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婕:Point72首席亚洲经济学家
52fw.cn 05-01 次遇见Point72亚洲经济学家Joy Yang(杨婕)出生于上海。在上海复旦大学修读一年法律后,转往香港大学转修经济金融学。之后她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之后她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并于2011年回流香港,加入未来资产证券,担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2013年她加入全球三大宏观对冲基金之一的Brevan Howard担任首席亚洲经济学家。
现在她是美国对冲基金Point72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负责亚洲区域的宏观策略研究。Point72的创始人是美国传奇交易员Steven Cohen。
最近,FT中文网获得Point72的授权,在香港采访了杨婕,并请她分享了自己对市场的一些观点和见解。以下是根据英语采访后整理的资料。
FT中文网:只有少数的对冲基金会配备自己的经济学家。作为Point72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您的角色和卖方经济学家有什么不同?对冲基金和其他多头基金又有什么不同?
杨婕:买方经济学家的服务对象是内部的投资团队,因此,其观点和策略对内部的投资方向有更直接的影响力,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所以我把精力花在研究对市场有真正影响力的事件上,尤其关注市场还没有完全price-in(进行价格调整)的因素。
我们也会研究长期基本面,但和多头基金相比,我们也非常注重市场的短期波动。另外,对冲基金的工作节奏非常快,这可能也是和其他多头基金的不同。
我在对冲基金工作学到的重要一课是,投资获利很重要,但damage control(控制损害)也同样关键。所以即时的判断要快,承认错误也一样要快,以便内部投资团队可以尽快修正投资方向。
这是我一开始在对冲基金工作时就被告知的---在这里,没有人会把时间浪费在骄傲或者尴尬上。所有人关注的是效率和结果。到目前为止,我非常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工作。
FT中文网:你跟Point72的投资团队之间如何互动?每天的工作包含哪些层面?
杨婕:公司内部的投资团队,比一般卖方经济学家的客户群小,所以可以互相建立更深的信任。我必须理解什么对他们的投资最重要,什么市场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根据他们的投资兴趣,来分配我的时间。
以前在卖方工作时,一些客户我会一个季度、甚至半年才见一次。但在Point72,我每天都需要和内部投资团队保持及时沟通。只有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信任和默契,才可以在突发事件上更迅速有效地相互配合,做出必要的投资调整。
FT中文网:你做研究的优势来自哪里?观察中国宏观经济时,你会参考哪些数据和指标?能否简单介绍下你的研究方法。
杨婕:没有一家对冲基金会分享他们成功的“魔法公式”,所以我也不能在这里分享我们内部研究的独到之处。但我认为致胜的关键不在于数据,