冰冷的铁门,威严的门卫,进进出出的轿车,神色肃穆、步履庄严的人群,这给所剩无几的老情调染上了一层生硬的时代颜料。
我上班的单位叫《农工商信息报》社,是一张1985年创刊的农垦系统报纸,四开周报,原名《农工商联合企业动态》。说穿了,就是一张分类商品信息总汇,诸如技师、种子、化肥、机械等等,在信息传播迟滞的年代,有其实用功效。
坐在办公桌前,拆开一摞一摞通讯员来信,从中搜寻值得刊登的稿件,呈送给主编,得到认可后,再进行文字处理。这就是一个助理编辑的本职工作。
同事都比我年长,对新人友好和善。烟不离手的主编暗示道:这儿的编辑也都是大学生。(我知道他们拥有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之类的文凭)意思是我干这活儿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